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议论文复习学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议论文复习学案

课题:议论文专题复习【学习目标】1.会提取、寻找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分清论据的类型。

3.能辨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分析论证过程。

学习过程【知识回顾】一:议论文文体知识点梳理:1、议论文三要素是、、。

2、议论文的论点是。

一般议论文只有一个,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___________。

3、找论点的方法:一看、二看、三看、四看、五看。

4、议论文论据分为两种:、。

5、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6、议论文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

8、议论文阅读五步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你根据以上的知识点绘制一张思维导图。

(另附一张纸)【预习导航】一、关于论点、论据、论证:1、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请判断以下论据的类型。

(1)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步入了智者。

”()3、判断以下各题所用论证方法。

(1)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 )(3)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

()(4)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栽。

()【实战演练】一、请你根据预习导航中判断论点和论题,归纳总结论点的特点,(在旁边空白处)并完成以下题目。

宽容的美德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

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

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到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本文论点是。

二、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

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

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论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再为本文补写一个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完成下列题目,并归纳总结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疑模式。

(在旁边空白处)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一天,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得到人类的什么报酬呢?”稻子自豪地回答:“得到人类的珍视。

”——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的。

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在奋斗……正因为如此,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伟大的。

③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表现。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今天,曲啸同志又加了句名言:“爱的本质是给予。

”这些是那么地震撼人心,他们的精神实质是何其相似啊!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营狗苟。

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1.全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③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课后提升】(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以下问题。

谈尊严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

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名言都告诉我们,人活着就要有尊严。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

当一个人活的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人和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

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候,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必屈膝下跪的名人高达。

”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间的深意。

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做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

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

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这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会毫不犹豫第去维护国家的尊严。

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述: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与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晏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

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

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 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各一个,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文章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请简要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完成下面的议论文。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周远斌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

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

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

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

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

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

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

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

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3分)3.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