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解析

第二讲、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解析

性质:宏观经营性 性质:强制性和回报性

三、双重结构财政
3.1 我国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 3.2 双重结构财政的区分
3.1 我国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
财政模式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界定财政的 活动范围或领域而确立的某种形式或标准。
我国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国有资本财政
生命权。 法治的好处
没有法治,就没有市场的存在,社会就会失去可以 从市场交易所带来的收益;
没有法治,人们就会产生利用资源掠夺他人财富的 动机,社会将因生产性活动减少而产生第二类损失。
1.3 政府的职责(续)
保持和保护竞争
保持和保护竞争性市场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
西方市场经济的总体运行状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运行状态
3.2 双重结构财政的区分
基本构成要素
公共财政
•主体:作为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府 •目的:公共服务 •收支内容:税收和非营利性支出
国有资本财政
•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政府 •保值增值 •国有资本收益和营利性支 出
活动领域和范围 财力运用
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原理
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 人性假设:利已 结果:竞争可以引导追求私人利益的个人追求公共利
益,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左右。
1.2 竞争市场的效率
市场决策达成社会利益的证明 单个竞争性市场视角的考察 竞争性市场的调整机制
市场决策达成社会利益的证明
社会利益被定义为符合效率的产出 有多种规范的证明
第二讲 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
本章研究基本问题: 一、公共财政 二、国有资本财政 三、双重机构财政
一、公共财政
1.1 看不见的手 1.2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1.3 政府的职责
1.1 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
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 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对私人有利的 市场决策同样对社会也是有利的。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缺乏外来力量的介入和干预,社 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将随时间的推移 和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扩大,并出现两极分化、贫富悬 殊的局面。
宏观经济波动客观上需要政府的介入,通过调节总需 求和总供给,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以稳定 经济。
▪ 国有资本财政是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 本进行价值管理和收益分配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 配行为
价格 A
Pm
F
供 给 (MC)
P0
E
G
O
Qm
Q0
需 求 (MB) 数量
1.3 政府的职责(续)
克服市场无效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例:路灯、国防等
外部性(externalities) 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 利的情形 例:汽车尾气排放
要素回报机制
财富差异
贫富悬殊
政府参与公平分配的必要性 分配不公可能损及社会和政局的稳定(尚未证实) 经济公平是正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 政府的职责(续)
保持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稳定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市场经济缺少协调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机制
市场失灵 不具备市场盈利能力
间接、外在
市场有效 具备市场盈利能力
直接、内在
本章小结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 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 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对私人有利的 市场决策同样对社会也是有利的。
竞争性市场的均衡是有效率的。如果市场没有处于有 效率的均衡点上,竞争性市场将自行调整,直到达成 效率水平为止。
单个竞争性市场视角的考察
个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企业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
价格 A
供 给 (MC)
E
需 求 (MB)
O
数量
图2-1 竞争市场的效率
社会净收益(W)= 总收益(B) 总成本(C)
竞争性市场的调整机制
效率:定义为社会净收益的最大化。 社会净收益
政府经济作用的五种理由:(1)提供法治制度;(2)确保 市场竞争;(3)克服市场无效;(4)促进社会公平;(5)保 持经济稳定。
确保法治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法治原则确立产权,并 且保护人们的自由权和生命权。
政府有责任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有效竞争,排除 垄断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扭曲。
无法有效形成市场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公共产品, 二是外部性,三是信息不充分。
社会净收益(W)= 总收益(B) 总成本(C)
价格
PE
O
P1D P1S
P2 S E
P2 D
供给 需求
Q1
QE
Q2
数量
图2-2 竞争性市场的调整机制
1.3 政府的职责
提供法治制度 保持和保护竞争 克服市场无效 促进社会公平 保持经济稳定
1.3 政府的职责(续)
提供法治制度
确保法治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法治原则确立产权,并且保护人们的自由权和
竞争 以盈利为目的
国有资本财政
2.2 国有资本财政
国有资本财政的概念
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进行价值管理和收益 分配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
国有资本财政的内涵
活动主体:作为国有资本的代表者和支配者的 政府。
活动依据:政府所具有的国有资本所有权,不 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只为自身的保值增值 服务。
一般认为,无须动用大量经济资源,政府的稳 定政策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国有资本财政
2.1 国有经济的划分 2.2 国有资本财政
2.1 国有经济的划分
非营利性国有经济
行业特征
垄断Βιβλιοθήκη 经营目的公众、长远、全局利益 •控制经济命脉 •提供公共产品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
营利性国有经济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 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 例:旧车市场
1.3 政府的职责(续)
促进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平等
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差别 劳动强度、努力程度、职业状况
劳动收入的差异
财产传承、机遇等
资产占有量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