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分析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分析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心理的分析作者:许猛(PB04000818)指导老师:杨映秋概要网络,电脑游戏和小说的成瘾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大陷阱。

其中网络和电脑游戏的成瘾广泛地受到关注,而对小说的成瘾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过程,并提出了可能的矫正方案。

前言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各高校学生退学数量明显增加,而最主要的退学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不合格。

引起它的头号原因是网络成瘾(包括计算机网络游戏)(约80%),第二是小说成瘾(约13%)。

国际和国内对网络成瘾的关注研究已经很多,但对小说成瘾的关注还很少。

这里提到的使人成瘾的小说并非那些驰誉世界的文学名著,而是流传于因特网或街头渠道上的,富有刺激性的“大众”文学作品。

成瘾的起源在于动机与行为的正反馈效应。

成瘾并非都是消极有害的,也有积极有益的成瘾,如很多科学家对学术研究的成瘾。

可以说,是积极的成瘾性帮助了人类超过其他的生物,并创造伟大的文明。

但是,消极的成瘾危害极大,危害最大的便是对毒品的成瘾,其次是烟酒。

在大学生群体中,对网络、游戏和小说的成瘾危害是最大的。

怎样界定小说成瘾呢?笔者经过对网络成瘾的类比与区别,总结如下:1.全神贯注于小说,停止阅读后还想着小说中的内容;2.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小说才能获得满足;3.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阅读小说,但总是失败;4.当企图减少或停止阅读小说时,觉得情绪低落,易发脾气;5.阅读小说的时间总比预期的要久;6.为了阅读小说,宁愿逃课;7.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阅读小说的实际时间;8.阅读小说是为逃避问题或释放情感,如无助、罪恶或焦虑沮丧。

其中满足五条或以上,即可以判断为小说成瘾。

成瘾者的心理,主线是“正反馈效应”,但是并不是十分简单。

小说瘾实际是经过了多次反复和强化后才形成的。

成瘾者大多并非厌学或不知道痴迷小说对学习有巨大负面影响,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不能自拔。

小说成瘾,还经常和网络成瘾相互引起、促进。

成瘾的一般机制人类研究成瘾是从毒品开始的。

究发现,大脑内存在一个奖赏通路,主要结构包括:腹侧被盖区、腹隔核和前额叶皮层。

含多巴胺递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层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隔核和前额叶皮层。

在受到自然奖赏刺激,如进食、饮水、性交和哺育行为时,该通路被激活,机体同时也出现好的感受和体验。

电刺激该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效果,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

所有成瘾性物质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通路,说明成瘾与该通路被激活关系密切。

目前,已了解到许多脑奖赏通路与成瘾的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分子学的基础。

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滥用药物则是直接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研究也同时证明,与成瘾有关的渴求感也与脑奖赏通路密切相关。

依赖与成瘾:依赖与成瘾,是两个界限模糊和经常被混用的概念。

近来研究发现,依赖和成瘾,在大脑内分属不同的部位。

例如鸦片类物质,与依赖相关的主要是与痛觉有关的脑干和丘脑等部位,而成瘾则主要是与奖赏有关的奖赏通路(前额叶皮质、腹隔核等)。

相关的临床研究也显示,长期使用治疗剂量吗啡镇痛的病人,在其原发疾病消除并停止使用吗啡后,可经历一个典型的戒断症状过程,但此后并没有强烈而持久渴求感出现,也不再继续使用吗啡;但对多数药物滥用者来说,一次或几次大剂量地使用毒品(海洛因、可卡因、冰毒或摇头丸等),并同时获得“欣快感”后,便可出现强烈的渴求感,虽然没有明显的戒断症状出现,却伴有强迫性的觅药和用药行为。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1)成瘾的主要结构基础是脑奖赏系统;(2)依赖者不一定成瘾,而成瘾者则多为依赖者;(3)治疗剂量和小剂量时一般不激活奖赏系统,大剂量时奖赏系统被激活,而一旦激活便会产生渴求感和强迫性的继续用药行为。

欣快感与渴求感:一项应用两种脑成像技术的研究显示,可卡因是通过影响边缘系统多巴胺的正常作用而产生其快感作用的,同时边缘系统也被与可卡因相关的情景所激活。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与正常快感相关的因素如性活动,激活的也是同一个部位。

这种部位与性质的重叠,对研究开发新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渴求感是对使用过的成瘾性物质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强烈用药欲望,可被与既往用药有关的环境因素(如吸毒朋友、用具或地点等)所诱发,往往伴有觅药或用药行为。

小说的成瘾,既有生理性的因素,又有心理性的因素。

但实际上,生理和心理是紧密联系的,有时根本无法分开。

为了区分,本文中把纯粹神经调节的因素视为心理因素,把体液参与调节的因素视为生理因素。

心理性成瘾,是动机与行为及其结果的强烈的正反馈效应促使的一种强迫性依赖。

在人的生活中,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因此就会有意图满足心理需求的行动。

而行动后,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动机暂时减弱。

一种行为模式怎么样才会让人成瘾呢?理论上,满足下面几点,就有可能。

1.心理需求与本我相关,与环境关联不大,并且长时间存在;2.行为结果只能暂时性地满足心理需求;3.行为结果之一是使心理对结果的敏感度降低,也就是以后需要量更大或时间更长的行为才能满足需要。

这样,就可以形成正反馈,从而使得这种行为的动机越来越强烈,并且可能与原发的动机偏离很多,甚至完全不同。

这里不精确地说明一下体液调节在成瘾中的作用。

在一个实验中,15 名赌博成瘾的被试和15名不赌博的被试分别被测定玩赌博机后的各种反应。

实验结果是,常赌的人心跳很快恢复正常,而不赌博的人心跳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恢复正常。

