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练习题及答案1社戏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归省()(2)行辈()(3)撺掇()(4)凫水()(5)蕴藻()(6)潺潺()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踊跃驳回希奇偏僻B.好歹皎洁诚肯弄潮C.乌蓬吩咐屹立欺侮D.家眷礼数聚拢怠慢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_______是本家。

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4.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于是对我说。

“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6.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

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

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二、阅读理解(一)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7.给加点的字注音。

拔前篙()磕()朦胧()歌吹()8.解释。

(1)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

10.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1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2.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________》。

13.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14.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如:嗅觉清香。

视觉________,听觉________,触觉________。

15.与同学探讨,合作完成:试结合例句简要分析这一段的心理描写特点。

(二)香椿的味道(20xx·山东聊城)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

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

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

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

我不信,这怎么吃。

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

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

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 7年第5期,有改动)16.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炸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17.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18.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9.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0.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21.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参考答案1.(1)xǐng(2)háng(3)cuān(4)fú(5)yùn(6)chán2.D(A项中“希”应为“稀”;B项中“肯”应为“恳”;C项,“蓬”应为“篷”。

)3.B4.C(C项,狂澜—中性词,沉湎—贬义词,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褒义词。

)5.A(A项,“说”在中间,前后都是一个人说的话,“说”后面应为逗号。

)6.示例一: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示例二:读书,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远足。

更是心灵的远足。

示例三:成长,不只是成长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

7.bá;kē;ménɡ;lónɡ;chuī8.(1)弥散:扩散、布满。

(2)宛转:同“婉转”,抑扬动听。

9.去赵庄看社戏时“我”的所闻所见所感。

10.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1.表现了“我”想看到戏的急切心情。

12.月夜航船13.船头夹着潺潺的激水的声音。

14.朦胧悠扬柔和15.如夸张的写法,实写与虚写相结合以充分表现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等。

16.扒香椿;吃香椿17.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18.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19.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20.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21.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

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示例二:眼泪的味道。

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