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措施五篇范文第一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措施Xx人民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是今年等级医院复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1、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筛选适当的病种,复习病历资料,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必须的诊疗项目,形成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减少无效住院日。
计算出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费用。
实施流程管理,包括检查项目、次数、用药种类、计量、饮食指导、术后体位、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性训练、心理调节等每一个医疗、护理行为都规范成患者须知、医师诊治流程、护士操作流程。
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利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的方法,避免了一刀切的不公平性。
2、采用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制定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技术,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的时间内出院。
3、日间手术模式:医院采取对手术风险小的成熟性手术,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上午完成,下午安排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恢复情况良好。
第2日出院。
可以减少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减轻住院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4、根据医保政策,充分实行双向转诊或家庭病床。
5、改进服务模式:适当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提高门诊诊断的确诊符合率;医技部门实时采集标本、及时报告;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检查尽快完成,及时进入治疗、手术流程。
6、加强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决策和高效管理是医院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
临床科室对手术空间和时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手术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常规手术室基层设施。
麻醉设备和护理相匹配的承受能力。
手术室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增加外科患者的周转,减少无效住院时间。
所以,手术室管理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环节。
应当研究手术室的效率最大化作为安排手术时间的依据,合理安排手术科室、手术时间。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过度利用和不足往往同时存在,这与手术时间、手术种类、手术医师技能没有严格评估有关。
应当研究手术室安排时间、标准手术时间,以确保手术资源最大化的使用效率。
同时,研究发现,第一台手术准时开始对手术室的利用效率很重要,平均45%的手术室第一台手术开始时间推迟15分钟,有10%的手术室第一台手术时间开始时间推迟30分钟。
7、麻醉流程改进:缩短手术患者住院1—3天的时间,对麻醉医师的时间和流程提出更高要求,术前访视和麻醉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都要求改进。
有研究发现,麻醉准备和复苏室的使用,可以极大缩短手术周转时间,每个手术间可以再每个手术日增加1—2.5小时的手术时间。
8、改进流程:手术科室的病种诊治流程、科际间制度执行流程(会诊、转科)、手术相关科室的协作流程(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医技科室)、手术时间安排流程等。
9、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麻醉信息管理系统。
10、改进组织机构:实现以患者和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建立跨专业病种诊疗小组和跨学科病房、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流程型组织结构。
2011年8月第二篇: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
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
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
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
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
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MRI、DSA)、各种造影检查、核医学检查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结果≤3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在30分钟。
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
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诊管理规定执行)。
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相关规定。
及时向医务部及医保办公室上报相关情况并备案。
十六、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十七、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争取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及时进行会诊。
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十八、医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第三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措施xx医院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措施1、实施单病种控制流程成立以院长与医务、护理、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单病种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单病种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对医院收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
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
2、推广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先进医疗技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选择尽可能选用先进的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制订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方案, 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的时间内出院;采取分散治疗的方法, 对慢性病人或术后病人待情况稳定后转至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3、改善医疗服务模式适当延长门诊科室的服务时间, 检验检查科室周末全部开放,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
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网上实时查询结果, 便于临床医生处治。
进一步充实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数量, 手术室根据手术科室的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合理错开手术时间,必要时连台手术。
术后加强护理, 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同时, 医院致力于收治危重症及疑难病人, 而把病症较轻或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把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收治的病人转往住院。
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4、实行绩效指标考核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室绩效指标考核。
医院给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绩效考核指标, 医院各职能科室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5、采用“日间手术”模式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 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
所谓日间手术, 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 24 小时内即可回家。
“日间手术”模式的特点是“短、平、快”, 病人不需要全程住院, 这在日益紧张的就医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制约下, 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医院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 如单纯性阑尾炎、白内障、子宫肌瘤等病种均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
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进行, 病人早上入院即进行术前准备, 下午安排病人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 如果恢复情况良好, 第2天即可出院。
该模式既减少了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 又减轻了住院费用负担, 还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但是, “日间手术”模式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有着严格的限制, 医院应建立专门“日间手术”病房, 配备专职的医护人员。
此外, 建立术前、术后随访制度。
即手术前, 医生应和病人进行交流, 让他们对手术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征询病人的意见;手术后, 医生应加强术后随访, 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托管制度, 委托社区医疗机构延续医院的康复治疗六、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结果时间措施及规定为切实提高诊疗效率,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采用不同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为减轻病人重复检查带来的精神及经济双重负担,我院规定凡通过黄冈市卫生局医学检验放射检查首批结果互认单位的医院所出具的检查放射结果在其有效时间内不再重复检查,其采信度等同于本院所出具检查结果。
本院医生不得以非本院检查为理由进行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