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质监局工作总结2020年度质监局工作总结2020年度质监局工作总结各位领导,同志们2020年,我局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强化监管促企业规范成长,创新服务促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举措促质监惠民扩容,做足亮点促质监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实行目标任务"课程表管理",全心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全力保障质量安全,全面强化能力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把握重点,扎实推进质量振兴我局始终把"五个一"工程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引擎,集质量、标准、计量、检测等优势要素,着力提升电动三轮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一是积极帮助该产业中部分企业更新设备、完善检测条件、补充软件资料;二是根据邱书记和郭县长的要求,我局与市局标准化处、产业办两下无锡国家电动自行车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寻求合作与支持。
目前我局牵头制定并给县政府起草印发了电动助力三轮车标准化工作方案,起草了车架、电机、车厢、控制器四个配件的企业联盟标准;三是电动三轮车检测中心在原有检测能力的基础上,投入资金、更新设备、培训人员、完善检测项目等,检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四是在电动三轮车企业中选树一批计量标杆企业。
组织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电动车生产企业一线指导,帮助部分企业选配了适用的计量器具、免费检测计量器具、健全企业计量管理体系。
电动车企业在提高产品合格率、节约钢材原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大大提高了计量工作在的社会地位。
二、凸显亮点,扎实推进标准化和计量工作一是标准化工作有了新突破。
组织申报了牛蒡、苔蒜、果品、白酥梨等四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项目;并申报了绿色食品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规程和红富士苹果分等分级两个省地方标准;申报了循环经济项目1个;标准化试点单位4个;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1个;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2个。
办理组织机构代码1785个,(钥匙)769个,完成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1785个,新办商品条码系统成员14个,续展38个,采用国际标准12家。
行政审批中心窗口连续保持红旗窗口称号。
做好我县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
与财政局、科技局协作拟定,经县政府批准发布实施了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相关激励政策实施办法。
今年申报了"水山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县政府申报水山药地理标志产品的文件已批准下发。
二是计量工作上了新台阶。
两免费检定工作全面完成。
100覆盖到辖区内所有的集贸市场,100覆盖到所有的医疗卫生单位,100覆盖到所有乡镇、社区。
100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其中血压计962台、氧气吸入器678、医用超生源56台、人体秤38台、机等大型设备399台。
集贸市场计量器具检定1460台次。
检定加油机507台,出租车计价器302台(今年共检定两次,计604台次),压力表397块、电表113块、化验室分析天平122台、灌装机82台、电子汽车衡259台、燃气表991块。
组织开展了"5.20"计量日宣传服务活动。
接待消费者计量投诉咨询160人次,开展了血压计免费检测校准、民用三表计量咨询、电子秤防作弊演示等,发放计量宣传资料800多份,发放标准温度计120多个。
三是项目建设上有所跨越。
计量所新上了氧气吸入器、压力机、光机三个检定项目,新购置了检衡车和砝码,完成了衡器检定项目的扩项工作,目前这四个项目均已通过上级考核验收。
心电监护仪、燃气表和水表等三个检定项目设备也已安装到位。
第二篇2020年度质监局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强化监管促企业规范成长,创新服务促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举措促质监惠民扩容,做足亮点促质监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实行目标任务"课程表管理",全心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全力保障质量安全,全面强化能力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成绩一、把握重点,扎实推进质量振兴。
一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得到落实。
通过严格强制性认证企业证后监管和大力的无证查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我县得到很好的落实。
目前,我县共有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16家,涉及到电动车用电动机、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低压电器、电焊机、电线电缆等5大类产品,产品涉及电动车用直流电动机、电动车用直流无刷中置式电动机、电动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电动车用减速中置电动机、交流弧焊机、动力箱、双电源配电箱、母线槽、电表箱、照明箱、低压配电柜、聚氯乙烯绝缘无护套电缆电线、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等13个品种。
二是自愿性认证工作步伐加快。
我局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认证,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为止,我县拥有79家企业通过9001、14001、18001等各类体系认证证书112张,其中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8张,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9张,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5张,认证6张、有机产品认证4张。
较2020年有了一定的增长。
三是100建立目录内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质量档案工作,并进行动态更新。
我局自2020年开始从专项整治时要求的玩具、汽车配件、家用电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5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到2020年把10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100建档一直到去年将我县目录内强制性认证产品获证企业质量档案100建档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了动态更新,今年新建档4家,确保质量档案工作落到实处,达到保护合法企业、打击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目的。
我县共累计建立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质量档案20家,其中电线电缆类1家,低压电器类1家,电动工具类1家,电动机类17家。
四是名牌战略稳步推进。
