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突发性聋)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一、基本情况暴聋(突发性耳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7例,完成95例,平均住院日1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针灸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8例(92.6%),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5例(78.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5例(100%),耳穴压豆95例(100%),针灸治疗45例(47.3%),内科基础治疗30例(31.6%),其他疗法35例(3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鸣天鼓、鼓膜按摩、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针灸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通耳窍法治疗暴聋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患者中,症状改善86例(90.5%),体征改善80例(84.2%),理化指标改善75例(78.9%);临床痊愈例20(21.1%),好转70例(73.7%)。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4.8%。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对症状的评价包括对暴聋主要症状突发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堵闷感的评价。
采用纯音听阈测试对听力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2)对患者听力及主要伴随症状改变的评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评价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症状95例患者主症改善95例(100%);临床痊愈例20(21.1%),好转30例(73.7%),95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耳鸣无改善15例,听力下降无改善8例,95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眩晕改善90例,耳堵闷感改善87例。
案例1:王某,男,56岁。
主因“突发听力下降伴耳鸣8天”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形体较胖。
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高调耳鸣,无头痛头晕。
无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T 36.5℃,BP120/90mmHg,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电测听示左耳感音神经性聋。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暴聋(血瘀耳窍证),西医诊断:突发性耳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耳穴压豆(内耳,神门,肾),中药通窍活血汤加减,5天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继续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水煎服,治疗10天后给予针灸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耳鸣减轻,听力好转。
案例2:刘某,女,64岁。
主因“突发右耳听力下降伴眩晕3天”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突发右耳听力下降,伴眩晕,有恶心呕吐,无耳鸣。
舌红,苔黄,脉数,查:T 36.8℃,BP160/100mmHg,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电测听示右耳感音神经性聋。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暴聋(肝火上炎),西医诊断:突发性耳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耳穴压豆(内耳,神门,肾),口服通窍活血汤,3天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继续给予通窍活血汤口服,治疗8天后给予针灸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无眩晕感,听力上升20分贝。
病例基本信息表(2)改善主要伴随症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评价,眩晕改善90例,耳鸣改善80例,耳堵塞感改善76例。
案例1:患者李某某,男,40岁,主因“突发右耳听力下降及右耳堵塞感5天”入院,有劳累诱因,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既往体健,无家族暴聋病史。
入院后进入本路径,评价右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下降40分贝,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根据诊疗方案采用中医特色治疗,以针灸和耳穴压豆为主,针刺治疗包括体针、浅针疗法,以开窍通络为治法。
案例2:患者王某,女,50岁,主因“突发左耳听力下降及耳闷胀感6天”入院,有恼怒诱因,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既往体健,无家族暴聋病史。
入院后进入本路径,评价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下降35分贝,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根据诊疗方案采用中医特色治疗,以鸣天鼓和鼓膜按摩为主。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暴聋临床治疗难点分析西医对暴聋的干预多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和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促进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但仍然未能完全解决暴聋高发病率及预后不佳的问题。
预后不佳原因多数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及微循环障碍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分析如下: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速度,进入本路径的暴聋患者11例在治疗后7~10天内听力好转,症状减轻。
尤其对于辨证属于血瘀耳窍证的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有利于循环功能改善,可以有效地减轻微循环障碍。
采用针灸、鸣天鼓、鼓膜按摩等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下降及耳鸣、眩晕及耳堵塞感。
慢喉喑(慢性喉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一、基本情况慢喉喑(慢性喉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慢喉喑(慢性喉炎)住院患者共19例,平均住院日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穴压豆、超声雾化、针灸治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9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11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5例(45.5%),针灸治疗2例(18.2%),耳穴压豆11例(100%),超声雾化9例(81.8%),内科基础治疗6例(54.5%)。
(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耳穴压豆,而针灸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该病患者往往患病时程长,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效果显著的中药制剂。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11例患者中,症状改善11例(100%),体征改善11例(100%),理化指标改善9例(81.8%);临床好转11例(100%),无变化0例(0%)。
(二)疗效分析改善症状:长时间的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
病例:患者,刘某某,男,50岁。
声嘶1月余。
咽喉部检查:声带暗滞、肿胀,声带前中1/3处有米粒大小小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
属肺肾阴虚型证。
治法:益肺补肾,养阴开音。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15克,生地黄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桔梗12克,浙贝母12克,木蝴蝶12克,蝉蜕1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银翘散等。
病例基本信息表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对于慢喉喑病人可以应用中医诊疗方案予以治疗,中药益肺补肾,养阴开音的作用可明显减轻声嘶症状,使发作程度减轻。
我科耳穴压豆疗法中耳穴选取取咽喉、声带、肺、大肠、神门、皮质下等穴,脾虚者加取脾、胃,肾虚者加取肾,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等穴位,超声雾化:可用自拟喷喉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每次用药液4毫升,每日1—2次。
此两种方法操作简便,配合中药汤剂,相得益彰,效果更著。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1. 针灸治疗(1)针刺:取合谷、曲池、足三里、天突等,每日1次,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
(2)耳针:取咽喉、肺、扁桃体等,埋针或耳穴敷贴2.饮食疗法(1)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再泡1次,每日2次。
(2)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连服3—5日。
3.含服可选用金嗓清音丸、金嗓散结丸等口服。
4现代医学治疗1)去除病因为治疗本病之关键。
若只局部用药,不仅徒劳无益,反而导致声嘶加剧。
鼻腔、鼻窦、口腔、咽腔病灶、全身性疾病须予治疗。
清除职业性治病因子,戒除不良嗜好(如烟酒过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严格声休。
若系发声不当引起者,炎症控制后需进行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
对萎缩性喉炎者,可应用含碘喉片和口服维生素类药物。
3).对声带肥厚且声嘶严重者,可在气管插管全麻纤维喉镜下用激光将肥厚的声带“修”平、“修”薄,以改善发声功能。
对声带息肉或小结者,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行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病灶切除。
喉痈(扁桃体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日照市中医医院一、基本情况日照市中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入喉痈(扁桃体周脓肿)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20例,完成路径19例,平均住院日7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含漱、放脓、放血法、耳针法、王不留行贴压。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路径的1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15例,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含漱:用漱口方含漱,每日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