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供求变动(一)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表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I、P s、E、T)图形表现(图2-2)需求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需求变动 D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需求量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上点A→B→C→D,表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即需求线上点沿着需求线向下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而向上移动表示需求量的减少;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d2表示需求的增加,而d0→d1表示需求的减少,即需求线向右平移表示需求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需求减少。

图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二)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表2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P s、C、E、T)图形表现(图2-5)供给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供给变动S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供给量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上点A→B→C→D,表示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即供给线上点沿着供给线向上移动表示供给量增加,而向下移动表示供给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s2表示供给的减少,而s0→s1表示供给的增加,即供给线向右平移表示供给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供给减少。

图2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比较一、市场均衡分析(一)市场均衡1、市场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表示各位经济参与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不再有调整愿望或动力的状态。

2、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般均衡:一个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⑴含义均衡价格P: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Q: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⑵几何意义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均衡价格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如图3所示:⑴需求主导型——供过于求,以求定价(买方市场)当市场价格P1>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 s1>市场需求量Q d1,此时为供过于求的状态,以需求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下降,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

⑵供给主导型——供不应求,应供定价(卖方市场)当市场价格P2<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 s2<市场需求量Q d2,此时为供不应求的状态,以供给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上升,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

图3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过程图3、均衡价格的求解⑴表格求解法:将需求表和供给表合并到一张供求表中,均衡价格即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表3 糖果的均衡价格求解表如图3所示,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到一个坐标系中,找到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即可。

⑶经济模型法: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

如需求函数为:Q d=800—100P;供给函数为:Q s =—400+200P ;Q d =Q s 。

求解该方程组得,均衡价格P =4元,均衡数量Q =400个。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 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⑴ 图形分析图4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S D P Q S D P Q S D P Q ↑⇒↑↑↓⇒↓↓∴不变,不变,不变,变化带来的、与其同升同降。

⑵ 经济模型分析由于供给不变,则供给函数依然为400200P sQ =-+,需求曲线由于收入水平提高而向右平移,即需求曲线的横截距增加,例如需求函数变为1100100P dQ =-。

于是根据均衡条件有:1100100P 400200P d sQ Q ==-=-+,解得:5600P Q ==,。

2、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⑴ 图形分析,,D S P Q D S P Q D S P Q ↑⇒↓↑↓⇒↑↓∴不变,不变,不变,变化带来的与其反方向变动,而与其同方向变动。

图5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⑵ 经济模型分析由于需求函数不变,即仍为800100P dQ =-,供给函数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向左平移,即供给曲线的横截距变小,例如供给函数变为700200P sQ =-+。

于是,根据均衡条件有:700200P 800100P s d Q Q ==-+=-,解得:5300P Q ==,。

3、 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⑴ 当D 、S 变动方向相同,变动程度相等0101,a ,a A D S P Q B D S P Q ↑=↑⇒↑↓=↓⇒↓、不变(如图6()所示)、不变(如图6()所示,将D 与D ,S 与S 相互替换)(a ) (b )(c ) (d )(e ) (f ) 图6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影响⑵ 当D 、S 变动方向相同,而变动程度不同01010101,6b ,6b ,6c ,6c ,,A D S P Q B D S P Q C D S P Q D D S P Q D S P Q D S P Q ↑>↑⇒↑↑↓>↓⇒↓↓↑<↑⇒↓↑↓<↓⇒↑↓↑↑⇒↑↓↓⇒↓、(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将D 与D ,S 与S 相互替换)、(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将D 与D ,S 与S 相互替换)结论:将(1)的A 与(2)的A 、C 结合起来,可得:、不定将(1)的B 与(2)的B 、D 结合起来,可得:、不定⑶ 当D 、S 变动方向不同,而变动程度相同0101,d ,d A D S P Q B D S P Q ↑=↓⇒↑↓=↑⇒↓、不变(如图6()所示)、不变(如图6()所示,将D 与D ,S 与S 相互替换)⑷ 当D 、S 变动方向不同,而变动程度不同01010101,6e ,6e ,6f ,6f A D S P Q B D S P Q C D S P Q D D S P Q ↑>↓⇒↑↑↓>↑⇒↓↓↑<↓⇒↑↓↓<↑⇒↓↑、(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将D 与D ,S 与S 相互替换)、(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将D 与D ,S 与S 相互替换),,D S P Q D S P Q ↑↓⇒↑↓↑⇒↓结论:将(3)的A 与(4)的A 、C 结合起来,可得:、不定将(3)的B 与(4)的B 、D 结合起来,可得:、不定由此可知,不同的供给需求状态会形成不同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4、 供求规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与其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其反方向的变动,而均衡数量与其同方向变动。