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联合推出了抓质量树品牌,助推崛起企业行系列节目,展示了名牌企业风采,提高了品牌社会影响力;通过组织质量大会、名牌产品创建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增强了企业创牌意识和积极性;通过现场帮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努力方向,缩小了差距,缩短了周期。
今年申报徐州市名牌产品15家,省名牌产品7家,徐州市质量奖企业3家,省质量奖企业2家,目前企业的申报材料正在制作中。
二、凸现亮点,扎实推进标准化和计量工作。
一是标准化工作有了新突破。
完成了正三轮电动车、电动三轮车车架、电动三轮车车厢、电动三轮车用控制器和电动三轮车用直流电机等5个联盟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和宣贯工作;完成了徐州富尔沃车业有限公司、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南瑞银龙电缆有限公司和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等4个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的申报材料填写工作;申报了现代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试点和水山药、水山药生产技术规程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完成了水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划定范围的请示和关于将水山药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两个文件的起草工作,根据水山药检测报告,草拟了水山药标准。
二是"两码"工作成效显著。
办理标准执行证书992个,确认标准近万个,为企业下载标准400余份,帮助企业采标12个,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1752个,年检组织机构代码证1400个,注销16个,迁出4个,扫描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3152份,新办商品条码系统成员12家,续展29家。
三是计量惠民迈出新步伐。
完成了7家计量诚信单位申报,与25家单位签订了诚信计量承诺书,通过了本年度民生计量工作检查考核验收工作。
完成了四家重点耗能企业(徐州建滔能源有限公司、徐州丰成盐化工有限公司、鑫源生物质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徐州胜海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能源计量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完成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网上填报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分析能力。
三、抓好热点,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
实施生产许可是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是促进企业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按照上级要求,我局对申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做好申报材料把关及生产现场初步核查工作,使其符合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及细则的要求。
截止目前为止共新办生产许可证12家,换证13家。
二是认真落实日常监管。
为了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保障食品安全,我局今年实施"三位一体"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为从严从实抓好食品监管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根据"三分监管"的工作部署,监管人员合理确定了每个企业的监管频次,制定了详细的巡查计划,对检查中发现的轻微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做到事后及时回访,对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企业由稽查部门处理。
三是深入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我县食品生产的现状,监管人员认真确定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酒类、食品添加剂、调味品为重点整治产品,合理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共出动人员60人次,车辆16辆,对辖区重点产品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整治企业29家,责令限期整改16家,目前通过整改已达到预期整治效果。
四是提高企业主体意识。
为切实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组织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进行培训工作。
培训了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办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刑法中关于食品犯罪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提高企业领导层的法律意识。
上半年组织了二期培训,参加培训人员190人次。
四、突破难点,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是全面推进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重点,继续对新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气瓶充装单位100签订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告知书。
以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为抓手,全面推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标准化管理。
通过对89家使用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和56家电梯使用单位进行分级监管,使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为更好地提高使用单位落实安全责任能力,先后举办了锅炉司炉工、起重机械操作工、厂内机动车辆司机等七期培训班。
培训各类作业人员226人次,使作业人员增强了法律及安全意识,提高了技术水平,规范了操作行为,保障了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
二是改革创新,推行监察、检验联动机制。
由于没有检验机构,我局努力探索推行监察、检验联动机制,监察机构与检验机构共享资源,对到期需要检验的特种设备,对某一地域和某一行业的使用单位,我们提前通知企业做好检验准备工作,减少企业的停产时间,市特检院集中开展检验,有效的提高了检验效率。
检验特种设备410台,其中承压类220台、机电类190台。
三是深入开展隐患整治工作。
以各类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为切入点,以推动和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查自纠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隐患整治制度,规范隐患整治行为,确保隐患整治各项工作融合闭环,努力扫除安全监管的盲区和死角,将商场、娱乐场所、酒店、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为安全监察重点。
通过巡查以及群众举报,共发现各类隐患28起。
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3份,责令限期进行整改。
同时,对4家气瓶充装单位和1家气瓶检验单位按照省局要求开展了一瓶一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