这是为什么呢?对于阿片(鸦片)受体的研究找到了原理:赌博使得人的体内产生多种“内啡肽”,这是一种阿片类物质,其结构和吗啡或鸦片很类似,与δ-阿片受体结合后使人产生欣快感觉,心跳加速。

对于赌博成瘾者,一方面,由于赌博越来越频繁,而心跳不能一直维持快速(这样肯定对身体有害),于是阿片受体降低对内啡肽的感应灵敏度,内啡肽产生的器官也降低对赌博的灵敏度,以保护心脏;另一方面,内啡肽是必需的内分泌调节物质,生理、心理上需要内啡肽的刺激,灵敏度降低,赌博行为就增多以反馈调节心理平衡,这样,两个负反馈形成了正反馈作用。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成瘾者的心理和生理是严重不协调的,心理的不同层面也是严重不协调的。

这是在多次行为中的正反馈过程。

还有一个正反馈过程是一次行为内部动机与行为的正反馈。

以小说瘾为例,一旦开始看小说就特别想看下去,不愿停下来。

这是行为在短期内促进了动机。

这种正反馈并不属于成瘾的表现,但是它对前一个正反馈(依赖性)的形成有贡献。

小说成瘾的诱因小说成瘾诱因大多源于心理需求的严重欠满足。

具体来说,有以下典型几类诱因:1.性欲不满足:抑制、疏导性需求的能力差2.社会关系(爱)的需求不满足:家庭教育不当,与父母关系不好,爱情失败,没有知心朋友等3.尊重需求不满足:在群体中因为某些原因被人歧视,或社会形象和自我形象消极(自卑)等4.自我实现需求不满足:学习成绩差、社交能力差等由于这些需求的不满足,成瘾者倾向于在小说故事的主人翁中获得虚拟的实现.某成瘾者对致瘾小说做了细致分类:一是写得好,更新有规律的;二是历史架空类的,就是让现代人回到古代,“我常想,如果换成我会做什么?”三是描写热血青春的;四是一男配多女,天天发横财,人和人之间全是勾心斗角的,“就是做白日梦的那类内容”。

其中第二类表现了现实不能满足某些自我需求,第三类集中表现了自我实现需求不满足,第四类表现了性欲不满足和爱与尊重的需求不满足。

此外,价值观偏离也可能导致小说成瘾,如有人抱着享乐的观点生活,缺乏事业心与责任心,自然容易放任自己。

小说成瘾的各种心理过程这里并不详细探讨成瘾的最初诱因,因为笔者认为它不重要.就如一个放在半球顶部的质点,如果不受扰动,它不会滑下去,但只要有一点点的扰动,它就会滑下去,而且速度和加速度越来越大.而如果是放在碗底,一般的扰动对它根本没有什么影响.1. 动机与意志过程读小说成瘾的人,其读小说的正向动机是本我---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反向动机是超我---读小说有害学习,因此否定读小说的冲动和行为.这是一个趋避式动机冲突,其两个方面的强弱对比在不同时间并不一样,当读小说的那一面占了上风,而客观上又有阅读小说的可能,这个人就会去读小说。

在某些条件下,支持读小说的那一面能持续加强。

1.对学习相对小说在某段时间内兴趣较低;2.意志力不够强,不足以抵挡小说的诱惑;假设此人还有比较强的否定读小说的动机与相对不太弱的意志。

一旦开始看小说,看小说的动机会立刻得以增强,而反对的动机减弱,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看小说的行为。

这种动态还不算不健康,关键是很多人的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是通过计算损失的学习时间来激发的,而在看小说持续时间还不长时,此人认为还没有损失很多时间,故继续阅读小说;而随着时间的渐渐增长,阅读小说的初始动机(获得愉悦感受,其生理对应物质主要是五羟色胺)达到峰值并开始减退,而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越来越强,但是此时因为体内的内啡肽分泌水平正值高潮,σ-阿片受体使得理性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内心充满焦虑。

此时的思考往往是不合逻辑的,无法支持学习的愿望和反对小说的一面,如“反正都看了这么长时间,再看一会儿又有什么,三个小时十分钟和三小时有什么区别”等等。

同时,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也在起作用,使人充满内疚与羞愧感,从而进一步增强焦虑,抑制理性思维。

后来,由于外部因素如熄灯、机房下班等,或因为内部因素(内啡肽分泌减少,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强到了克服了维持的动机)等,小说阅读停止。

如果此时存在学习的可能,此人有很大可能转向学习,但因为内疚与羞愧感以及σ-阿片受体的作用,情绪低落,伴有焦虑,并且理性思维能力差,学习效率低,不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而此时的疲劳使得长时间学习恢复正常状态变得不可能。

这些使得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受到了抑制。

而支持阅读小说的动机虽然暂时受到了抑制,但是在阅读小说获得的愉悦感中,总量得到了强化,下次会更强烈地作用,形成了依赖性。

抵挡小说的意志就这样渐渐消退。

同时,成瘾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在起作用。

不同的人,其方法是不同的。

成瘾者大多并不认同小说成瘾,但他们无法控制自己,部分采用了压抑、否认的防御方法,不去思考或者拒绝承认自己成瘾,从而逃避心理压力;部分采用了转移的防御方法,如据笔者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两个小说成瘾者脾气变得暴躁,易向人动怒;还有部分采用了退化的防御方法,据BBS 上说多年前合肥联合大学(今合肥学院)一个武侠小说成瘾者精神失常,不承认自己是大学生,别人问他考试挂科(不及格)怎么办,他答“我根本没有××课,挂什么?”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