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河坊街与南宋御街业态和景观设计的异同
作者:陈晓昉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4期
陈晓昉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摘
要:本文分别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业态、景观设计的层面比较杭州历史上的著名街区——河坊街与南宋御街,探讨不同的商业形态和环境设计对街区的游客行为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河坊街;南宋御街;景观设计;业态比较
1
地理位置与环境
河坊街与南宋御街都是杭州历史上的著名街区,地理位置优越,均位于杭州的老城区。
河
坊街东西走向,其中从吴山广场到中山中路段为商业步行街,定位为仿古、商贸旅游步行街,
现主要功能为接待来杭的游客。
南宋御街与河坊街垂直相交,南北走向,其中西湖大道至鼓楼
段为历史文化步行街,定位为“宜居”、“宜商”、“宜游”的历史博物馆,更具有深度。
2
历史沿革
河坊街在历史上一直是杭州最繁华的地方,充满市井气息;御街作为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具有很高的地位。
出于尊重历史的考量,设计师将
河坊街打造成一个商贸集市,而南宋御街则成为了一个中高档次休闲漫步的文化长廊。
河坊街
于2001年开街,而南宋御街则是2009年开街。
3
业态比较
河坊街商业氛围极浓,人头攒动。
店铺主要有药业、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特色服饰。
集结的百家百年老字号相当具有人气。
所售卖的杭州土特产价格适中,本地人也愿意为之掏腰包。
有良好的餐饮配套,小吃街、高银街等不仅方便到达也适合不同的人群。
还有众多富有吸
引力的摊位,如吹糖人、吹玻璃、武大郎烧饼、捏面人、茶饮等,很好地营造了市井的氛围。
商业可谓相当成功,甚至连卖杂货的10元店都挤满了人。
河坊街通过再现繁华的市井街貌,完
美地结合了民俗风情与商业,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杭州的人文历史,同时为之买单,形成良
好互动沟通。
河坊街上的百年老店、特色店铺众多,其中药店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保和堂、中药博
物馆、同仁堂等;茶铺有太极茶道、忆江南茶;饭店餐馆有状元馆、王润兴、西乐园、新丰小吃、万隆、景阳观等;古玩店有荣宝斋、宝贤堂、麒麟阁、雅风堂等。
而南宋御街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从河坊街和中山中路的十字路口开始往南宋御街走去,感到突如其来的一阵清净和清凉。
时光在这里留下的印记任凭来往的人浮想联翩。
街道精
致的建筑立面和丰富的景观空间似乎比商业更吸引眼球。
现状餐饮非常少,有很多关门歇业的
店铺。
现场考察过程中还目睹了不少找餐厅的游客。
御街的商业以中高档的居多,真丝服装、
日本料理、银行、药业、酒店、金银珠宝、咖啡馆、哈根达斯、中高档手工艺品等。
价格偏高,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生意最好的要数几家饮料小店,即使服务质量和口味很一般,还是有不少
游客排队。
总体来看,商铺的外环境外立面往往富有艺术性,但商业内容并不具有特色,对游
人缺少吸引力,形成不了消费冲动。
属于这里的关键词是文艺、小资、情调。
4
景观设计的异同
4.1 建筑
河坊街的建筑总体为中式仿古建筑,呈现清末民初的风貌,整齐划一。
建筑大多2层。
高
度在6~12m之间。
建筑的宽高比在1:1~1:2之间。
色彩为白墙黛瓦配以红木。
南宋御街建筑立面形式丰富,多为1929年左右兴建。
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商业萌芽,在欧式风格的外表之下,有着传统的中式院落。
而新建的建筑有着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充满艺术的气息。
建筑多为3~5层,街道的宽高为1:1.3。
相比河坊街显得更加郁闭一些。
色彩上选择灰、
白色,与河坊街相似。
4.2 硬质景观
4.2.1 道路路面。
河坊街全长460m,路宽12m,中间有一系列的临时商铺将道路分成两部分。
全路段铺装为统一的青石板,缺少变化。
南宋御街全长共845m,路宽12.5m。
路面宽度
7.5m,两侧人行道宽2.5m。
铺装主要为中国黑花岗岩分隔条,主路面虾红与杂色花岗岩。
相对
富有变化和韵律。
4.2.2 水景和桥。
据史料记载,御街边上曾有御沟一条,引水入街,水流古街,还原历史空间格局,是南宋御街与河坊街最大的不同之处之一。
