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京剧大世界

走进京剧大世界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 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着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 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课件《京剧着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 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吗?
2. 对!这是着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是旦行花衫。

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 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四大名旦:1927年。

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 除了着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哪些着名演员?
5. 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 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段。

7. 净行俗称大花脸。

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段。

8. 认识着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品味中国戏曲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黄梅戏、豫、越、昆、锡剧及其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我国重要剧种和我省代表剧种的认知能力;
2.在聆听、实践、思考中,让学生体验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表现手段,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如何传承戏曲艺术”问题的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
教学难点
学唱戏曲唱腔,和戏曲念白及动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配乐播放戏曲图片,上课后语言导入:
提问:“同学们,看到老师播放的图片,你们应该可以猜到,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生:戏曲】“那么,你知道哪些与戏曲相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唱念做打、脸谱、各种地方戏名称等
2、从国粹京剧导人地方戏:
(1)师清唱戏曲片段,导入京剧。

(意图:因为本课是《梨园百花》单元的第三课时,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京歌《唱脸谱》和京剧的有关常识,所以师清唱京剧《苏三起解》唱腔片段,从学生最熟悉的京剧入手,进而导入其它地方剧种。


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于戏曲的理论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那老师再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戏曲听辨能力,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段戏,说出剧种名称。

”(唱并打出《苏三起解》的唱词)【学生讨论回答——京剧】
(2)由京剧过渡到地方戏。

师简介京剧历史,尤其是它的诞生源于各地方戏曲的相互融合,并通过西皮(《苏三起解》、二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京剧融合南北戏曲声腔的特点。

在点出地方戏约有360种后,师导语:“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就像是一座美丽的戏曲百花园,让我们一起去品味一下其中几朵的芬芳!
二、走近戏曲
1、简介与江苏相邻省份的代表剧种:黄梅戏、豫剧、越剧
(1)黄梅戏
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剧种。

【学生基本都能说出答案】
提问:“你能说出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吗?”师可提示:“旋律线条是豪放激越起伏较大还是抒情明快起伏较小?曲调是淳朴流畅还是晦涩难学?”
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出黄梅戏的唱腔特点
师介绍黄梅戏起源、发展和名家名段。

(2)豫剧
放《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剧种。

【学生
基本都能说出人物是花木兰,部分学生能说出是豫剧】
和学生一起来找找豫剧的特点:师可唱两句让学生模仿,感受豫剧常在起腔和收腔时提高声调的特点(带“讴”);并通过与黄梅戏的对比,感受豫剧声腔的豪放激越。

(3) 越剧
放《十八相送》,提问:“曲调和方言是偏南方还是北方?”【学生基本都能说出答案】“方言比较接近哪里话?”【部分学生答苏州、上海】“同学们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这是浙江方言,和苏州上海方言的确有相似之处,而这个剧种,是诞生在浙江绍兴一带的越剧,因绍兴为古越国都城,故称越剧。


介绍名家名段,让学生注意:“照片中的越剧名家扮相和刚才的《十八相送》,都显示出了越剧在演员性别上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能找到吗?”【学生基本都能说出女扮男装】“为什么要由女演员来演男性角色呢?”【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是要突出越剧柔和秀丽的特点】正由于这样的特点,越剧著名剧目也多为演绎才子佳人式缠绵悱恻的故事。

2、了解并对比江苏的代表剧种:昆剧和锡剧
(1)昆剧
师简介昆曲,突出历史悠久和“百戏之祖”、“首批世遗”的关键词。

欣赏《牡丹亭——游园》片段,让学生讨论昆曲的唱腔和表演特点,并由师总结。

师出示部分《游园》的唱词,让学生朗诵一段,问:“这样的唱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基本都能说出很雅致、很文艺】“试想古时什么样的人会比较容易接受、喜欢这种类型的戏曲?”【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的确,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

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

(2)锡剧
放《双推磨》视频,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在模仿什么动作。

【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推磨】
简介锡剧(太湖明珠),让学生说说这个剧种的声腔特点。

“锡剧的唱词,是贴近普通劳动人民还是士大夫阶层?”【学生:普通劳动人民】“为什么在地理位置和方言如此接近的两个地方会出现不同风格的两个剧种呢?【学生:适合不同的欣赏人群】
(3)反馈小结:先出示如下语言
百戏之祖,词雅韵浓
淳朴流畅,明快抒情
西皮二黄,国粹流芳
太湖明珠,轻快柔和
女扮男装,柔和秀丽
豪放激越,起收带“讴”
请学生根据提示说出是何剧种。

三、戏曲实践:通过对戏曲的四种表现手法——唱念做打的介绍和模拟,让学生更近一步品味戏曲。

1、唱:《对花》片段
师简介背景后,带学生跟视频唱,并分角色对唱。

(女)丢下一粒籽,
(男)发了一颗芽,
(女)么杆子么叶
(男)开的什么花?
(女)结的什么籽?
(男)磨的什么粉?
(女)做的什么粑?
(女)此花叫做
(齐)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尚喂,叫做什么花?
2、念:
通过京剧《红娘》中红娘和张生的念白,让学生了解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散白和韵白
“韵白”——韵律化
“散白”——以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

无论韵白还是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3、做:
(1)即兴编创表演:想象生活中的场景——“照镜子”、“穿针”、“高兴”、“开门”、“关门”等进行虚拟动作表演
(2)让学生观看《拾玉镯》“喂鸡”片段,通过演员的“做”功,感受作品表现的内容。

(3)通过对“戏”字的解释,让学生关注戏曲的虚拟性特点,提示学生要有想象力,注意关注生活中场景在戏曲中的表现:生活场景的夸张、一些程式化的动作等。

4、打:通过视频,介绍毯子功和把子功,并让学生尝试模仿舞台亮相和戏曲中的捧场喝彩。

5、表现手段之间的有机结合
(1)唱、做结合:《梅兰芳》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演员间的不同表现手段所表现的配合。

(2)做、念结合:《七品芝麻官》片段赏析,让学生了解这些舞台表现手法对烘托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并在从念白中挖掘出人物形象后,尝试模拟念白。

四、合作交流:
1、提问:地方戏曲的特点形成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生基本能讨论出审美习惯、地理特点、方言等】
2、目前,我国的戏曲艺术正经受着来自通俗音乐、影视等方面的冲击,你能为弘扬民族戏曲文化出一些好主意吗?【生基本能讨论出开设选修、将歌曲和戏曲相结合、自己通过网络资源模仿等】
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一步了解、传承戏曲艺术,相信在品味戏曲的同时,将会加深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