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认定与量刑原则的比较研究》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认定与量刑原则的比较研究》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认定与量刑原则的比较研究》
摘要:刑法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一系列法律,包括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和量刑原则等。

本文通过对刑事责任认定和量刑原则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刑法在认定犯罪行为以及量刑方面的不同原则和依据,并运用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刑法适用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关键词:刑法;刑事责任认定;量刑原则;比较研究;案例分析
正文:
一、刑事责任认定原则
1.1 主观上以犯罪意图或过失为基础的认定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判决结果应该是基于犯罪意图或过失导致的后果进行的认定。

判决机关应当根据被告人犯罪动机、过程、方式,以及犯罪前后的言行和其他事实等综合分析,对其在犯罪行为中的主观上的认定。

这种认定方式适用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1.2 客观上以犯罪组成要件标准为基础的认定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否触犯了某项犯罪法条,必须符合犯罪法律规定的客观标准。

判决机关应当根据被告人是否符合犯罪法条规定的相关事实,对其在犯罪行为中的客观上的认定。

1.3 犯罪证据有力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罪行必须依据犯罪证据得以证实。

判决机关应当根据犯罪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等因素,对犯罪事实进行准确认定。

二、刑罚量刑原则
2.1 刑罚尺度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原则
判决机关在量刑时,应当兼顾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体权利的需要,厘清犯罪的情节并对其进行客观分析。

针对不同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的犯罪行为,适用相应的刑罚尺度,使刑罚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

这个原则还包括有利于被告人改造的考虑。

2.2 公正、合理、适当的量刑原则
刑罚量刑应当客观、纯理性和透明,充分考虑被告人的性别、年龄、身体、人格和社会关系等个体因素和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等社会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刑罚幅度。

应当结合被告人是否自首、如实供述等法定情节予以从轻处罚;对于残忍的犯罪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2.3 量刑非法否定原则
如果量刑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违法性、不合理性和过度的严厉程
度,判决属于不正当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诉讼程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探讨
以温州皮具案为例,该案的犯罪主体为前台售后经理和后台财务人员,分别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增客户订单、抬高存货价格等方式,诈骗公司高额利润。

根据判决文书对犯罪事实的说明和量刑的原则,可以发现:
3.1 认定主观过错
售后经理和财务人员以其职务之利进行犯罪,具有一定的主观过错。

3.2 量刑适当合理
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和情节的轻重,最终判决分别判处售后经理有期徒刑五年、缓刑五年,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并处没收违法所得;财务人员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宣判结果符合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和刑罚量刑原则。

结语:
本文对刑事责任认定和量刑原则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刑法在认定犯罪行为以及量刑方面的不同原则和依据。

以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结合犯罪背景、掌握证据、适度从重、从
轻等刑罚量刑原则,旨在为刑法适用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四、比较研究
4.1 刑事责任认定
在刑事诉讼中,主观上以犯罪意图或过失为基础的认定原则是所有国家通用的认定标准。

客观上以犯罪组成要件标准为基础的认定原则也是普遍适用的;而犯罪证据有力原则则因国家的法律制度、监察机构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就以中国为例,我国注重证据的指控。

在大多数情况下,刑事犯罪案件所需的证据应当符合具体的法律规定,而相关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后被鉴定和确认。

这样可以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而精准和公正地认定刑事责任。

4.2 刑罚量刑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刑罚量刑原则的实行也有差异。

以美国为例,其观念注重有助于被告人进行社会重建的惩罚,主张非关切式惩罚,而非仅仅关注惩罚的严厉程度。

对于过度严厉的罚款、判刑和拘留等,美国律师常常主张强制性教育、常规盯梢等监督手段以克服制度的过度与滥用。

相比之下,中国注重有助于改造和人性化的惩罚。

针对刑罚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法定情节和从轻、从重情节,为量刑原则提供了充分的授权。

五、案例分析
以美国的“华尔街狼”马丁·斯克雷利(Martin Shkreli)案为例,其在医药业大肆炒作并恶意涨价,并以欺诈手段骗取投资人的钱财。

该案的判决中,美国判定其认罪。

其犯罪行为带有明显的傲慢和恶意,在耗费公共资源,伤害公众福祉等方面的危害程度较高。

其最终被判处7年的刑期和向被害人偿还的大笔款项。

这个案例中,美国法律重视了犯罪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和没有道德基础的利益追求等问题,采用了较为严厉的刑罚量刑方式,以公共利益为重,保护了受害人权益和社会公正。

六、结论
不同国家在刑事责任认定和量刑原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在主要原则上基本上是相似的。

刑事责任认定以犯罪意图或过失为基础,客观上以犯罪组成要件标准为基础,犯罪证据有力原则也是所有国家通用原则。

刑罚量刑原则上,不同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公正、合理、适当的量刑原则、刑罚尺度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原则、和量刑非法否定原则是国际公认的基本原则。

最后,作为法律适用者和判决者,需要掌握和运用国内外的刑事责任认定和量刑原则,或借鉴国外的合理实践经验,从而更加准确、合理、有力地行使其职权,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七、建议与启示
基于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差异,建议在制定和实施刑
法、刑诉等相关法律规定时,应当增强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决策思维,充分挖掘各国之间的经验和启示。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刑法和刑事诉讼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通过国际协定、条约等形式,促进相互学习,寻求更好的法律解决方案。

同时,积极参加国际刑事仲裁和多边刑事调查,分享优秀实践,并注重国家特色和文化背景对于解决问题的影响。

2. 维护国内和国际法治
任何社会都需要法治的支持和维护,通过制定更健全的法律规定和法规,完善司法体系和监督机制,保证刑事案件的公正和合理判决。

在国际水平上,要加强国际法律制度的合作和沟通,建立国际法治的共同体,以保护世界范围内的正义和法律。

3. 深入调研与分析
针对各国刑法和刑事诉讼制度的差异,应深入开展相关调研分析,发掘国家特色和文化背景对于不同法律制度的影响。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其他国家刑法和刑事诉讼实践的研究和总结,以优良实践借鉴和参考为导向来引领和提升国内法治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4. 推进全球化普惠发展
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普惠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尤其在刑法和刑事诉讼领域,各国应当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发展特点,积极探求共享经验和智慧,寻求共同发展的方式,推进全球法治建设。

综上所述,相对于单一的国家法律制度而言,国际刑法和刑事诉讼领域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多样的法律问题和审判难题。

因此,以比较研究的方式来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各国法律制度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建设更加稳健和完善的刑法和刑事诉讼制度,促进全球法治和人类的和谐共存,更加意义重大和必不可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