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我的成绩虽然好,但我特别羡慕室友们的生活。她们可以在没课的时候去逛 街,傍晚和男朋友看电影……而我的生活中却只有枯燥的课本和奔波的打工。我 常常感觉到,我在大学里是这样的身不由己。
很快大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到了。当时校园里流行一种说法:上了一回大 学,要是没谈过恋爱、没补过考、没逃过课,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活。照这个标 准,我充其量也只能算半个大学生。到了复习阶段,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整 天都乱哄哄的。也许是冬天来回跑得太累了,也许是自己的心情太烦了,反正脑 子里总转悠着关于“半个大学生”的那几句话。就在考一门我学得还不错的专业 课时,我竟然异常紧张,手抖得几乎无法答题,总想上厕所。可在去了两趟厕所 后,我的状态依然没有缓解。结果考试时间还没结束,我就走出了考场。
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挂科!可挂科补考是要交钱的!我又得去筹这笔钱。现 在,我特别后悔,自己却又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犯这样的毛病。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又会有更多的担心:现在我就这样,将来等到谈恋爱的时候会不会受影响?找 工作会不会受影响?那我的一生岂不是完了?
h
4
那个寒假,我像以往的假期一样,等到快过年才回家。不是我不愿意 得听她那一肚子苦水,而姐姐的结束语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以后我和孩子可 就靠你啦!”哥哥嫂子也总暗示我:“以后你侄子就靠你啦!”
【作者】 丁成标主编
【出版社】中国工人
h
1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一)
人物:即将毕业的李云
背景陈述:贫困生——功课出色,内心自 卑——上课紧张到满头大汗
问题指向:学习
症候群指数:70%
h
2
采访笔录: 四年前,我从一个偏僻的县城考入这所大学,成为远近皆知的“状元”。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里人一直都不支持我读高中,可没想到,我最终 还能考上大学,他们咬着牙借钱供我上了大学。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奋发考研。我成绩不错,当然也想试试,但 一想到家境的窘困,我知道这一次我是不得不真的放弃了。
现在,我已经听不进课了。本来,上次挂科后我就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但一上 课我就紧张,越想听清越听不清,越听不清我就越着急,常常一堂课下来,我急 得满头大汗,但老师讲的东西却一个字都记不得……
h
7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二)
人物:李强
背景陈述:小事使兄弟疏离——困扰大 半年——夜夜失眠
问题指向:人际交往
症候群指数:75%
h
8
采访笔录: 有件事困扰我已经大半年了,我怎么也想不通。 我们宿舍有八个兄弟,大家关系都不错,我跟王风走得更近一些。王风
电脑玩儿得好,有时饭都顾不上吃,更别提学习了。我就常催他按时去吃饭, 考试前他也总找我帮他复习功课。
大二的一次考试前,我正焦头烂额地在自习室复习,突然收到王风的短信: “你在哪儿?”我知道他又找我帮他考前突击复习。当时我真是自顾不暇, 于是就回复他:“现在特忙,自己都顾不过来了。”发完这个短信后,我压 根儿没当回事,继续复习。晚上回到宿舍后,我依然像往常一样和大家有说 有笑。可当我跟王风打招呼时,他却看都不看我一眼,像没听到一样。我想 可能他心情不好,也没在意。等我洗完脸回来,准备在他床边跟他说一件有 意思的事情时,他偏偏歪在一旁摆弄收音机,仿佛我根本不存在。我有点蒙 了:他真的生气了?
h
6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会成为精神上的贫困生呢? 首先,必有家庭教育的失策。我不认为哪朝哪代的家长对孩子的爱会略胜当 代父母一筹,但从千百个咨询案例中我却看到当代家庭教育中最致命的缺陷是: 物质上不分青红皂白地为孩子透支性地付出,甚至沿街乞讨也供孩子上大学;但 在精神上却没教会孩子品味幸福,感受恩情,自强不息,涌泉相报。 第二,学校教育心口不一,会上说的、墙上写的都是素质、道德、爱,但在 考核学生时却是认分不认人。这就使精英和骄子们错觉频生,仿佛卷上那几分、 证上那几个字和工资单上那几个数就能印证他们的豪迈和伟大。殊不知离开了精 神的富有,上面这些只能使人愈加苍白而贫穷。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们往往误以为自己还是什么青春期,把学习生活、交往 处世上的过错一股脑推给家长和学校了之。事实上,大学生是成年人,精英与骄 子的真正含义是认真选择生命的理念、全然担当命运的责任。 美好的根源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我家住在离县城还有好几里地的农村,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 早已结婚生子,日子过得都紧巴巴的。有这样的经济状况,一踏进大学校门, 我就意识到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大学第一天,我特别紧张,因为我身上带 的钱除了学费就只剩下借来的几百块钱,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些是否够我交齐 书本费。
入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打工的机会。每周我来回坐两个小时 的车去给一个初中女孩补习数学,每次赚15元,这样,我一周的生活费就有 保证了。
h
5
专家 评论
你不过是精神上的贫困生 从父母期望和竞争取胜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常被称为精英或骄子。从社会角 色与责任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又被称为“延缓支付”的一代。人应当从18岁就开 始回报父母与社会,上大学只是为了回报得更多更好,这就叫“延缓支付”。延 缓支付意味着利息的增加,加倍苦学才是大学生的英雄本色。遗憾的是,精英与 骄子们居然会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样的话:“上了一把大学,要是没谈过恋爱、 没补过考、没逃过课,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活。”如果大学生活真的如此“完 整”,那么精英与骄子就不是在延缓支付,根本就是彻底赖账。这种丑恶的理念 从何而生呢?明确的回答是——丑恶的根源是贫困。 说到贫困,人们往往会对号入座,想到家乡的偏僻,想到家境的困窘,想到 父老乡亲的无知等等。这么想你就跑题了。你想到的只是物质的不富有,这怎么 能叫贫困呢? 什么样的贫困产生丑恶?精神财富的匮乏! 由此想到朱光潜先生的深刻见解——“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反过来说, “空虚而多阴损谓之丑”。
其实,在大学里,最困扰我的还不是经济上的窘困,而是自卑与茫然。 初到大学,我不会使电话,拨通号码后,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表示接通, 什么样的声音是占线。有的时候,听到宿舍的女友们在谈论哪个明星、哪个 品牌时,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多余。
h
3
走在校园里,我常常低着头,感觉自己很像一只灰秃秃的鸭子。我把所有的 时间都排满,做家教、学习,不让自己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大一、大二的时候, 我惟一能感到自豪的就是我的成绩,每次考试我都名列前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