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
注音
臣闻求木之长.者zhǎng必浚.其泉源jùn人君当神器之重.zhòng 塞.源而欲流长也sè忧懈怠.dài虑壅.蔽yōng
惧谗邪
..chánxié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
一、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纳下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
认为。
二、词类活用
1.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名词用作状
语2.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名词作
动词
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形容
词用作名词
4.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形容词用作名词
5.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形容词用作名
词6.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形容词用作
名词
7.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形容
词用作名词8.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形容词用
作名词
9.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10.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使动用法11.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使动用法12.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使动用法1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使动
用法
三、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
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
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反问语气,呢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
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四、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五、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晏子治东阿
【重点实词】
(1)今子治.而乱(2)寡人将加大诛
..于子
(3)臣请改道易行.(4)属托
..不行
(5)货赂
..左右
..不至(6)便事
(7)愿乞骸骨
...(8)再.拜便辟
(9)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10)子强.复治东阿
(11)寡人无复与.焉
【特殊句式】
A 判断句
B 倒装句(①宾语前置②状语后置③定语后置④主谓倒装)C省略句 D 被动句
①寡人将加大诛于子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词类活用】
①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②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③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通假字】
①并曾赋敛②仓库少内
③再拜便辟
【古今异义】
①子退而自察.也
②.属托不行
..
③于是明年
..上计
【一词多义】
之
(一)代词。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
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
⑤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⑥臣请死之(《晏子治东阿》)
(二)助词。
①东阿者,子之东阿也(《晏子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
③前臣之治东阿也(《晏子治东阿》)
④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三)动词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②吾欲之南海
以
(一)介词
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
②秋以为期(《诗经•氓》)
③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④而君反以罪臣(《晏子治东阿》)
⑤吾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二)连词。
①陂池之鱼,以利贫民(《晏子治东阿》)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③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④吾以子为可(《晏子治东阿》)
⑤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而
1、用作连词
..。
①君及反迎而贺(《晏子治东阿》)
③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④今子治而乱(《晏子治东阿》)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晏子治东阿》)
⑥往往而是。
(《项脊轩志》)
2、用作代词
..。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3、复音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
②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数
1、用作名词
①众数虽多,甚未足畏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③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数
2、用作数词
①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3、用作动词
①景公召而数之曰(《晏子治东阿》)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③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用作副词
①范增数目项王
使
①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②而使子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③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④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⑤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⑥妾不堪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