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参考文献应引作者亲自阅过的近年的主要文献,一般文章不超过5篇,评述、综述性文章不超过20篇。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
参考文献列于文后,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
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即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中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条目著录: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格式。
作者3人以下全部著录,4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之间加“,”,后加“等” 或“etal”。
1.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范例:[1]杨浩滨.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28-30.(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范例:[5]肖凯军.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J].食品科学,1995,16(9):30-34.范例:[7]OUJP,YOSHIDA O,SOONGT, et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ke Eng , 1997,38(3): 358-361.(3)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范例:[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4)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范例:[10] 胡鞍钢.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目标[N].联合早报,1994,10.(5)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范例:[11]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6)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范例:[12]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3,1989,07,26.(7)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范例:[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cn/pub/wml.tex/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范例:[15]张永禄. 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撰写论著应该重视的部分--参考文献[摘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引用存在的问题、引用原则、著录规范等相关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参考文献研究[分类号]G256参考文献是撰写学术论著所引用的书刊文章或网络文献等文献信息。
它是学术论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著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反映该论著的起点、深度以及科学依据,是进行引文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国家颁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87),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或"著者出版年制"两种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大多数学术刊物所采用。
按规定,在论著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自己)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以参考文献表的形式按顺序逐一列出。
1 参考文献的作用与意义1.1 参考文献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著的信息价值。
1.2 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观点和数据等的来源,反映了论著的真实科学依据。
论著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述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
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同时表明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1.3 表明学科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
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
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为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该论著学术价值鉴审的重要依据。
同时,参考文献能揭示本领域内前人的工作成果和背景,有助于同一或相近领域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学术进步的作用。
1.4 有利于读者检索和查找相关图书资料,给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达到索引目的。
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1.5 有利于情报人员进行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研究,为计量研究文献的情报价值和效益提供数据。
1.6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
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2 参考文献引用原则通过参考文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论著的创新性、科学性和继承性,说明命题范围内前人的工作成果和背景。
因此,所附参考文献应符合以下原则:2.1 时效性。
引用参考文献要注意时效性,尤其是新学科、新领域及科技类论著,一般应以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期刊论著为首选。
因其在权威性、时效性、科学性以及最新、最重要的专业学术信息覆盖面上占有绝对优势,故要作为参考文献的首选。
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2 公开性。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信息。
未发表的手稿、内部刊物上的文章和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论著的参考文献引用。
2.3 准确性。
必要参考文献的引用,著者应亲自阅读过。
不应转引他人论著后所附的文献,以免与被引论著原意不符。
引用论点必须符合论著的内容需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胡编乱造,随意引用。
2.4 规范性。
要认真按照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作者亲自核对所引用文献的内容及其发表/出版刊物年(卷/期)、格式与标点符号等,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要求的格式标引。
3 引用参考文献存在的问题198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作了规定,但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3.1 参考文献用语混乱。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有些规定欠科学,如"名词、术语"条款中没有指明"注释"、"引用文献"、"参考文献"三者的关系,而把它们统称为"文后参考文献",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没有规定引用的文字必须加引号,这不符合常理;标注法采用双重标准,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标准,它要求规范统一,是不应该有双重标准的。
另外,很多期刊的编辑部门没有对此作统一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参考文献用语的混乱。
3.2 引用内容不准确,甚至是无稽之谈。
所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与文献联系不密切,牵强附会,有的甚至在参考文献原文中根本没有。
但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后也有"参考文献"这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随便从某些地方强拉硬凑,与其这样,对编辑来说,倒不如没有的好。
3.3 文内引用处标角码与文后参考文献之间的问题。
有的作者是由于懒惰的原因,仅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而在文内相应引用处未标角码;或者有的文内角码标示与文后参考文献表所标引的顺序不一致;有的就像上面3.2中所提到的那样,文内角码标示与文后参考文献表所标引的内容根本不相符,要么文内角码标引的内容在文后参考文献中根本没有,要么文后参考文献中标引的内容在正文中找不到相应的角码标示。
3.4 著录不符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
参考文献的著录未完全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的格式书写。
比如,标点符号错误,缺项,项目次序颠倒等。
4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的格式4.1 常见文献类型的著录格式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1]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5-19.b.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2]金标.12种优秀图书馆学期刊的引文规范性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00(9):88-90 c.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如:[3]刘玮,赵亮.元数据方案实施意见(OL).http:∥www.,1998-06-15.d.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4]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9.e.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f.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如:[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g.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如:[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4.2 文内标注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4.3 文后排写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等等,要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