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及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作为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因素的数学教学方
法,在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氛围的同时,对自身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
应新课程教学中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全新的知识内容。而且,教学方法的改变,对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笔者根
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和实际分
析,期望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分析及应用
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也是影响高考质量的重要课程。而教学方
法的分析和研究就是影响数学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也为了保护和重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更为了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在分析
和研究时,一线数学教师要先明确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高一数学教
学中应该应用哪些方法以及在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以为高中数学课程价值的实现而做好关
键性工作。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有效应用,以确保高
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一、高中数学学科对学生思考的要求
数学学科的学习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课程相比,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进步效果。数学
学习方法的优化,也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就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题目通常要
结合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解题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解
决问题,还需要学生运用联想、对比、假设等方法。另一方面,部分数学题需要多种数学知
识,如一道将函数与空间几何图形结合起来的题目仅仅靠解答函数或者几何图形的方法是完
全解答不出来的。数学知识是逐渐积累的,某一方面知识的完善并不能带动整体的进步。数
学科目与其他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科目不同,不能在教材中找到题目的答案,学生
即使记住了理论知识,也不一定就有解决题目的能力,数学题目是套不出答案的。因此,学
生还需要多方思考,将公式、定理等与具体的材料、数字进行结合,对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
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数学学科的解题与上述科目也有差异,准确度要求非常高。学生解答
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让最终结果与正确答案完全不同。因此,对于学生思考和解
答的准确度和逻辑的严密性有很高的要求。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实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出学习的积极性,就
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课堂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当
老师”,让学生就某一知识点进行课堂模拟。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因
为其在讲授之前肯定是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多次的演绎和假设,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培养
了学生的统筹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
学生讲课的过程就是二次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巩固、提高和发散,能够逐渐找到自己
的学习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引入信息技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传统课堂以
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而现代教育需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走近数学大
门的人,而不是全程掌握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被动学习的人。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就应该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方法。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将信息技
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结合起来,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内容。高质量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
迅速有效的进行学习,老师们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平面转换为立
体,并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且当前高中生普遍对信息技术知识有浓厚兴趣,图
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且,多媒体更容易概括教材内容,展开多元
化教学,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四、探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方法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最具突破性的教学方法,是大胆的创新化
思维,在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为教学效果展开全新的一页,在教学效果上成绩斐
然.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开放性和引导性的方
法,从领悟式探究和空白式探究以及学法式探究等渠道,让学生在感到有趣和挑战的前提下,
具有主动学习的想法和意向,进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主动学习意识,做到以学生为主
体的培养思维方式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让他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了解课题的数学性.让他们
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去思索问题的其他可能.比如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理解去补充可能的条件,从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或者从坐标轴中的坐标等出发,进行思维
的激发和活跃,使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进而尽可能多地去尝试和探索。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因材施教,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的局面出现,对
学生通过学业成绩进行分层,在不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针对化教育,教师通过
扎实的课前教学准备,将适合不同层级的问题和试题分向各自对应的学生,从简单的基础题
慢慢循序渐进,加大难度和深度,进行各自对应的练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使基础不是很
好的同学在简单的基础习题和问题中将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并从基础稍微拓展的问题中得
到提升;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在课题指引下发挥主体的创造性,通过思维能力的提升
向更高层面拓展;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层次,可以在强化基础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各自层次学生的表现进行测评,以备后续更明确层次划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
学习能力,针对性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层级划分中呈倒三角的模式,使学生从最基础的层
次出发,不断地向更高的知识面探索.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兼顾到了班上的每一名
同学,使他们在不同层面有不一样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分析应用工作,要从多角度
入手来真正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成为
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1(06):127-128.
[2] 郑先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J].学苑教育,200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