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

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

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

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

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秩序和谐整体环境如今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为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一、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

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2、美学色彩要素: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

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

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

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

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

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

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有秩序的空间布置_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

室内空间的布局也是离不开美学的,如何在一定的空间里组织合理而美观的布局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

秩序往往称为美的总代表,一切美的原理均是代表着一定的秩序美。

如对称布置就是一种平和的秩序,比例有着增长和减弱的秩序,渐变有着大小远近的秩序,总之秩序也就是有规律性。

在室内装饰中,秩序是表现在室内空间的各种线条、饰面、造型体,以及色彩、材料质感的组合中,这些组合都相互联系有着一定的规律。

同时,家具的陈设,装饰物品摆设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

在室内装饰中,常常按格调确定秩序,以避免零乱。

在有秩序的基础上组织变化,以避免单调。

三、和谐的室内空间_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

和谐是指在造型、色彩和材质方面柔和与融洽。

室内装饰中不仅要求装饰的和谐,而且要求整个室内空间的和谐,无论是建筑结构与家具之间、家具与摆设品之间、空具与家具之间,应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造型的和谐是指在一个室内空间或一个立面上,造型的风格与形式要统一协调。

如果在一个室内空间内,有西式、中式、现代、古典的几种造型风格,就会产生杂乱的不和谐感。

色彩的和谐是指在一个室内空间内,用色不可过多,一般不可多于四种色彩。

而且采用调合色,相近色,或采用色系中的色彩。

材质的和谐是指在一个室内空间内,所用的材质不可过多。

现代的新型材质之间搭配。

古典自然的材质之间搭配都可和谐。

而新型材料与古典自然的材质相互搭配,往往就不和谐。

如不锈钢线条装饰在红木家具上,聚酯局漆桌配上原木纹色椅子,这些会产生两种材料质感的不和谐。

在室内装饰中常称之为“不配”、“不对”。

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室内设计的内容,相对地可以脱离界面布置于室内空间里、在室内环境中实用和观赏的作用都极为突出。

通常它们都处于视觉中显著的位置、家具还直接与人体相接触、感受距离最为接近。

家具、陈设、绿化等对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形成室内设计风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室内绿化包括盆景、花篮、吊篮、插花等,不同花卉、植物,有不同的姿态色彩、情调和含义,与其他色彩容易协调。

它对丰富空间环境、创造空间意境、加强生活气息、软化空间肌体有着特殊的作用。

室内绿化还具有改善室内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着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室内的照明,色彩,一定要和谐。

室内光照是指室内环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还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内环境气氛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

色彩最具表现力,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四、整体环境观念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总结: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

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

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 __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__:[1]詹和平.《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xx-11-01[2]刘芨杉. 《室内装饰设计》.科学出版社,xx-06-01[3]齐伟民.《室内设计发展史》.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xx-04-01[4]周吉玲.《室内绿化应用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xx-03-01[5]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xx-05-01[6]邵龙.《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11-01美学无门户之见美学即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规律的学科。

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富于形而上学的追求和思辨色彩;作为新兴人文科学,美学不断吸收着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使它的研究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

当下的教育体制硬性把当代学生用“理科生”、“文科生”和“艺术生”来区分,但其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纯粹的“理科生”、“文科生”和“艺术生”。

因为生活中人对“美学”的定义是不相同的。

所谓“美”是由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聚合而成的,一个只纯粹学习某方面能力的人是很难创造出“美”的。

设计美学的理论一方面具有渗透性和融合性,它不能与设计原理和形态构成理论相隔绝;另一方面,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学术完整性,不因审美经验的分散性而失去理论的方向。

因此,美学并无门户之见,它既需要我们用感性的思维去感受,也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维去。

当这两种思维适当的融合,我们才能去创造艺术,去创造美。

因此,在美学研究中我们就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理论的整体联系,把设计整体的审美特性肢解为色彩美、质地美和形式美等等,以色彩和形态的构成理论取代设计美学的研究;另一种是脱离设计实践用形而上的玄想把设计变成一种美文学。

正像一位建筑学家对于英国作家罗斯金的建筑评论说:“罗斯金先生的思想,在幻想艺术的诗歌中飞翔的够高的,但是,它们不能降落到简单的无诗意的构造细部上来。

”因为他完全忽视了建筑本身所要求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适用性,却专注于建筑表面的某些虚饰。

罗斯金先生就犯了门户之见的错误,他只知道用感性的思维去构造他心目中的建筑,没有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一下建筑的适用性或是其他,以至于他的建筑很美却显得单调无比。

美学不应该有门户之见,一个美的东西就应该用感性去构建它的外观和内部,用理性去思考它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也许有人会说:“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主要是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的,它不能靠某种书本和知识而取得。

”然而,审美作为一种感性和理性相交融的活动,并不局限于对色彩或空间形态感受的精微,还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氛围相关联。

设计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一种技术实践的活动,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它更加需要对于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有一种本质的领悟和规律的认识。

这就是为什么在产品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形式美只具有从属的意义,审美价值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追求,功能美才是产品功能与形式变奏中的主旋律。

在欧美工业设计的历史中,功能主义设计理论曾经提出了“实用就是美”的观点,这种门户之见造成过两种不同价值范畴的混淆和理论的简单化。

“形式追随功能”还是“形式追随感觉”或“形式追随情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主张,但也留下了理论的缺憾和思索的余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