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点滴谈 史献芳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点滴谈 史献芳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点滴谈史献芳
发表时间:2012-07-19T14:43:56.917Z 来源:《教育与发展》2012年6期作者:史献芳
[导读]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多,使用何种方法,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等很关键,本文从“学案教学”方法入手进行探索。

河北省宁晋县第五中学史献芳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多,使用何种方法,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等很关键,本文从“学案教学”方法入手进行探索。

关键词:学案教学数学高中
“学案教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我们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

“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

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案教学法: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全体课题组长进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有关学案教学的理论。

2.积极宣传利用学案来进行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

3.集体备课,参与学案的编写。

4.实施学案教学。

5.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即使调整、完善学案教学。

6.对学案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

7、对学案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深入研究。

二、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和意识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上只能被动学习,无从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无法看清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性。

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它不是“教案”的简单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

同时,学案的编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光要知道他们用好学案后的感想和建议,我们也可以事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和问题的难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

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

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这样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学的全部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三、“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3个部分:
1.知识要点。

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和本课内容简析。

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课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等。

2.自学过程。

包括复习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

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

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

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小结与反馈。

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

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

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四、“学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

2.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

3.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

五、“学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

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

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

学生在运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时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了“自我控制阶段”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

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笔者对“学
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希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