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普洱景东方言语音、词汇特点探析【摘要】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景东方言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就与普通话语音和词汇有着明显的差异。
景东方言在语音上生母、韵母和声调上都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异。
景东方言的特殊性与其来源、地理位置以及民族接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景东方言普通话语音词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各个地方又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方言,浓重的方音也给各个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迫切要求使用一种全国通用的共同语言----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的中华民族共同的通用语言和交际工具。
是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言,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因此,普通话作为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学习好普通话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需要做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来说,学习好普通话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但是我们的地方方言总会或多或少有些障碍,所以了解方言,对推广普通话有很大的作用。
云南省地形复杂,造成了各地区的语言也是互不相同,但总的来说,云南方言中滇西南方言受彝语的影响大一些。
我家乡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是滇西南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境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其中彝族为主体民族,依据历史渊源,在唐代时期,景东就是南诏国的一部分,深受着中原文化和南诏文化的影响。
景东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只有在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方面有所注意,才能更好的学习普通话。
在景东语言中,就有一些东西需要在学习普通话中克服。
一、景东方言语言和普通话语音比较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语言的外壳物质,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整个云南方言总体与大西南官话在语调上的区别也是受了一些彝语的影响。
景东方言在语音中,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母误读:(1)h和f。
在景东和思茅方言中没有“hu”音节,h与u相拼时,容易把h误读做f。
例如:户(hu51)口、湖(hu35)水、在乎(hu55)、水壶(hu35)、老虎(hu214),容易读作户(fu51)口、湖(fu35)水、在乎(fu51)、水壶(fu35)、老虎(fu214)。
(2)平翘舌的误读:①z 和zh。
这组声母, 与an 母拼合时, 个别音节容易出现错误。
有两种情况: 有时z 误为zh。
例如:暂( z a n51) 时容易误为(zh a n51)。
有时zh 误为z。
例如:帮助( zh u51) 容易误为z u51) ,啄( zhu o35) 容易为(zu o35)。
②c 和ch。
这组声母, 与ou、ai、u 母拼合时, 个别音节容易出现错误, 有时c 误为ch, 有时ch 误为c。
例如:踩( c a i214) 容易误为(ch a i214); 愁( ch o u35) 容易为(c o u35); 初( ch u55) 容易误为(c u55)。
③s 和sh。
这组声母, 主要问题是sh 与u、eng、i 母拼合时, 个别音节中sh 容易误为s。
例如:“数”( sh u) 、“生”( sh e ng55) 、“师”( sh i55) 容易误为: “数”( s u) 、“生”( s e ng55) 、“师”( s i55) 。
(3)舌面音和尖音误读:景东部分地区方言中有“尖音”, 其特点是没有舌面声母j、q、x, 普通话音节中的j、q、x分别被z、c、s取代。
例如, “斤”( jin) 、“清”( qing) 、“兴”( xing) 分别读为(zin)、(cing)、(sing)。
显然, 普通话里没有尖音, 如果给汉字注音时受尖音影响, 就容易出现声母误用。
要消除尖音, 关键是读准声母, 把j、q、x与z、c、s区别开来。
2、韵母混淆:(1)前鼻韵与后鼻韵的混淆。
和云南大部分方言区不同的是,景东方言把“an”读“ang”。
其原因是发不出an 音。
这样, 凡是“an”韵母字都读为“ang”韵母字, “ian”韵母字读为“ing”韵母字。
例如, 把“饭店”( fan51dian51) 读为(fang51ding51)( 放定),“晚安”(wan214an55)常被读作(wang214an55), “感恩”(gan214en55)常被读作(gang214en55)。
这种情况属于较典型的习惯性发音障碍, 通过认真练习可以校正。
①in、ing 不分。
景东方言中有前鼻韵“in”, 没有后鼻韵“ing”。
读音时, in 母字和ing 母字都读为in 母字; 注音时,in 母和ing 母难以确定, 以致有时把ing 误为in, 有时把in 误为ing。
例如: “精”( j i ng55) 会误为(j i n55), “尽”( j i n) 会误为(j i ng)。