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价格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

二、弹性论(一) 弹性的基本公式 1、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弹性系数价格变动的百分比0lim d dd d d dd d d d P Q Q Q P dQ P Q Qe e P P P Q dP QP P ∆→∆∆∆==-*==-*∆∆∆(弧弹性);(点弹性)2、 需求收入弹性();d d m m m d dQ M dQ M e e e M Q dM Q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弧弹性(点弹性)收入变动的百分比3、 需求交叉弹性;();y y x x xy xy xy y x y xP P Q dQ e e e P Q dP Q ∆==*=*∆x 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弧弹性(点弹性)y 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4、 供给价格弹性;();()s s s s s s s Q P dQ P e e e P Q dP Q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弧弹性点弹性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二) 弹性的计算方法 1、 需求价格弹性 ⑴ 需求弧弹性A. 起点基数法(因起点基数不同而使得结果不同,不常用)图7 需求的价格弹性解:降价时,即由a 点到b 点:8004005545400b a a d b aa Q Q P Q P e P Q P P Q -∆-=-*=-*=-*=∆-- 涨价时,即由b 点到a 点:4008004254800a b b d a bb Q Q P Q P e P Q P P Q -∆-=-*=-*=-*=∆-- B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解:4005431400800a b da bP P Q P Q e PQPQ Q +∆∆+=-*=-*=*=∆∆++⑵ 需求点弹性A. 经济模型法由上例可知需求函数2400400d Q P =-可得: 在a 点,当P a =5时,Q a =400,则:54005400a d a P dQ P e dP Q Q β=-*=*=*= 在b 点,当P b =4时,Q b =800,则:44002800b d b P dQ P e dP Q Q β=-*=*=*= B. 几何图形法图8 需求点弹性的几何图解解:1111111111dOP PC OP OP Q B dQ P OB BC edP Q OA OQ AP PC AP AC OQ =-*=*=*===结论: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该点向价格轴或数量轴作垂线,用几何公式求得;而非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先通过该点作切线,然后再通过该点向价格轴或数量轴作垂线,用几何公式求得。

2、供给价格弹性 ⑴ 中点公式:1212()s s s sPP Q e P Q Q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⑵ 几何公式:s A sA s A P dQ CB AB CBe dP Q AB OB OB=*=*=图9 供给点弹性的几何求解图(三) 弹性的分类 1、 需求价格弹性 ⑴ 弧弹性的分类第一,e d >1,即需求富有弹性。

如图(a )所示,需求曲线相对比较平坦,表示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的变动比率,如奢侈品。

第二,e d <1,即需求缺乏弹性。

如图(b )所示,需求曲线相对比较陡峭,表示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的变动比率,如生活必需品、药品。

第三,e d =1,即需求是单位弹性。

如图(c )所示,需求曲线为正双曲线,而需求函数为K Q K P=,为不为零的常数,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如运输和住房服务。

第四,e d =∞,即需求弹性无穷大。

如图(d )所示,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表示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如银行以某一固定价格收购黄金、实行保护价的农产品。

第五,e d =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

如图(e )所示,需求曲线垂直于横轴,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发生变动,如急救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