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科技特派员推荐表

优秀科技特派员推荐表

优秀科技特派员推荐表
姓名吴红丽性别女民族汉出生
年月
1979.10
学历硕士职务、
职称
林业科副科长、
林业工程师
参加工
作年月
2006.9
入驻乡村、企业昌吉州润世农业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
首次聘为科技
特派员时间
2010年
所在
单位
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新农业发展局
简要事迹
吴红丽,女,汉族,31岁,中共党员,2006年硕士毕业以后从事林业项目咨询工作,2009年就职于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新农业发展局从事林业综合管理工作。

从林业项目咨询向林业综合管理转变,她深知其中的不易,但她坚信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为此,她认真学习林业政策、法规及管理知识,深入了解工作实际,并始终站在造林生产第一线,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工作期间她先后获得:园区“先进工作者”“妇女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转变思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基层林业科技服务水平
2009年开展林业综合管理工作以来,她转变思想从自身不足抓起,由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为综合管理工作者,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需要。

加强为基层林业建设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

除了不断地更新林业前沿理论知识外,她秉持”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每年的造林生产中,她扑下身子奋战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从造林方案设计、林苗调运、栽植、现场监管及竣工验收全线参与。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为了抢抓工期和工程质量,她时常从凌晨工作到夜间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从造林现场往家赶,周末更不用说休息了。

期间她从不叫苦叫累,从而也收获和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

同时,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她主动向企业、农场问询生产中遇见的各种难题,尤其是一些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自己无法现场解答的,积极向相关领域专家、教授或同行请教,坚持最终一定给他们一个满意、合理的答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科技服务水平。

二、踏实勤奋,破解难题一丝不苟,植树造林绿化戈壁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地处准格尔南缘、天山北坡荒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较差,天然植被分布少、风沙大、土壤贫瘠且盐渍化程度高、水资源不足等,林业建设与发展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企业、农场造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成活率不高(不足60%)的现象,由于年年造林年年死,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发现了这一问题后,为了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吴红丽同志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林业技术资料,提出不仅要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做文章,还要在盐渍化土壤改良以及有效利用水资源上下功夫,在征得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后,她积极与区、州林业专家及水利专家对接,反复讨论,形成了适于当地发展林业的一套造林技术方法。

经过2年多的实践,截止目前,园区运用该项技术已经营造了1万余亩的道路工程林。

事实证明,造林当年成活率均在90%以上。

群众亲眼目睹了这一事实后,纷纷竖起了大拇哥,并主动前来取经,不论栽植防护林、经济林还是农场绿化都会向她问询意见,种植什么树种,多大规模合适,栽后管理上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通过园区的造林示范,企业农场的造林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积极开展林业科技培训,促进林果种植新技术推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凸显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吴红丽同志深感肩上的责任之大,她清楚的知道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于渔的道理。

在工作之余,她尽量抽出时间对企业农场的林业技术人员进行林业科技知识培训,鼓励他们在生产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通过开展集中理论培训及走入田间地头示范等多种方式,使参加培训的不同层次的人员都能获得收益。

不仅如此,她还走出去学习区内外先进的林业(林果)技术,并将所学通过培训讲座的形式,向企业农场及兄弟单位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传达最新的林业科技知识,培训人次达400人。

四、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力助企业创收
在开展林业管理工作及为昌吉州润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科技服务过程中,吴红丽同志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增效、带动企业创收为己任。

昌吉州润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兼具苗木生产销售与绿化施工的单位,在深入了解了昌吉州造林现状及企业需求后,她发现苗木市场及造林工程普遍都存在树种结构单一,美化环境功能资源不足的现象,急需改变这一现状。

吴红丽同志和企业相关负责人交流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企业负责人一拍即合,此前企业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苦于没有良策及清晰的创新思路,始终没有改变现状。

吴红丽记在心头,白天忙园区日常业务工作,晚上查阅资料,通过请教自己以前的老师,同学,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她大胆提出了企业应调整苗木培育结构,丰富品种,繁育彩叶树种的构想。

最后与企业负责人的多次沟通后,企业负责人同意了她的意见,通过十多天对种源地调研,引进了适于当地引种栽培的优质(耐寒、抗旱性强)彩叶树种苗。

初步规划栽植紫叶稠李8000株,金叶水蜡8000株,王簇海棠5000株,紫叶风箱果10000株,金叶风箱果10000株,金叶接骨木9000株,紫叶锦带10000株。

利用周末时间,她带领企业工人开展苗木扦插试验,进行试验数据观测调查。

同期进行基地平整及技工理论和实践技术培训。

通过筛选扦插成活的优质壮苗,移栽基地大田,炼苗试验等一系列工作,她总结出一套适于北疆地区发展的彩叶树种繁育技术标准。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同志,却不计回报,吃苦耐劳,切实把工作及企业效益放在心里,企业老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园区领导说:“这样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能赚钱。

”截止2011年6月,种植苗木平均亩产经济效益在4万元以上。

县市科
技特派
员办公
室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地州科
技特派
员办公
室意见
(盖章)
年月日
自治区
科技特
派员办
公室审
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备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