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考察作业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考察作业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作业
姓名海鹏院系会计学院班级A1024 学号11018010422
一、利用九江学院图书馆网页上的电子资源,查找你所学专业相关的电子图书(出版时间为2005—2010年)种数,列出作者与你姓名相似的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相关信息。

答:①利用九江学院图书馆网页的‘学术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进行高级检索,结果如下表所示:
②利用九江学院图书馆网页的‘学术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进行高级检索,作者索引词为“鹏”,关键词为“财务管理”,年限为“2005——2010”,类型为“电子图书”;搜索结果中符合条件的有二种,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从三个数据库中查找你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论文资料,说明检索结果,列举5—8篇相关论文的篇名、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和年份、卷期。

答:在三个数据库中,统一以“街舞”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搜索结果如下表:
三、根据第二题检索的5—8篇文献,写篇1000字的小综述。

浅谈嘻哈文化
一.嘻哈文化浅析
Hip-hop文化即——嘻哈文化,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黑人的一种街头说唱文化。

从字面分析,Hip是臀部,hop是单脚跳,两个词连起来则是轻扭摆臀的意思,我国有人将其翻译为嘻哈运动。

这一运动形式在我国大学生中流行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街舞”。

街舞的种类很多。

DISCO、霹雳舞、劲舞、摇滚、poppin、locking等都是。

它的爆发力很大、协调柔韧性较强,舞姿自由,节奏强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轰动效应,它是源于街头,风行于校园空旷之地,拥有独立群体自己的文化、语言、音乐和运动风格,深受青年大学生青眯的一种新型的运动文化。

二.嘻哈运动是一种体育竞技文化。

尤其那强劲的节奏和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已成为青年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最佳选择。

街舞需要一定的技术,与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相比,它不仅具有一般有氧运动,如慢跑、韵律操、排球、民间体育等项目的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增强韧带柔韧性,提高体能的功效,还具有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优美体态,提高机体协调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

三.嘻哈运动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挑战极限和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

嘻哈运动不是竞技体育,但作为体育文化之中的一种运动文化,是一种典型的青年文化。

它传递出大学生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反映出大学生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

它的运动形式刚柔相济,热烈奔放,极为符合大学生活泼的天性。

它的技巧性,能激起大学生探索欲和好奇心,并磨练意志和耐力。

它具有差异化的评价尺度,更容易使参与者获得各种肯定性评价。

人的需要促进着手段的创新,创新了的手段又开起了新的需要。

这一往复的循环构成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的永无止境的发展和进化。

超越的实现需要竞争,而所谓竞争就是人群向着某个目标的涌动、跃动和搏动。

凡是人的活动无不潜存着或显现着竞争,通过竞争实现自我跃变,通过竞争显示自我价值。

作为体育文化,嘻哈运动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宣泄、挑战自我的有效途径。

大家在舞蹈的过程中,可
以随心所欲的发挥。

通过肢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寓情与音乐,敞开自己的心扉来表达音乐,获得升华。

四.嘻哈运动体现大学生的时尚需求
嘻哈运动流行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它既是一种体育竞技文化,又是一种青年流行文化。

大学生是青年一族的佼佼者。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大学生往往是流行的始作俑者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是时尚生活的先驱。

街舞是创新生活的一种文化符号,它传递出青年佼佼者对时尚生活的渴求和企盼。

也许大学生今天所创造的时尚生活正是明天社会创新的开端。

五、嘻哈运动满足着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嘻哈运动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中流行,除了它的文化表现形式与大学生青春期生理特征,如精力旺盛、生性活泼、体格健壮相吻合外,其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齐美尔任务,人们有两种需要。

一时要顺应社会,满足“社会相符需求”,二是要与周围的人有所不同,满足“社会差别需要”。

参与到嘻哈运动之中,是大学生追逐潮流的从众行为,这反映了大学生对群体的心理依赖性和认同性。

而在群体内竭力锻炼技能,以期臻于完善,又是其成就动机和“社会差别需要”使然。

这正是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正常反应。

从事街舞运动,它既是对身体的锻炼,又是一种对身体的娱乐。

它融于生活情趣,相互合作、信任、支持以及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与娱乐、运动和展示自我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逐渐学会了解决冲突、合作及其他社会生存技能,并通过人际交往在潜移默化的丰富着个人的社会阅历,从而达到满足个人自主、独立、平等和自我支配性权利获得的心理需求。

