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法知识要点整理一.相关概念:1.侵权行为:是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2.规范竞合:同一事实符合数个规范的要件,使该数个规范都得到适用的法律现象。
3,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实施某行为致人损害时,适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
4.特殊侵权行为: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事件或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特别规定或特别法的规定而应付民事责任。
5.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6.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对侵权行为如何制裁、对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如何救济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7.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同时,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
即在损害发生的情况下,与此相关的行为人谁有过错谁就应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的行为人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8.过错推定原则: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要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侵权责任。
9.无过错责任原则: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与该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问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10.公平责任原则:当事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也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公平合理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
11.抗辩事由:是指行为人针对受害人要求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请求而提出的证明其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
——对抗性;客观性12.责任形态:是指在侵权法律关系重,当事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不同表现形式,即在侵权法律关系中,根据不同的民事行为类型的要求,民事责任在不同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的表现形式。
13.直接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侵权责任。
是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14替代责任: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或为自己管领下的物件致害负责的侵权责任。
是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15单方责任:由侵权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
16双方责任:由侵权法律关系当事人各方承担责任。
主要表现为过失相抵。
17过失相抵:在侵权损害赔偿中,由于与有过失的成立而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
18补充责任:有数人须承担责任,但责任有先后顺序,首先由造成损害的直接责任人承担责任,在直接责任人无力赔偿、赔偿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才由其他责任人承担责任,并可以向直接责任人追偿的责任形态。
19责任竞合: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多种责任形式并存和相互冲突。
20一般侵权行为:是最基本的侵权行为形态,是指法律无特殊规定、适用一般侵权规则的行为。
21一般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个人基本权利。
22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
23.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一方因侵权行为或不履行债务时而对他方造成损害时应承担补偿对方损失的责任二.侵权行为的特征:1、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人身和财产)的行为2、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是物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利3、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4、侵权行为是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根据三.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1.法律依据不同:民法;刑法2.侵害的对象不同:后者的客体更为广泛,不仅涉及到某一主体的财产权或人身权,还直接侵害了我国法律保护的社会主义关系。
3.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后者比前者大。
4.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同:前者必须在造成他人损失时才承担民事责任;后者无论既遂或未遂都承担刑事责任。
5.主观恶性程度不同:行为人实施某些危害社会的行为,若为故意则是犯罪,若为过失则是民事侵权行为。
6.责任的目的不同:前者适用民事责任,为了弥补受害人受到的损失,对不法行为实施制裁和教育;后者适用刑事制裁具有明显的惩罚性。
四.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区别:1.前者的违法性体现在违反法律直接规定的、针对一般人的义务。
.后者的违法性表现在当事人违反自己设立的,并针对特定当事人的义务;2.前者只是因为侵权行为的存在,才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侵权损害赔偿关系;而后者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
3.前者侵害的对象是财产权、人身权等绝对权;后者侵害的对象是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即相对权。
4.前者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特定的,行为人可以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后者的主体是特定的,仅限于合同当事人。
5.前者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后者承担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五.侵权责任的特点:1、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2、是以侵权行为为前提。
3、责任性质具有强制性4、责任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但不限于财产责任。
六.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1、归责原则不同: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争议:推定过错)2、构成条件不同:四要件、三要件;一般三要件3、免责条件不同:法定;法定、约定4、举证责任不同:受害人证明对方过错,例外……;无须证明违约方的过错5、责任形式不同: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财产责任6、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同:财产与非财产损害;财产损害七.侵权责任法(一)调整对象:侵权行为人与被侵权人之间的民事责任关系。
(二)规范对象:侵权行为及其责任。
(三)归责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1)内容:以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以过错为归责的最终要件;以过错为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2).适用时须注意的问题: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确定民事责任,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为条件;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只有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按“谁主张权利谁提供证据”的规则,应由受害人证明致害人有过错;过错决定应否承担责任,而责任范围主要取决于损害的大小。
2.过错推定原则:(1)理解:属于过错责任的范畴,是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仍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责任的构成条件;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只有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能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即应由加害人证明自己无过错而认定其无责任,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无须受害人证明加害人有过错而直接推定其有过错,并令其承担侵权责任。
(2)一般过错推定和特殊过错推定:一般过错推定:指法律规定行为人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并造成损害的,应负民事责任,但如果加害人能够证明损害不是由于他的过错所致,可以被免除责任。
特殊过错推定:是指在某些特殊的侵权行为中,法律规定行为人要推翻其过错的推定,必须证明有法定的抗辩事由的存在,以表明自己是无过错的,才能对损害后果不负责任。
——”不可推倒的过错推定”(3)具体运用:判定被告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依据法律规定或案件的具体需要,由审判人员在因果关系存在的基础上,推定被告对损害具有过错被告提出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存在特殊的抗辩事由,推翻过错推定认定反证是否成立,从而最终确定被告是否具有过错。
(4)过错推定责任与过错责任:举证责任不同:“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倒置能否确定过错的等级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能否确定双方的过错程度保护的对象不同3.无过错责任原则:(1).理解: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民事责任,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为条件,即不问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只有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但被告需要证明的不是自己无过错,而是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损害发生因而可以免除致害人侵权责任;(2)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归责依据不同: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为依据;不问主观上的过错构成条件不同:四要件;四要件举证责任不同:受害人对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负举证责任;受害人对加害人主观过错不负举证责任适用范围不同: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3)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的区别:归责依据不同:不问主观上的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为依据构成条件不同:三要件;四要件举证责任不同:原告无须举证,被告不能以无过错抗辩;原告无须举证,但被告可以无过错抗辩适用范围不同:均为特殊侵权行为,具体种类范围不同责任的功能不同责任基础不同:‘乃在于对不幸损害之合理分配’责任性质不同:法官发挥的作用不同:4.公平责任原则(1).理解:以公平观念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责任;适用于当事人均无过错而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只有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2)公平责任与过错责任的区别:适用范围适用的目的构成要件责任形式责任范围(3)公平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区别:法官所起的作用是否有最高赔偿数额的限制与责任保险制度的关系适用范围与过错责任的关系八.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违法行为(方式:作为——侵害权利;不作为——不履行特定义务)2、损害事实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4、过错(形态:致害人过错——单独过错、共同过错;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与有过错——受害人与致害人均有过错;双方均无过错)九.抗辩事由:1.分类:一般抗辩事由:损害是行为人合法行为引起特殊抗辩事由:损害不是行为人的行为引起的,而是外在与行为的原因造成的。
2.相关法条: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九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3.一般抗辩事由:(一)职务授权行为:必须有合法的授权;程序和方式合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必要的(二)正当防卫:为了使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人所采取的以排除或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还击措施。
(1)以不法侵害的存在为前提(2)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3)不法侵害正在进行(4)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5)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的,防卫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不法侵害人自食其果。
防卫过当的,承担适当责任。
——防卫时采取的措施超过排除或制止侵害的必要。
(三)紧急避险:为了使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利益免受更大的损害,不得已采取的致使他人或本人较小损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