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概论第6章思维

心理学概论第6章思维

一般说来,创新性思维具有:敏锐性、首创性 、新颖性、独特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等特征。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涵义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而实现的,对 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 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解决问题活动中。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1)含义: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抽取出 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及规律,加以概括。
一般认为,智力是由观察力(感知能力)、注意力、记 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组成,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思 维支配调节其他因素。 (三)思维是进行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的最重要 的心理因素。
在创造活动中,如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文艺创作等, 更需要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参与。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类别(分类) (一)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 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作用
(一)思维是个体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个体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主要是思
维的过程。思维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相互促进。正如孔 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西方哲人 康德也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二)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第一节 思维概述
(四)根据思维的活动结果的创新程度 1.常规思维 它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
和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创造性水平 低,对现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 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如学生用公式解题。
2.创新思维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
序,并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如参加科技竞赛 作品的设计。
第六章 思维
本章概要:
思维有那些特征? 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那些方面? 思维的品质有那些? 问题解决与那些因素有关?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点之 一。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人不仅能够通过感知事物的外部联系,并 将感知(经历、学习)得到的经验保存在记忆 中,以备需要时加以运用。而且能够认识事物 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种认识是通过思维过程 来实现的。
② 思维的间接性,还使人的认识突破了时空限 制,人们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展望未来。
第一节 思维概述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
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 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思维是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发生是。在这 种情况下,仅靠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已不能解决所 面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 验进行更新和改组。如回答综合性的问题。
作出判断,这种思维叫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领悟式的思维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即从整体上考察对象。 (2)跳跃性:思维过程为压缩跳跃式的.直指问题的结论。 (3)直接性:不经分析,直接接触问题的实质。 (4)快速性:思维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5)突然性: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具有突发性质。 (6)尝试性:以猜测或假设形式提出问题的答案。 (7)创造性: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8)无意识性:推理过程无意识,只有结果呈现在意识中。 思维者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一时拿不出证 据。
第一节 思维概述
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三方面的指标: ⑴ 流畅性(较低层次:智力灵活顺畅反应迅速 …表现为发散的“个数”指标); ⑵ 变通性(较高层次:思考方式变化多端,举 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思维不受定势束 缚…表现为发散的“类别”指标); ⑶ 独特性(最高层次: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 、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因而最能代表发散思维 的本质,表现为发散的“新异”“独到”指标) 。
1.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 面临的思维任务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
方式依赖于实际动作。3岁前的儿童只能在动作中 思考,其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指人们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头脑中的表 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突出地表现在 与前期(3—6岁).
第一节 思维概述
3.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运用概念,判
第一节 思维概述
2.分析思维(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 规律,对概念进行逐步分析、层层推演,最后 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三)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1.集中思维 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逻辑的 方法或规则去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解数 学题就是这种思维。也称聚合、求同,辐合, 会聚思维。 2.发散思维 指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 求多种答案,力图使问题获得完满解决的思维 方式。也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
断和命题进行的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学生学习
知识、教师讲授科学理论、科学家发明创造都 必须运用逻辑思维形式进行思考。
个体一般到青年期以后,才具有发达的逻辑 思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二)根据思维的进程和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
1.直觉思维 当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
第一节 思维概述
2.间接性 (1)含义:
思维间接性是指人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一定 的媒介来认识事物。如探索宇宙奥秘. 医生诊断病 情, 地质勘探. 地震预测. 天气预报. 学生通过教师 讲课来认识历史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2)作用:
①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 可使人们超越感知觉提 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 物的属性,, 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的概括性主要表现在: ① 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一类事物的共 同特性。 ② 思维反映事物之间关系与规律。
概括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它使人们的 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 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范围,也加深 了人们对事物的理解。
可以说,概括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思维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