嘻哈运动受到大学生青眯的另一原因还在于它是一种边缘文化。

所谓边缘文化,是指社会中少数非正式群体创造并认同的流行其群体内的亚文化形式。

体育文化是多元的社会文化分层中的一元,嘻哈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是一种边缘文化。

它之所以流行于校园主要还在于其表现出的叛逆性、非功利性、超前性、审美性和差异化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极为吻合。

比如在从事街舞运动过程中,形式上看是一种人的有机体物质运动形式,如完成各种动作,呈现出动作的速度,展现个人舞姿等,以及人体物质能量的消耗,血液的加速流动等,但在运动时,更显突出的是大学生的精神活动产生了变化。

他们从快速多
变的舞蹈过程,从完成动作的效果和实现动作的目标中,在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顺利与挫折中,体验街舞运动内在的乐趣,融娱乐于运动之中。

这些都迎合了大学生热烈奔放、展示自我、释放压抑、追求个性自由,渴望获得人格上的独立的心理需求。

六、嘻哈运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嘻哈运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体育文化在自身的演进中,逐步淡化了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而其国际性却在不断得到强化。

体育文化具有类似于空间艺术的那种可感知和易交流的特性。

特别是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交流和人类交往的增多,使青年大学生成为享受全球化成果最活跃的人群。

马克思早就指出,“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嘻哈运动文化是青年人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化生存空间,它是在不断打破旧有的不适合人性发展的文化规范与生存格局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化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体育文化建设实质上也是人自身的建设。

作为青年新文化,其作用机制是提供大学生群体的行为范本,对大学生做出具体、形象和颇具说服力的引导,潜移默化的指导年轻人,形成本文化及其所属的尚未文化所容忍允许赞同的社会行为和人格特征。

嘻哈运动文化在我国大学生中的流行,一方面表明社会认同发生了危机,传统主流文化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原则遇到了挑战。

另一方面嘻哈文化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整合度的增强,因为体育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体育文化和娱乐文化,从某种意义说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所不屑与鄙夷的玩物丧志范畴。

而今天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却乐此不疲,表明社会发展了,表明对集体主义一元文化带有挑战性质的异文化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建设以人为本的小康社会中,表明社会和政治系统对青年创造新的文化空间和选择个性化生存方式的认同和尊重。

小康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对人充满关照和呵护的社会,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各个亚文化群体连接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并通过特定群体的文化纽带维系成一个有机的社会宏观结构,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社会文化活动。

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流行文化,虽然它不可能没有社会精神文明的烙印,也不能摆脱社会规范的要求,但体育确实以其对感性生命冲动的激发而体现出在各
类社会文化中鲜明的独特性,而且正以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对人类生命的关爱。

在这个个性化的社会中,社会结构早已不能只由大一统的主流文化来整合,各种边缘文化和作为微观基础的个人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差异性、平等性和独立性,一旦排斥,则会加剧对主流文化的离心力,最终导致社会结构的松散化和断裂脱节。

这一切的后果将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造成障碍。

而体现小康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体育恰恰是以其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体现出对社会进步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出发,作为体育文化之一的嘻哈文化,得到人们的宽容和认可也就在情理之中。

因此,嘻哈文化及其运动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益民:《街舞的体育价值研究》《价值工程》2011,25
2.颜天民:《我国社会转型期竞技运动成绩的价值》2003,6
3.熊文:《试论健康街舞》《辽宁体育科技》2010,03
4.张德荣:《hip—hop运动文化管窥》,《中国青年研究》,2004,09
5.刘俊廷:《大学生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0
6.李知明:《街舞与青年体育文化》,《中国青年研究》2010,03
7.卡尔.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3,1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