从南到北总共有大小不一的13个水池串联而成,水流的深浅、疾缓也富有变化。
水池形状为统一的规则形。
池中时而为水生植物,时
而有小鱼成群,时而配以景石点缀,时而置雕塑点景,表现丰富。
4.3 植物
河坊街上没有行道树,仅在道路中间有少量盆栽作为点缀。
因此在盛夏季节非常的炎热。
南宋御街保留两侧行道树悬铃木,局部种植香樟等常绿树。
夏季较河坊街明显凉爽。
水景内有
水生植物,小店门口还布置有小型盆栽。
建筑前也常常能看到垂挂式盆栽点缀。
植物种类和形
式多样。
4.4 景观雕塑小品
河坊街的雕塑多为情景雕塑,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通的瞬间、状态,
更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而南宋御街上的雕塑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
景石、雕塑甚至建筑本身
是抽象的作品;每个牌坊上有着不同的题词,是诗意的作品;活字印刷雕塑、《百工百业》人
物雕像、《杭城九墙》、陈列馆则是通过旧事物唤醒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记忆。
这里的形式比河
坊街更为多样化且富有内涵,不同背景的游客可以自发的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里的文化。
4.5 空间对比
河坊街在空间上没有什么变化,断面形式单一。
而南宋御街存在大量建筑内外沟通的过渡
空间。
这些灰空间有着夸张的挑檐,给商业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也便于遮荫和集散。
当商铺
的业态改变时,这些空间是灵活机动的。
在这些过渡空间中,只要条件允许,大部分都设有座椅。
御街无处不在的休息场所和河坊街形成鲜明对比。
观察发现,建筑前的廊道和林荫下没有
高差的小空间是较为受到欢迎的。
廊道遮风挡雨的优点和便利直达的购物通道符合人们逛街的
习惯。
与道路没有高差的位置摆放休息座椅也较为便捷。
南宋御街和河坊街宽度相当,但建筑要高不少,整体环境更加幽闭。
但由于建筑前有着丰
富的灰空间,加上中间不存在连续的临时商铺,街道显得非常宽敞。
游人可达面积相当于增加
1倍,于是本来不多的游人显得更加的稀少。
5
评价
从商业业态上讲,河坊街无疑是成熟且成功的。
南宋御街上的商业基本上可以用萧条来形容,游人逛了一圈拍了一圈大多还是会转向河坊街去消费去饮食购物。
现在的河坊街商业非常
的纯粹,走的是低端平民化路线,出售的物品也符合旅游的特点。
而南宋御街则表现出高不成
低不就。
由于它和河坊街的地理位置上基本相似,共享的基本上是同一拨人流,并没有明显的
消费层次区分,也没有成型的商业特色。
加上附近有西湖银泰、解百之类的大商场,定位在中
高端购物是相当无力的。
历史文化景观不同于自然风景。
对首次来访的游客来说,自然风景如
公园等场所和人文类景观如历史街道,吸引力是相当的。
但是对于2次前往的游客,后者对游
客的吸引力会大幅下降。
同样是高端消费,即便南宋御街的店铺足够有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去
湖滨一带消费。
所以高档餐厅想要吸引回头客,地理位置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周围还存在着停
车难,缺少大企业等问题。
本人认为,南宋御街可能更适合多做有情调的音乐酒吧、休憩小站
延长游客驻足的时间,并且将艺术感做到极致,走文艺路线。
而御街丰富多彩的建筑立面形式,常常吸引着新人和影楼前往拍摄婚纱照。
摄影活动往往能带动一个地区的人气和知名度,建议
商家可以在御街上建立小型的摄影基地、工作室,作为摄影活动的配套设施。
也可以通过媒体
组织一系列的采风活动,吸引摄影爱好者前往,拉动地区消费。
从设计角度来说,南宋御街从整体到细节,从建筑到景观,都给设计师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我放弃购物,在这三三两两的人群中,仔细品味街道的角角落落,心底无比的安宁。
这时候
倒是觉得,没有商业氛围的历史街区,历史会展现地更为彻底。
参考文献
1 顾晓伟.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J].现代城市研究,
1998(5)
2 张新宇,吴剑.杭州南宋御街公共艺术文化长廊空间系统分析[J].装饰,2012(1)
3 朱明伟,黄怀德.杭州特色商业街的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8)
4 余宴兵.浅谈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建设[J].山西建筑,2007(31)
(责任编辑王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