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表现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潜移默化(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1)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一、判断题1.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提示: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并非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提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提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二、选择题4.《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解析:选A 材料中“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D 项说法不准确,鲁商文化只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
5.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
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解析:选A “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突出了文化对人影响的深刻程度,是无法抹去的,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没有体现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也没有体现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故B、D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影响的差异性,而不是文化渐趋融合,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例1] (2018·江苏高考)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
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
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
由此可见( )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解析] 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更在于他们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A项正确;B、D两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没有涉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素养的影响;C项错误,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 A[例2] (2018·天津高考)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
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
由此可见(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解析] 材料表明展读革命先辈书信的文化活动激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体现了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C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主要途径;D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材料中革命书信承载的历史只是中国革命发展史。
[答案] A[学通学透]重点关注:高考常以我国各地开展的文化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或以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事例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
并常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以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区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大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内涵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的文化影响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角度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方式侧重影响的效果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综合集训冲关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被称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镌刻在联合国的大厅上。
这说明( )A .传统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D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解析:选B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而不是传统习俗;B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被称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 项错误,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 项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不符合题意。
2.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反映了(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需要创建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D .②④解析:选C ①错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②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热点材料“斑马线”被称为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
然而,由于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无视斑马线的存在,为了自己的便利快捷,不惜在斑马线上与行人抢时争道,使得“生命线”屡成“夺命线”,行人横穿马路被撞飞的交通惨剧时有发生。
宣传相关法律法规,②引导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同时,也倡导广大行人不要横穿马路或闯红灯,做到相互礼让,共创文明交通秩序。
③斑马线虽然不宽,却是衡量道德素质的标准。
④我们每个人都是交通参与者,如果你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也是一种文明出行的表现。
如果你是机动车驾驶员,就为斑马线上的行人轻轻地踩一踩刹车,面对行动不便的人,即使信号灯已经变了,请再耐心等待他们几秒钟,你的减速和等待是对他们最好的照顾和关怀。
让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随处可见的文明风景。
[信息获取]①依据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说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观察人的社会行为,可以从中透视人的精神世界;④启示是公民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引领和传播文明新风尚。
[热点训练]1.有些驾驶员因交通阻塞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爆粗口,这被称为“路怒症”。
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
这是因为( )①汽车文化决定着驾驶员的驾驶行为②健康的汽车文化能提升驾驶员的文明素养③驾驶员的文明素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④文明驾驶是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汽车文化影响着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而不是“决定”,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当选。
2.虽然青岛是山东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但道路文明程度仍然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相差甚远。
站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道前,你只能看到一辆辆车呼啸而过。
如果你胆敢踏前一步,刺耳的喇叭声会瞬间响起。
这说明( ) ①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素质②我们要克己复礼,全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③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我们要放眼全球,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C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继承,②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3.如果你生活在济南,近期街头的一些变化一定引起了你的注意。
路口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按章通行、行人绿灯快速通行……这些文明通行的行为越来越多,这一切与济南交警倡导的“做文明有礼济南人”活动密切相关。
倡导全市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的文明风尚。
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④精神文明建设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②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加强一、选择题1.“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
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解析:选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但不是强制的,A项不选;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不选;公益广告成为社区的风景线,它对社区居民的言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C项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
2.“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
这表明(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解析:选B 题意反映网络文化影响了亲人之间的交往,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项正确。
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A项不符合题意且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