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综合布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1.2 主要机具
1.安装器具: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套丝机、钢锯、电工组合工具、射钉枪、拉铆枪、手电钻、台钻、高凳等。
2.测试器具:网络测试仪、光时域反射仪、万用表、兆欧表、铅笔、皮尺、$XF尺、小线、线坠等。
3.专用工具:剥线器、压线工具、光纤熔接机、显微镜、切割工具、玻璃磨光盘、烘干箱。
1.3 作业条件
1.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
2.土建装修工程完工,线路全部贯通。
3.配线间、设备间的环境温度、湿度、照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通风良好,且室内无危险物品,消防器材齐全。
二、施工工艺
2.1 操作工艺
1.管路敷设
(1)线管敷设应保持管内清洁干燥,管口应有保护措施和进行封堵处理;
(2)明配线管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
9)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10)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10的规定,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11的规定。
(3)地面线槽和暗管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并做好带线。
3.终端部分:信息插座、米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5.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6.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6)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8倍。
②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③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7)采用牵引方式敷设大对数电缆和光缆时,应制作专用线缆牵引端头。
8)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10m/min。
1)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宜小于300mm,桥架内横断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2)电缆桥架、线槽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将线缆固定在桥架内支撑架上;水平敷设时,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的两侧300mm处设置固定点。
3)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电缆应根据线缆的类型、缆径、线缆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绑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2.设备安装
(1)机柜安装
1)按机房平面布置图进行机柜定位,制作基础槽钢并将机柜稳装在槽钢基础上。
2)机柜安装完毕后,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m,水平偏差不应大于2mm;成排柜顶部平直度偏差不应大于4mm。
3)机柜上的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零部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4)机柜前面应留有1.5m操作空间,机柜背面离墙距离应不小于1m,以便于操作和检修。
(8)室外线管敷设,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7m,壁厚应大于等于2mm,埋设于硬质路面下时,应加钢套管,人、手孔井应有排水措施。
2.线缆敷设
(1)管路采用地下通信管网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中相关规定。
(2)线缆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线缆间不得缠绕、交叉等。
2)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塑料管,暗管敷设对绞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3)地面线槽应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
4)采用钢管敷设的管路,应避免出现超过2个90°的弯曲(否则应增加过线盒),且弯曲半径大于管径的6倍。
(4)安装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3)明配线管应设管卡固定,管卡应安装牢固;
(4)线管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当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
(5)砌体内暗敷线管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5mm;
(6)线管与控制箱。接线箱、接线盒等连接时,应采用锁母将管口固定牢固
(7)线管两端应设有标志,管内不应有阻碍,并应穿带线
2、交底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 50606-2010
3、交底内容摘要:
一、施工准备
1线缆进场检测电缆的电气性能指标,并做记录
2光纤进场检测光缆的光纤性能指标,并作记录
1.1材料设备要求
1.传输部分:对绞电缆、光缆、光纤连接头、光纤耦合器等。
2.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2)线缆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且与线缆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以免造成线缆的变形与损伤。
3)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
4)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应分隔布放,且中间无接头。
5)线缆端接后应有裕量。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0.5m~lm;工作区为10mm~30m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3m~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湘质监统编
施2015-32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国际会展中心**#栋单层展馆
施工单位:**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号:
项目技术负责人:陈硕晖
项目专业施工员:曹然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郭建恒
专业班组长:阳隆
交底时间:2016 年 月 日
交底地址:
交 底 内 容
1、交底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智能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
5)壁挂式箱体底边距地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安装高度宜为1.4m。
(5)在竖井内采用明配管、桥架、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线缆,应符合以上有关条款要求。竖井内楼板孔洞周边应设置50mm的防水台,洞口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实。
(6)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设电缆、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 38)、《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 50)的相关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