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第三版小学低年级分册优秀教案评比
让孩子在家庭的土壤中开出最美的花
——小学低年级分册第四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3、通过交流教育经验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教学内容:
一、家庭——孩子成长的摇篮
1、导入
配乐展示绘本故事——《你以为我没看见的时候》
给大家看的这个故事虽然短小简单,但是我觉得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深思。
其实有时候我们以为无关紧要的日常举动,在孩子眼里却是这么重要,我们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议论:“这个孩子有出息,爹娘养的真有本事”!“这个孩子学坏了,没教养,迟早要闯大祸的,做爹娘的没本事教育孩子,生出来干什么?”这些议论归根到底说明一点:孩子成长的好坏,关键在于家庭。
有一句话出于《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生下来后不加以教育,这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提高孩子的素质关键是家长的素质,这一切的基础和前提是家长能否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环境特征,每一对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下面我们就看几个案例,我们家长一起来看一看这属于哪几种家庭教养方式,请家长分析、并交流讨论。
出示案例:
(1)小明学习兴趣浓烈,学习成绩优异,父母开美容美发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从小到
大都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对他照顾尽职尽责,孩子不会交朋友,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学习上钻牛角尖,没有办事能力,独立能力一片空白,升入中学每天从家到学校步行不到十分钟的路程都由爷爷奶奶接送。
(2)小胡的父母是个名副其实的“鹰爸”,对小胡给予了厚望,要求非常严格。
别的小朋友都在玩耍时,三、四岁的他就被要求背三字经、做奥数题、学小提琴……没有达到父亲的要求,轻则不给吃饭,重则挨一顿皮鞭,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旧的伤疤没好又添新的伤疤。
小胡有一次期末考试仅在班上排列第八名,而父亲要求是每次考试必须进入全班前三名,小胡害怕父亲的责骂而上铁路自杀。
(3)有一位老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对孩子不管不顾的“放任型”家长,他们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表现一概不感兴趣,完全放手给老师管教。
对于这样的“放任型”家长,我们在开展家长工作时首先要分析形成放任型家长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顺其自然”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往往对小孩的要求不高,他们认为:孩子如小树,树高自然直,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变好。
第二种无暇管教型。
这类型的家长一般都很忙,没时间、没精力去管教小孩。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不学坏、不要做太出格的事就可以了。
第三种无力管教型。
这类型家长意识到自己没有读很多书,文化水平低,根本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那他干脆就什么也不管了。
(4)小东在很小的时侯,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
后来,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
小东从小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
父母离异后,小东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由于夫妻感情的破裂,心情十分伤感,又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
小东因父母离异对其父极其反感。
而其母也无心管教小东,使小东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小东自卑,苦闷。
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小东对家庭无归属感,放学后不想回家,沉迷于游戏,经常逃课,学习成绩极差。
家长交流过后总结,这几个案例说的是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以及特殊单亲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4、上述的几个案例都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那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出示案例:
有一位网友在网上称赞了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他说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是最幸
福的。
这种教育类型的父母也爱孩子,但是从不骄纵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但是不会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督促孩子,但是有事会和孩子商量,不会自作主张一意孤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绝不会要求孩子去做;答应孩子的事情尽可能实现。
这种教育类型的父母会用自己健康文明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平等的。
这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这就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自信乐观、诚实善良、独立性强等良好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我们都想拥有,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成这样的性格呢?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二、家庭——孩子成长的基础
1、案例分析《两种家教,两样人生》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是班级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前面,这个孩子从未拿过第一,她很沮丧。
“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
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了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条长长的直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让长线变短的方法,结果都无济于事。
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那条长线下又画了一条更长的长线……
“哦,爸爸,我懂了!要胜别人一筹,要超过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使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出色更优秀。
”孩子恍然大悟。
第二个孩子是班级里的小队长,他总想着怎样尽快熬到中队长的位子,却每每事与愿违,他很忧郁。
“爸爸,我真的很想快些进步,我真的想当中队长,可我做的却是总比现任中队长差一些,您说我怎样做才能超过他呢?”孩子忧心忡忡地向父亲请教。
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下起跳棋来。
其实,孩子的跳棋下得绝不比父亲差,可到最后还是在父亲面前败下阵来。
父亲望着孩子大惑不解的样子解释说:“这里有个诀窍,要在下棋中获胜,只想着在自己的前行中搭桥还不行,还必须善于在关键时刻拆别人的桥,让他举步维艰……”
哦,爸爸,我懂了,要超过别人最有效的办法不在于如何为自己搭桥尽快地前行,最根本的是善于阻止别人超过自己。
”孩子茅塞顿开。
多年后,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也收获了不同的人生之果。
第一个孩子以父亲的“长线”理论指导自己,以争强好胜的进取精神迈好前行每一步。
第二个孩子则以父亲的“拆桥”理论做航标,不思进取,不求作为,而是埋卡设绊算计别人,结果不仅没有功成名就,而且根本就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接纳这种人。
两种家教,给孩子带来的就是两样人生,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请家长说说自己的想法。
2、回到现实,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模仿性强,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仍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对于我们才初入小学的孩子们,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接踵而至,为了帮助孩子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的营造就显得十分重要。
就上面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探讨如果是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
(1)家长分小组自由讨论,将小组探讨的观点写下来。
(2)请几位家长代表交流观点。
(3)总结: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确实非常重要,根据几位家长交流的想法,我们可以大概做一个总结: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学习兴趣、情商、做事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最美的花开在最肥沃的土壤里
1、既然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我们的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就请几位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心得的家长来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2、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
3、总结:听了这几位家长的经验交流,相信我们在坐的家长一定是受益匪浅。
其实概括起来说,我们对孩子的家庭环境的营造,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更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才能为我们的孩子制造一个适于他成长的土壤,让我们的孩子在这最肥沃的土壤里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四、总结
1、最后,我要以著名的美国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关于家庭教育的小诗结束今天的讲课。
2、配乐朗诵纪伯伦的诗: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
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