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

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让给德国。

影响:该协定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物。

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达到求得自己一时太平的外交政策。

实质:纵容法西斯,达到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的目的。

2、大战的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制造了珍珠港事件。

美国对日宣战。

二战达到规模。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

作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2、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

会议决定要彻底打败德国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决定对日作战。

3、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用: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实施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

迫使德国在5月8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了。

6、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70年代,危机与滞胀时期;80年代,恢复与缓慢发展;90年代,新经济时代的出现。

2、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负债国。

3、新经济的出现: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1993年,西欧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999年初,欧盟各国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的经济体。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1)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朝鲜战争后,美国推行扶持日本政策。

同时,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开心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80年代中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80年代下半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

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___。

针对经济发展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后又进行政治改革。

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

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领导权,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要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中以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

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2、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3、东欧剧变的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4、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12课亚非拉国家的奋起亚洲、1、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印巴分治。

2、二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1952年,埃及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

仅1960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5、七八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1993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统治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美:6、1959年,古巴武装斗争,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

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1、形成国家:日本; 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1、时间:1939年9月1日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 (九下36)1、时间:1941年6月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1、时间:1942年1月1日2、地点:华盛顿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1、时间:1942.7——1943.2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1、时间:1945年2月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1、时间:1944年6月6日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 (九下41)1、时间:1945年5月8日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1、时间:1945年9月2日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