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
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
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
对这些因素的
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
下面就多媒体的开发和
利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
够轻轻松松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我个人对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影响的
探索中,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
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
外学习资源,,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
发、积极利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
画面等资源。
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
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
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
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是教材上平实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教学
素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组合,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
同时,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
能单纯的追求多样性,为了使用而是用这一资源,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和探究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如何灵活的驾驭课堂,尽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从事教学管理5余年的经验告诉
我,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
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
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
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材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
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知识连续性的熟练技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课堂教学,明确其特点,并把它当作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创新教学中,教师留有充足的合作交流和自理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
自制和交流合作能力。
为达到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要求,就必须遵循儿童认
识事物的规律,善于利用课堂创新教学特殊的组织结构与课堂结构形式这种特殊教学资源,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有步骤地训练,形成学生学习
能力。
l、学会运用工具书,培养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如二年级配字典,教学生学会查
字典,通过查字典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义。
在新授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在合作交流自主教学里,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自学生字新词,课外学习时间学生也自然地能运
用工具书,巩固学习成果。
2、学会预习,培养学生初步预习课文能力。
学习新知前,复习已知的旧课,新授教学
时学生就能容易接受新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通过教师对课文的讲读、训练,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
如认识生字新词,认识句子与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整篇课文讲的什么等。
学生在自由作业时,运用已学的方法,举一反三,逐步提高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能力。
3、学会正确地阅读教科书,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授前在自主预习中提出预习要求,布置“看看课文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按要求和方法自己先学习有关内容,找出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新授后,在自主作业中,提出“再看看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把所学的加以对照比较,加深理解,巩固
新知,反复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
学习效果。
4、学会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工作能力。
自主预习和作业,要养成讲纪律的习惯,不受其它声音和动作的吸引。
如先复习课文,再独立作业;自我检查,修
改作业;不受外界干扰,善于自我控制,独立完成作业。
一年级起要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
按老师的要求订正作业。
学生在自觉做完一件事后,能想办法做另一件事,不浪费课堂上宝贵的学习时间。
这样能克服课堂松懈现象,保持课堂秩序的安静,培养良好学风。
5、学会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会思考会讲说会作业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分层施教,这样做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问时就要归类提问,基本的简单的问题让差生回答,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特色类复杂的有难度的问题让优生回答,再让差生说说,创造全体学生都有说有想有议的机会。
合作交流自主作业中归类作业,过关类必须全部做好做对,互相静静订正。
努力类学生稍稍多想能做好做对的作业,小组合作解决。
思考类优生做,课后让优生带差生去做,作业交老师当面批改。
在教一年级课文《画》时,有同学提出奇思怪想的话——“人
来鸟不飞,这是只死鸟”。
一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下子轰起来了。
这时我便把它作为推进
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借此让学生讨论。
课堂里顿时热闹起来,
大家都参与讨论。
就在大家讨论热闹的气氛中,我适时挂出一幅山水花鸟图,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看图,寻找依据。
具体是这样做的;先让差生说自己理解的意思,再让优生说自己
感悟的东西,最终大家悟到这是一只活鸟的结论。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想想现实生活中还有
什么这种现象,请善于思考的同学回答,并照样子说说。
最后转入自主作业,把“人来鸟不
惊”作比较,写下自己感悟到的东西。
这样就把精心的预设和生成得到了有效结合。
6、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意识。
如学生以大带小,以优等生带差生,同桌及前后位之间讲故事、学习辅导,指导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一起活动时,大的带头遵守纪律,助人为乐,认真学习,独立作业,做实际榜样来影响小的,差生有自尊感,优生有约束感,利于学生自控和自治。
四、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将其当作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人格精神和壮大智慧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