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 骨折为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
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
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 , 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
Smith 骨折为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骨折发生原因及伸直型骨折相反。
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治疗时纵向牵引后复位。
孟氏骨折为尺骨上 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接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
临床上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三类。
外伤后肘部疼痛、活动障碍。
治疗上包括手法复位和开放复位,应注意桡神经有否损伤。
盖氏骨折又称反孟氏骨折,是桡骨下 1/3 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间接暴力较常见,外伤后前臂及腕部肿痛、活动障碍。
治疗上因手法复位后多不稳定,常需手术复位、固定桡骨骨折。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骨折部位骨性支架作用丧失,造成胸壁软化,形成连枷胸。
吸气时胸廓扩张,胸内负压增加,软化部位胸壁内陷。
呼气时胸廓缩小,胸内负压减小甚至形成正压,软化胸壁恢复原位或微向外凸。
反常呼吸运动后果可造成a. 有效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减少,通气和弥散功能下降。
B. 两侧胸内压失去平衡,引起纵隔摆动和静脉回心血流减少,加重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其程度及连枷胸和肺挫伤程度,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及小气道阻力升高密切相关。
呼吸作功愈大,反常呼吸运动愈严重胸廓成形术是将不同数目的肋骨节段行骨膜下切除,使部分胸壁下陷后靠近纵隔,使其下面肺得到萎陷,因而是一种萎陷疗法疖: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常和创伤相关连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6-12月,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发病。
休克的监测包括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
一般监测项目包括精神状态、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动脉血压、脉率和尿量;特殊监测项目包括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测、胃肠黏膜pH 值测定等,在抢救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和心肺功能不全病人的休克时,特殊监测显得特别重要。
简述感染性休克常见原因和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常见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比较困难。
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应着重治疗感染。
具体的治疗包括:①补充血容量②控制感染,主要措施是:处理原发感染灶;应用抗菌药物;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
③纠正酸中毒。
④应用心血管药物。
⑤应用糖皮质激素。
休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所产生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综合病征。
休克时循环系统不能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不能为全身组织细胞代谢提供足够的氧和其他营养成分。
由此发生细胞损害,特别是在第二次打击下,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初期因诱发原因的差异而会呈现各自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随后都会因组织灌注不足呈现出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①休克代偿期由于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早期有相应得代偿能力,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轴兴奋。
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减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
②休克抑制期表现为病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厥;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
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
分类 1低血容量休克①急性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
②大量血浆丧失烧伤休克,③脱水④严重创伤创伤性休克2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4神经源性休克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
5过敏性休克外科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在外科病人中多由于化脓性胆管炎、弥漫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及烧伤败血症等引起病理生理变化早期症状:血压升高而脉压差减小、心率增快、口渴、皮肤潮湿、粘膜发白、肢端发凉、皮肤静脉萎缩、尿量减少(5-30ml/h)收缩压小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 确定诊断标准①脉搏细速(P>100次/min)或触不到;②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面色苍白、皮肤粘膜发绀、肢冷、周围静脉萎陷、神志障碍;③尿少:尿量<0.5ml/kg.h 上述条件任意2项+血压<80mmHg或>90mmHg但脉压<20mmHg,即可确诊。
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措施;补充血容量、病因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药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维护重要脏器功能肋骨骨折胸部损伤中最常见。
第1-3肋:短,有锁骨,肩胛骨和肌肉保护,较少骨折。
第4-7肋 :长,固定,最易骨折。
第8-10肋: 虽长,但前端及胸骨连成肋弓,较有弹性,不易骨折。
第11-12肋:肋骨前端游离,不易骨折。
