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适应性原则:要广泛开展社会调 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关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要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切 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应用性原则:培养方案应根据 培养目标、规格及基本要求而设置课 程,课程内容应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尤 其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 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同时, 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 培养。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 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 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要加强与产业和行业 的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作用, 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 和智力支持。(教高„2007‟2号)
目前国内高校缺乏与产业界和社会的互动, 在师资方面只强调高学历,绝大多数缺乏产业经 验和工程背景,在课程设置上一味的以学科为导 向,追求知识完备性,不问产业需求。同时教学 内容偏向理论,更新慢,缺乏实践和应用环节, 教学方法也只是机械的单向灌輸,缺乏以用为主 的主动学习。这些弊端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 生对现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流程了解、接受慢, 缺乏团队工作经验、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无法满足产业的需要。
通常来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大体包含四个 阶段: 1、确立培养目标和表述目标。 2、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形成课程结构 体系。 3、实施方案。即把编制好的方案进行实践, 把人们头脑中的教学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培 养方案加以落实。 4、对方案进行评价。其主旨是通过实践检 验课程目标是否达到。
一、遵循的加校
对于专科教学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 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可采用订单培养、“2+1校企合作 培养”、 “233多学期工学交替”、“411” 等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 化形势下的产业发展对 创新工程人才的大量需 求,设在北京交通大学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 合作教席提出了工程教 育改革的三个战略:“做 中学”、产学合作与国 际化。
4、柔性化原则:各专业的培养方案 应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保 持主干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 业课程的设置或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市场 变化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妥善处理好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培养方案相 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市场规律和教育 规律的关系。
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基础理论知
课外活动包括各级各类学科专业 竞赛、创新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 践、校内外专家学术报告(讲座)及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等。课外活动学分 不得低于10学分。对在课外活动取得 相应成绩而获得的学分可以替换校选 修课的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应阅读10本课
外书籍(包括文化科技精典及前沿性学术 专著等),而且提交读书笔记,并至少写
识处于稳定层,专业理论知识处于亚 稳定层,技术知识处于不稳定层。
在运行机制上,要 变刚性管理为
柔性化管理。
5、开放性原则: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 科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素质应 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相对我校 而言,应注重与传媒业界及相关企事业单 位的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应 主动争取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每个专业 应成立不少于5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员中应包含有2名以上行业企业高级管理 人员和技术人员。
课程之间有递进关系和平行关
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 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 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 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 个性发展。(第8条)
温家宝总理讲过 “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
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
CDIO 是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 实现( Implement) 、运作(Operate) 4 个英文单 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 教育和学习”( 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 的集中体现。它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 生产流程和系统) 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 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 式学习工程。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提倡从本专 业的实际出发,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 极探索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 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 间。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施“双证融 通”。“双证融通”即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 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沟通, 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 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之中。
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参与顶层设计
行业 校友 岗位群 职业能力 知识能力结构 分析 方案 课程 方法 设计 学科专家 企业专家 教育专家 论证
在校生
调研
培养双师教学团队
联合培养青年教师 联合攻关科研项目 专业课程联合授课 实习实训“双指导” 毕业设计“双导师 ”
校企共建课程
开设新课程,改造旧课程 共同编写教材 改革教学方法 参与教学评价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研项目《培养高等技 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师”》获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南京工程学院“创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指出:单一的人才培 养模式,封闭的校园环境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 养需要;应用型本科教育以专业性、职业型各 类“工程师”为培养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 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
建立证书平台,培养职业能力 建立“双平台” 培养“双能力” 建立竞赛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二、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本科教学可采用“平台+模块”、 “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各教学环节时段的划分有: “3+1 ”、 “2+1+1”、 “2+2”、 “1+2+n”等人才 培养模式。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 取。
我国汕头大学工学院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汕头大学常务副校长顾佩华教授的率领下,从 2005 年起引入并实施CDIO 工程教育模式,取得 明显效果。汕头大学工学院的部分改革经验与成 果,已整理成若干篇论文发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主办的《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 Education 》杂志上。2006 年1 月下旬,CDIO 委员会经过严格审查,一致同意接 受汕头大学成为中国高校第一个CDIO 成员。
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工作
李雪早
二00九年七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
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教育教
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学校办学 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规范教
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又是实现高等学校人
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
计蓝图,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 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 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正方形教室
教室的课桌布置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状 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安排
(一)本科教学
课程设置可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系列、学 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系列、专业课程系列(含专 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四个部分构成, 每个专业确定主干课程为8~12门。通识课实用, 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基础课管用,专业课能用。
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方法,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 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 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
系,其层次性体现在课程之间的层 次性和课程内容的层次性。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系列45学分左右,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系列40学分左右, 专业课程系列40学分左右,实践教学环节 35学分左右,四年总学分控制在160—180 学分(不含公共选修课学分和课外活动学 分),理论教学学时数控制在1800学时以 内(不含公共选修课学时)。
公共选修课程每生至少选修8学分,不 占课内学时,按文科类、艺术类、理工类、 管理类四大类别设置课程。全校文科类、 艺术类学生至少选修4学分,64学时的理 工类、管理类课程。理工类、管理类学生 至少选修4学分,64学时的文科类、艺术 类课程,其中艺术类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 32学时。
1、整体优化原则:要体现我校博雅教 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的前提下,重点设计好精练而实用的专业 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拓 宽其知识面,可设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限选)和专业拓展课程(任选)供学生 选修。
要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设 计中,首先区分好专科与本科教学之不同, 在此基础上要注意课程知识、内容的相互渗 透与融合。 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将新知识 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要注意 课程之间的衔接,科学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 减少课程门数,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综 合化程度。
“做中学”原则有利于建立现代教学中的 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 系。众所周知,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 在教学中体现为教师的单纯灌输和学生的被 动接受,削弱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杜威主张,在整个学校生活与教学中学生 必须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是学生 活动的协助者。
做中学
符合国际标准的 人才培养目标
产学合作
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