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了解中国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发展现状;☐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世界范围内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及其系统世界经济地理就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条件、结构、类型及其地域运动规律的科学。
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第一,分析和研究世界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
第二,分析和研究世界及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与条件要素的组合关系。
第三,分析和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域、类型特征以及经济地域系统。
第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区域问题研究和分析。
☐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和性质;学科特点: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学科性质: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属于自然科学。
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门“边缘学科”。
我们认为:属于社会经济学科☐了解学习世界经济地理的方法;第二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变☐掌握经济全球化含义、动因和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1.科技进步带动的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2. 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3.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有力的推动者4. 冷战结束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扫除了障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 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增强,商品的生产过程已经不在一国完成,而是通过跨国公司组织生产在多个国家、甚至几十个国家完成。
传统的国际分工是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则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
2. 贸易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贸易自由度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泛。
贸易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的全球化或跨国化,各国的市场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3. 资本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经营性投资的大范围、大数额跨国界流动。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资本全球化、国际投资一体化4. 金融活动全球化就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突出表现为国际资本大规模的自由流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界运作和金融市场的大发展。
它是随着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而发展起来的。
5.人力资源全球化——即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跨国界的自由流动。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负面效应☐掌握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1.地域经济的形成发展条件发生了重要的新变化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地域经济作用的新变化②位置、交通、信息条件作用明显增强③社会经济条件作用将日益重要2.世界经济总量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①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新科技革命的代表性产业如电子、宇航、原子能、合成材料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迅猛;旅游业等是第三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②知识经济开始取代工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3.世界产业布局仍然呈现不断集中和相对分散的特点4.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显著5.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地域经济的形成发展条件的变化☐世界产业集中分布趋势☐世界产业分散分布趋势☐了解知识经济含义、特征☐掌握世界经济地域的基本格局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二元对立构成了世界经济地域总体格局。
2. 美国、欧盟、东亚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中心。
3. 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迅速崛起。
☐掌握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人口(居民)、领土(土地)、政府(组织)目前,全世界共229个独立行政单位。
其中: 194个独立国家,35个地区,国家类型划分:世界银行人均GNP划分法——低收入国家:755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国家:756美元—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6美元—9265美元高收入国家:9266美元及以上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按民族构成划分国家划分法的国家类型按民族构成划分——民族国家:共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双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
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类型综合国力概念、构成综合国力——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即国家的总体力量。
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科技力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1.原始型——“三极型”极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和极低自然增长率2. 传统型——“高高低型”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3. 过渡型——“高低高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4. 现代型——“三低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全球尺度的人口分布1. 中低纬度指向2. 近海岸指向3. 平原指向4.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大洲尺度的人口分布1.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旧大陆”2. 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地区尺度的人口分布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几大人口密集分布区:1.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2. 欧洲地区3. 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4.其他人口密集区☐掌握种族定义,世界种族的名称及其分布;种族定义——种族(也称为人种),是指在生理上和体态、外貌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人的群体。
①蒙古人种②欧罗巴人种③尼格罗人种④澳大利亚人种☐掌握民族定义、特征,掌握按民族划分国家类型民族定义——是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四个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按照民族来划分国家类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民族国家和非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指国家人口中60%以上来自于一个民族及其集团的国家。
非民族国家:是指一个国家中没有一个民族集团的人口超过该国人口的60%,没有居于支配地位的民族。
民族国家又分为:共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又分为:双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和种族的区别☐了解世界的语言及其分区;☐了解文化的构成,主要的文化分区☐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状况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人力资源的流动第四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掌握跨国公司的类型划分三分法1.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2.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3.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两分法——工业跨国公司和服务业跨国公司。
☐了解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含义,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FDI),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该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了解世界FDI的地区格局☐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课本上有)第五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掌握比较利益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占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占比较成本劣势的商品,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双方受益。
比较成本: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成本的比率;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政策主张;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掌握国际分工发展趋势(一)分工内容逐渐服务化、知识化(二)分工对象由产品向要素转变(三)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深化(四)垂直型国际分工与水平型国际分工交叉(五)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分工继续加强(六)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逐渐形成☐了解世界贸易组织☐掌握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一)世界贸易从三“极点”向三“极区”格局发展(二)东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第六章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了解世界农业生产及其特点和;☐世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规律(一)市场成为推动农业结构变迁的基本力量(二)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三)现代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地位日渐上升(四)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工商呈一体化趋势(五)遵循“绿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原则☐掌握第一产业主要生产部门的生产分布状况第一,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较快,但不稳定。
第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
(1)各大洲间产量不平衡;(2)国家间产量不平衡;(3)按人均产量计算地区差异悬殊,粮食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悬殊。
第三,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为主。
☐小麦的生产与分布状况(五大地带)(1)小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2)小麦的生产分布:主要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温带地区。
集中在五个大地带:北半球有四个带(二个东西带、二个南北带)南半球一个不连续带。
(3)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中国、美国、印度、法国等国家(4)世界主要商品小麦产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三是欧洲南部平原;玉米主要生产国:美国、中国、巴西等。
主要玉米输出国:美国、法国、阿根廷等。
☐咖啡和茶叶的生产分布状况咖啡生产咖啡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其中,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
主要咖啡生产国:巴西产量最多(世界“咖啡王国”)、哥伦比亚(优质软咖啡全球驰名),越南等国家;非洲的科特迪瓦等国较为重要。
☐了解世界粮食供销类型☐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区;☐了解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办法;第七章世界能源生产及消费格局☐了解能源的分类☐掌握煤炭资源分布格局、生产格局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1.世界煤炭资源地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
2009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260.01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可供开采200 多年。
其中烟煤和无烟煤为4113.21亿吨,亚烟煤和褐煤为4146.80亿吨。
2. 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且具有不平衡性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
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
3. 煤炭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10国,约占世界储量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