病因: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肋骨,肋骨向内弯曲折断。
间接暴力:胸部直接外伤以外的肋骨骨折肋骨向外弯曲折断。
病理性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恶性肿瘤肋骨转移癌。
病理生理:骨折断端移位刺破胸膜,肺,肋间血管。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反常呼吸运动,纵隔扑动临床表现:①局部疼痛,尤其在深呼吸咳嗽或转动体位时加剧,尚可按伤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②体格检查受伤的局部胸壁有时肿胀,按之有压痛感,甚至可有骨摩擦;③用手挤压前后胸部局部疼痛加重甚至产生骨摩擦音即可判断肋骨骨折而可及软组织挫伤鉴别;④多根肋骨骨折伤侧胸壁可有反常呼吸运动,伴有皮下气肿,气胸,血胸并发症的病人还有相映体征;⑤胸部X线照片显示肋骨骨折断线、断端错位能明确诊断X线还有有助于判断有无气胸、血胸存在。
治疗原则:①闭和性单处肋骨骨折:止痛固定胸阔,和防治并发症为主;②闭和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止痛、局部压迫包扎,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常对咳嗽无利,不能有效排痰者或呼吸衰竭者要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③开放性肋骨骨折:清创,修齐骨折端,分层缝合后固定包扎,若胸膜已穿破还要做胸膜引流术,骨折清创后不锈钢丝做内固定术,术后用抗生素防感染。
闭合性气胸肋骨断端刺破肺,气胸形成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裂口使之封闭,或破口自动闭合。
小量气胸: 肺萎陷小于30%,多无明显症状。
1-2周自动吸收。
大量气胸:胸腔积气。
胸膜腔穿刺,胸膜腔引流。
开放性气胸胸壁创口使胸膜腔及外界沟通,空气出入量及裂口大小正相关。
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萎陷。
纵隔扑动急救处理 :无菌敷料包扎固定,然后胸膜腔穿刺。
正规处理: 吸氧,输血补液,清创缝合创口,胸腔闭式引流,或剖胸探查。
张力性气胸较大肺泡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撕裂,或支气管撕裂,裂口及胸膜腔相通,形成活瓣。
受累的胸膜腔内压力持续升高,肺萎陷,纵膈移向健侧,有时高压积气挤入纵膈,扩散至皮下,形成皮下气肿。
急救处理立即排气。
正规处理 :胸膜腔闭式引流,或剖胸探查。
血胸病因:①肺组织撕裂出血;②肋间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破裂出血;③心脏大血管破裂出血。
病理生理:血液积聚于胸腔内,肺萎陷,纵膈移向健侧。
少量血胸由于肺,心脏,膈肌运动的去纤维蛋白作用并不凝固。
短期内大量积血,去纤维蛋白作用不完善,凝固成血块,束缚肺和胸廓,限制呼吸运动。
良好的细菌培养基。
出血表现苍白,冷汗,脉快,休克。
临床表现:依出血量、出血速度、患者体质而异。
①小量血胸(成人小于500ml): 无明显症状,胸片肋膈窦消失。
②中量血胸(500-1000ml): 低血容量休克症状,胸膜腔积液征象,胸片胸膜腔大片积液,纵隔移向健侧。
③大量血胸(1000ml↑):休克。
④进行性血胸持续脉搏加快,血压下降。
或输血补液后血压不稳。
胸膜腔闭式引流后,引流血量连续3小时,每小时超过200ml。
血红蛋白,红细胞记数和红细胞压积等重复测定,持续下降。
胸膜腔穿刺,血液凝固而抽不出,连续胸片显示胸膜腔阴影继续增大。
⑤感染性血胸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胸腔积血RBC:WBC达100:1(正常500:1)。
胸腔积血1ml加入5ml蒸馏水呈浑浊。
胸腔积血涂片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
治疗非进行性血胸小量血胸,可自行吸收。
积血较多,胸穿,胸腔闭式引流。
进行性血胸:抗休克,剖胸探查。
凝固性血胸:开胸手术。
感染性血胸:改善胸腔引流,手术清除积血,胸膜剥脱。
胸腔闭式引流适应症: 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胸腔穿刺术治疗后气胸增加者。
需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
拔除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
方法 :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定位。
消毒后再局部胸壁全层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
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
引流管外界封闭式引流装置,保证胸内气、液体克服0.3-0.4kPa的压力能通常的引流出胸腔,而外界空气、液体不会吸入胸腔。
胸部损伤的分类:1)钝性伤和穿透伤2)开放性伤和闭合性伤胸部损伤的治疗原则:救治原则:1)及早纠正呼吸和功能紊乱2)保持呼吸道通畅3)补血和止血VIPCO急性脓胸的处理原则:1)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有效的抗生素2)彻底排净脓液,使肺早日复张3)控制原发感染。
腹部实质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的区别:实质脏器损伤:腹腔内出血及休克,腹痛持续,腹膜刺激征不重。
空腔脏器损伤,弥漫性腹膜炎,空腔脏器破裂症状突出,腹膜刺激征。
腹部损伤的处理原则:1)防治休克2)选择理想的麻醉方式3)选择可以满足彻底探察腹腔的切口行手术切开4)如没有大出血,应对腹腔脏器做系统,有序的探察5)关腹前彻底清楚腹腔内残留液体和异物。
胆道疾病常见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
手术中B超检查放射学检查:1)腹部平片;2)口服法胆囊造影;3)静脉法胆道造影;4)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FFC);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6)CT、MRI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7)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
核素扫描检查胆道镜检查:1)术中胆道镜检查;2)术后胆道镜检查十二指肠引流胃大部切除在我国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首选术式手术指征:多年频繁发作并且严重经一次或以上内科治疗仍影响正常生活者; X线钡餐证实有迹象已穿透十二指肠或球后部溃疡;既往有穿孔史或反复多次大出血,而溃疡仍呈活动者。
术后并发症早期:术后胃出血;胃排空障碍;胃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瘘;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术后梗阻(输入襻梗阻、输出襻梗阻和吻合口梗阻)远期: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症;溃疡复发;营养性并发症;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残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临床表现:骤起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波及全腹,病人疼痛难忍,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