②en、eng 不分。
景东方言中有前鼻韵“en”, 没有后鼻韵“eng”。
读音时, en 母字和eng 母字都读为en 母字; 注音时, en 母和eng 母难以判定, 以致容易把en 误为eng,或者把eng 误为en。
例如: “趁”( ch e n51) 易误为(ch e ng51), “承”( cheng35) 易误为(chen35)。
③eng 和ong 有时容易混淆。
思茅方言没有eng 母, 当eng 分别与b、p、m、f 组成音节时, 容易把eng 母误为ong 母。
例如: 蹦( beng51) 、朋( pegn35) 、蒙( meng35) 、风( feng35) 易误为: 蹦( bong51) 、朋( pong35) 、( mong35) 、风( fong55) 。
(2)i、ü不分。
景东方言中有齐齿呼“i”组韵母, 没有撮口呼“ü”组韵母, 读音时, i 和ü不分, 凡撮口呼都读为齐齿呼。
注音时, i 组韵母和ü组韵母难以分辨, 主要是把撮口呼误为齐齿呼。
例如: “需” ( xü) 易误为xi, “旋” ( xuan) 易误为x ian。
有时也会把齐齿呼韵母误为撮口呼韵母, 这种情况较少。
(3)e、er 不分。
思茅方言中没有卷舌音“er” , 读音时, e 母字和er 母字都读为e 母字。
注音时, e 母和er 母容易混淆, 常见的错误是把er 误为e。
例如:“而” (er) 、“耳”(er) 、“儿” (er) 、“二”(er) 等字韵母容易误为e 母。
3、声调误读:普通话声调有四类, 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它们的调值分别是55、35、214、51。
景东方言由于受北方方言影响较深, 其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差别不大, 也可分为四个调类, 但调值与普通话“声”值不对等, 只是相近( 确切的调值尚难确定) 。
景东方言区学习普通话声调, 典型的难点是阳平和上声容易混淆。
例如: “语种”和“鱼种”中, “语”[yu214] 和“鱼”[yu35]声调容易混淆; “题材”和“体裁”中“体”[ti214]和“题”[ti35]的声调容易混淆。
通常凭语感或凭记忆判定它们的声调, 都不可靠。
根据方、普声调对应规律, “语”、“体”景东方言为次去声, 普通话应为上声;“鱼”、“题”景东方言为次阳平, 普通话应为阳平。
还有在上声的读法上,景东方言还会分为“两派”,即西五区各乡镇读音为阳平和上声之间,调值应为213,其他各地区读音近似阴平调值应为55。
这些读音比较典型的有“赶[gan214]街,洗[xi214]衣服,晌[shang214]午”。
二、景东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词汇是语言的词的总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也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依照语法规则组成人们所需要的言语结构。
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词汇的一个突出特点。
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变幻莫测的,相对来讲,人的造词水平是有限的,所以要给每个事物都单独取一个名称几乎是不可能的。
起初,一个新造的词,都是只有一个意义的,但是随着事物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深化及语言中一些修辞手段的运用,有些词就不可避免的要被用来称呼与之有联系的新事物,这就逐步形成了词的多义现象。
词的多义现象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对思想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利于人们的交际,但是如果一个词的词项过多,却又会造成语言的混乱。
景东方言词中也有多义词的存在,这些词在本义的基础上已经延伸出其它意义,如以下:1.老表[lao214piao214]——(1)表哥表弟都叫老表(本义);(2)对乡下人的蔑称。
这与普通话中“老表”(表兄弟)的说法倒也差不多。
2.拽[t?uai214]——(1)相当于“扔” (本义)如:说了多少次,别把东西乱丢乱拽!;(2)说一个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如:他赚了一点钱就拽得不得了。
普通话中“拽”[t?uai51]是“拉”的意思(本义),如“生拉硬拽”“一把拽住不放”,这个“拽”在普通话与方言中就有了明显的区别,不仅在词义上也在语音上。
3.闷[m?n51]——(1)砸[tsa35](本义),例:他竟然用石头闷我!(2)打[ta214],例:你再不听话,小心我闷你啊!(3)憋住[pi?55t?u51],例:你给我闷着,不要乱说(话)。
在普通话中,“闷”[m?n55]——(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畅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本义),如:闷热(2)使不透气,例:茶刚泡上,闷一会再喝(3)声音不响亮,例:闷声闷气的(4)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例:闷在家里看书。
(5)“闷”[m?n51]心情不舒畅,例:愁闷;密闭,不透气:闷葫芦。
这个“闷”字,在方言中都作动词用,而在普通话中不仅作动词用,也有做形容词用。
4.拗[niou51]——(1)挪动[nuo35tu?51](本义),例:那个东西在那里太碍事了,把它拗开点。
(2)旋转[?y?n35t?uan214],拧,如:把螺丝钉拗开。
而在普通话中,“拗”[niou51]是“固执,不随和,不驯顺”,如:执拗。
“拗”字,在方言中是一个动作行为,是动词,而普通话中是一个形容词。
5.梭[so55]——(1)物体或人滑动(本义),如:把上面的东西梭下来给我。
(2)价格下跌,例如:这久鸡蛋梭价了,以前要五块十个,现在四块就买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