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看书画展观后感400字五篇]书画展观后感100
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带我去参观书画展,我们迎着清爽的
微风走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路边的花草在微风吹拂下点着头,好像在欢迎
我们呢。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师生书画展观后感。
2月14日,岐山关中大
厦门前彩门夺目,鞭炮齐鸣,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曹宇先生从艺五十年暨
师生书画展隆重开幕。
来自社会各界的书画名家、曹宇先生弟子及省市领
导约千余人汇聚西岐,于关中大厦八楼展厅内观赏作品,畅谈艺术,座谈
交流。
此次展览嘉宾之盛,规模之大,氛围之浓,让我深受感染,不由生
出感慨和敬佩之情。
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无意中认识了一些圈
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观后感《师生书画展观后感》。
这次,承蒙赵老师邀请,我这个即不会写毛笔和硬笔书法,又不会画画的人,也
充当了嘉宾中的一员。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深深的敬意,参加了曹宇老师
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座谈会,参观了这次不平凡的展览。
虽然对曹宇
老师的篆刻、书法、绘画、剪纸已早有耳闻,却迟迟未能谋面。
通过这次
展览和座谈交流,让我对曹宇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
感染,顿生钦佩和敬仰之情。
当日展厅内,热烈的氛围,激情的场面,涌动的人群,这无疑是对曹
宇老师从艺五十年艺术生涯的和定位。
尤其是,艺术界老前辈们专业的评
论和点评,让我感受出了有一种自然的原始光芒在曹宇老师身上闪闪发光。
正如大家所说,曹宇老师他即是一位思想家、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学
者、一位奇人。
他献身艺术生涯五十载,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
这是他的一种境界、一种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心态。
此次展览取材丰富,风格迥异,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曹宇老师和他的学
生之手,而且参展的作品都是经过统一装裱,皆为新作。
因为自己不懂书法,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
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
敢妄加评论。
以上所述,也就个人的观后感,用外行话做以总结,不到之处,还请曹老师多见谅!
这一天,张永初老人带着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书画来我们江南实
小展览。
虽然这是几幅甲骨文,但是它们却是古人用无穷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更是张永初老先生用半辈子的心血研究出来的。
张永初老先生从40多岁
就开始研究甲骨文了。
直到现在,他虽然已84岁高龄,但是却仍然坚持
不懈地去研究吴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个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
受着研究的欢乐。
张永初老先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珍贵的甲骨文,还让我们了解了
吴文化。
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也可以说这是吴地古今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化的成果。
说到吴文化,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位伟大人物——泰伯。
传说,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
本来,
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
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
喜欢第三子季历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们二兄弟一致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
然后就由季历传给姬昌。
后来,古公亶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其他二人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
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为王的的念头,泰伯、仲雍便逃到吴地在这儿繁衍
生息并将自己国家的文化礼仪全都教给这里的人们,这里的人见泰伯宁愿
将吴国的文化礼仪教给幼弟的义举所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追随。
周部族的
人们见他俩已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泰伯让王”的故事
也许就在这丰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奋斗着;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
这是一年中的盛典。
也许当你还沉醉在家人团圆,新年快乐的氛围中时,
张老师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着甲骨文。
张老师在四季的陪伴下,
一步步逼近成功……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南京市美术馆看了一次书画展,这使我深有感触。
那一天,细雨蒙蒙,可我和妈妈去看书画展的兴趣依然不减,这时我因为
树木的遮挡,使我朦胧间看见了南京市美术馆,我兴奋的大叫:“到了,
到了,到南京市美术馆了!”一会儿,妈妈停好了车,我们便走进了雄伟
的南京市美术馆。
我们来到了展厅里,先是由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王
慧芬的,她激励我们要加强新一代人的文化水平,我听了连连点头。
接下
来是那些获奖的小选手来露一手了。
这时我们发现有一大群人,原来,他们是少年美术队、儿童美术队、
少年书法队、儿童书法队的队员。
妈妈对我说;“我们跟着少年美术队走,去看看他们的作品,好吗”我高兴的说:“好的!我们走!”说罢,就向少
年美术队走去。
我们来到跟着少年美术队来到另一个展厅,只见他们每一
个人都走到自己的坐位上,坐了下来。
我悄悄的来到第一张桌子旁看小队
员们画。
有一个小队员用毛笔先沾上黑墨,再在一张黑呼呼的板上画一些
芦苇,然后撒上一些五颜六色的沙子,一片芦苇就画好了,真实神奇!这
个小选手总共画了好多芦苇——一大片芦苇荡!真的非常的漂亮。
我小声
问道:“这叫什么画儿呀”“哦!这叫‘漆画’!”她说。
我连忙道谢,原
来画画也有这么多学问。
接着,我们又走到了儿童美术队的展去,看到有
一个队员先用“大头笔”画了一个“外星人”接下来可难了——她要把撕
碎了,再在画好了的纸上先抹上胶,用夹子把各个颜色的纸夹着放在抹了
胶的画上。
我想:这可多难呀!而且还要多少耐心呀!我也满怀崇拜的问她:“请问,这是什么画呀”“这个呀,这个叫‘剪贴画’!”“哦,我明白了,谢谢你。
”
看到这么多和我同年龄的小朋友竟然可以画得这么好,还有一个小选
手只学了15天已经可以参加比赛了,作品还得奖了!我暗暗下决心,无论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简评:有梦想才有
可能,利用平时时间多去练习,也许有一天你也能展示自我。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
我本
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
动起来。
()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
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
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
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
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
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
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
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看完了书绘画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
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