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小相框教材分析:本课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冰棒棍、牙膏盒等)教学过程: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师: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充满了喜怒哀乐,有开心快乐的,也有忧郁悲伤的,那我们都需要用‘什么’来纪录这些瞬间呢?--------(照片)同时这些瞬间的记忆都要用什么进行装点会更加美丽呢?----(相框)2、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各式小相框的图片,学生欣赏2、小组研究,提问:(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生:木头(树枝,筷子)、卡纸、瓦楞纸、塑料……(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生:相框造型—————--台式、秋千式、旋转式、立式……相框色彩------------单一色调—间隔色?高纯度---低纯度?(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
生:各种造型的相框,固定的方式也不一样,如:……3、学生发言: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图片信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让学生学会评价好的作品,吸取它们的长处。
4、思维训练: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尝试。
解决问题:(1)你在制作时都会遇到哪些问题?(2)你在制作过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支架。
遇到问题,同学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演示解决。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引导分析,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如何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这一教学难点。
三、实践活动: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
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要求:(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协调。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辅导。
(播音乐,创氛围。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表扬、展示造型美观、新颖的学生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
四、作品展览和评述a) 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b) 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 教师点评。
d) 修改、评选设计之星:最佳制作奖、创新设计奖设计意图: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评价能力。
五、小结拓展:回去继续为家里的长辈制作有个性的相框,要求突出平安、幸福和长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优良品德。
板书设计自制小相框说课稿《自制小相框》说课一、教材分析:1.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完成“设计•应用”领域所设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小相框的选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三、课前准备:图画纸、黑白笔、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课件、示范作品。
课前,教师准备课件,示范作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的材料的准备才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的材料准备得好,准备得齐全,才能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才......自制小相框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的《自制小相框》这一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材第11册第6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从“基本理念、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流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本课属于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的“设计·应用”领域,“设计·应用”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和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功能性目的。
《自制小相框》这一课正是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在了解了小学美术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我接下来说说本课的教材分析。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作用前面已经说到本课属于新课标中“设计·应用”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完成新课标中“设计·应用”领域所设课程的基本要求。
同时在小相框的选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如了解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支架等知识。
②能力目标:学习用容易找到的多种材料设计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造型能力、动手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化腐朽为神奇的乐趣,并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小相框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学习和了解小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及支架、背板中包含的设计。
难点:相框作品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第三部分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四初一的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了五年的美术,而“设计·应用”也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因此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可是他们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时期,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还要加强。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情况,我在导入部分采用了“读书指导法、参观法”激发学生热情,揭示课题。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运用了“参观法、谈话法”突破重点,实现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运用“讨论法、谈话法”突破教学难点;应用“讲授法、演示法”向学生讲解相框的具体制作步骤。
实践活动中运用了“实习作业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观察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使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中兴趣学习观、主体性学习观以及启发性学习原则。
)第五部分学法指导《自制小相框》这一课的学法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自制小相框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课,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容易引起师生间的共鸣。
在导入部分指导学生观赏不同材料、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形状、支架的小相框的实物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在新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通过看书和观看课件展示,学习了解小相框相关知识,如材料、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形状、支架等。
又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如何使自己的“相框新颖、美观和实用”,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
最后指导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和实践”的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及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
第六部分教学流程本节课教学由导入、讲授新课、实践活动、学生作品评价、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在课前,我让科代表提前检查同学们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准备情况,这有利于上好本堂课和突破重难点,也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得到保证。
(一)导入(3分钟)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课前教师准备不同材料、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形状、支架小相框的实物。
学生准备自己喜爱的小相框实物,向同学们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并板书)(二)讲授新课(10分钟)1、欣赏图片:经过前面的准备,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热情,但还不够高,接下来我让学生打开书观看书中图片,又使用课件出示各式各样小相框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图片上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形状、支架的设计进行观察、分析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以此学习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
(此环节是为“知识目标: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如了解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支架等。
”而设计。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图片信息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也可以借此突破重点,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得以实现。
2、小组合作探究:经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相框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解,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主要设计了三个内容。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体现了材料的选择)(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突破“新颖、美观和实用”的设计)(3)怎样将自己的相框背板和支架固定在相框上,使我们的相框立起来?(此为实用设计)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然后结合实物、课件图片或教材图片发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答案有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我这时进行鼓励,然后采用幽默的形式给予提示指正,这样可以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这一环节是为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的,也使“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的要求得以实践。
)【设计意图】旨在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突破设计出新颖、美观和实用的相框这一教学难点。
3、教师示范在经过前面重难点突破学习过后,紧接着教师采用实例示范的方法向学生讲解相框的具体制作步骤,并黑板上板书出来。
(1)构思:选择制作相框的材料,设计相框的外形、色彩、背板和支架。
(2)制作边框:裁切材料、连接方式、粘接固定的方法,同时强调这一步要注意安全。
(3)固定背板和支架。
(4)相框美化。
(此环节是为情感目标中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