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语言特点(中考阅读必考题型)

说明文语言特点(中考阅读必考题型)


实际上,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 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安全的空中旅行》
“绝大多数”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示例:不能去掉,表明不排除还有极少数的不可控的航空事故。去掉后,与事实不符,
示例:不可以。“大多数”是指大部分,“所有”是全部的意思。换了后意思由苏州园林里廊子还有
一小部分两旁是有依傍的,变成苏州园林里所有廊子都是没有依傍的,这不符合实际。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 解题套路: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
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 2.生动性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 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会适当地采用生动 的说明。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 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及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上。
考纲要求: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 特点。
考察题型: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 理解,如常用的副词之类。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根据说明文语言特征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语言特征
• 1.准确性。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 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文字表 述,都要求准确无误。要特别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 和修饰限制性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生物入侵者》
“几乎”一词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几乎”说明斑贝占领五大湖内输水管道的面积之广,准确地说明
了斑贝急速增加的特点。
2.××词能否替换为另外一个 词语?说明理由
• 解题套路:
(1)不可以。 (2)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题型示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准确 回答这类题抓住说明文语言
这一特点来回答。
解题套路: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事理)……的特点。
……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 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 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此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概括性强。这是这种文体语言的先 决条件。在这个前提下,它们的语言才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 长。
考查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 “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仅仅”等词 语。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 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 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 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大多数”能否换成“所有”?为什么?
总是活在一些极致பைடு நூலகம்情绪里,某一段时间会对生活充满
了信心,但突然在某一瞬间,你又会全盘推翻。你有信心
时,无所不能,而你推翻这一切的时候,也是百分之百的
灰心。
——独木舟
说明文的语言
概念、分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 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 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常用的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
1、表时间限定:已经、一直、早已、 一向、渐渐、在当时,最早等 2、表程度限定:最、比较、几乎、相当、 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数量限定:多、有余、很少等 5、表范围限定: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 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