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46、韧皮部中矿质元素的移动性比较47、养分向根表的迁移的影响因素?受到根系吸收和土壤供应两方面的影响,影响因子包括多个方面:(1)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湿度,可使土壤表面水膜加厚,一方面这能增加根表与土粒间的接触吸收;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养分扩散的曲径,从而提高养分扩散速率。
(2)施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直接增加质流和截获的供应量。
同时,施肥加大了土体与根表间的养分浓度差,也增加了养分扩散迁移量。
(3)养分的吸附与固定吸附与固定使磷、钾、锌、锰铁等元素的移动性变小。
向土壤直接供应有机螯合态肥料或施用有机肥,可减少养分的吸附和固定。
48、与木质部相比,韧皮部的汁液的组成有以下特点:(1)韧皮部的pH值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性而后者偏酸性。
(2)韧皮部汁液中的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远高于木质部,而木质部中基本不含同化产物。
(3)某些矿质元素,如钙和硼在韧皮部汁液正的含量远小于木质部;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一般都高于木质部,其中钾离子的浓度最高。
此外,由于光合作用形成的含碳化合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因此,韧皮部汁液中的C/N比值比木质部汁液宽。
49、载体学说?载体学说是以酶的动力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它能够比较圆满的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即:(1)离子的选择性吸收;(2)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质膜上的转移;(3)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
Vmax.cV=————Km+cV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
大小决定于载体数量的多少(浓度),浓度因作物种类而异。
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
表示载体对离子的亲和力。
值越小,亲和力愈大,吸收离子的速率也愈快。
大小取决于载体的特性。
(3)Cmin:如果外界离子浓度太低,那么在离子被完全消耗之前,其净吸收就停止了。
这时的外界浓度称为最小浓度。
其值越小植物对该离子的吸收值能力越强50、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阳离子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51、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实际意义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锰、铁、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对多种微量重金属离子起富集作用,其中以氧化锰和氧化铁的作用更为明显。
由于专性吸附对微量金属离子具有富集作用的特性,因此,正日益成为地球化学领域或地球化学探矿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专性吸附在调控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试验表明,在被铅污染的土壤中加入氧化锰,可以抑制植物对铅的吸收,土壤是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汇,对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并对这些金属离子从土壤溶液向植物体内迁移和累积起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专性吸附作用也给土壤带来了潜在的污染危险。
52、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关系活性酸和潜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
由于它通常是用滴定法测定的,故又称之为土壤的滴定酸度。
它是土壤的酸度的容量指标。
它与pH值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
淹水或施有机肥促进土壤还原的发展,对土壤pH有明显的影响。
酸性土淹水后pH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嫌气条件下形成的还原性碳酸铁、锰呈碱性,溶解度较大,因之pH值升高。
53、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特点:①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有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两类。
②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虽有纯化学反应,但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物参与的。
③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多相体系,即使同一田块不同点位都有一定的变异,测Eh时,要选择代表性土样,最好多点测定求平均值。
④土壤中氧化还原平衡经常变动,不同时间、空间,不同耕作管理措施等都会改变Eh值。
严格地说,土壤氧化还原永远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平衡。
54、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微生物的活动;易分解有机的含量;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如土壤的氧化体和硝酸盐含量高时,可使Eh值下降得较慢;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土壤的pH值55、影响石灰用量因素有:(1)土壤潜性酸和pH值、有机质含量、盐基饱和度、土壤质地等土壤性质;(2)作物对酸碱度的适应性;(3)石灰的种类和施用方法56、土壤元素典型的再循环过程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57、对“必需”养料元素定的三条标准:(1)如果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生长或不能完成生命周期(2)这种元素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它有所具有的营养作用(3)这种养料元素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
5859、土壤磷的有效化过程有机磷化合物的分解(植素的分解、核酸和核蛋白的分解);无机磷酸盐的有效化(酸溶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络合作用)60、土壤磷的无效化过程化学沉淀机制;表面反应机制;闭蓄机制;生物固定(特点:①表聚性;②暂时无效;③把无机磷→有机磷)61、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径。
1)土壤酸碱度 pH 6.5-6.8之间为宜,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土壤有机质①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固相表面专性吸附点位,从而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
②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其它螯合剂的作用,将部分固定态磷释放为可溶态。
③腐殖质可在铁、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对磷酸根的吸附。
④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增加钙、镁、磷酸盐的溶解度。
3)土壤淹水①酸生土壤pH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度;反之,若淹水土壤落干,则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下降。
②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
③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
62、土壤中钾的有效化过程矿物风化;微生物分解;缓效钾的释放63、土壤钾的无效化:钾的矿物固定;钾生物固定;水溶性钾的淋失64、土壤硫转化主要包括:有机硫的矿化和固定;矿物质的吸附和解吸;硫化物和元素硫的氧化65、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4级或6级)(一)水溶态(二)交换态(三)专性吸附态(四)有机态(五)铁、锰氧化物包被态(六)矿物态66、土壤中养分向植物根的移动截获;质流 NO3-、Cl-,在土壤中不易为土壤吸附,质流则是移动重要方式;扩散磷、钾一般以扩散输送为主67、四种母质类型特点的比较,四种土壤母质:残积体、坡积体、洪积体、冲积体。
A残积体:残积体是经过淋溶而残留在原地的岩石碎屑,主要分布在位置较高,或比较平缓的丘陵山地,是搬运与堆积作用较少的地段。
特点:由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颗粒组成,层理不明显。
表层为风化强烈的岩石细屑,下面的岩石矿物分解较差,具有较大棱角的碎块,再往下是半风化的岩石层,岩石的外貌尚可辨别,最基层是未经风化的基岩。
B 坡积体:坡积体是山坡靠上部的风化产物,在重力和片流的联合作用下发生移动,在山坡中部或山麓处堆积的物质。
特点:颗粒分选程度差,岩屑磨园程度不高,在山坡下部有与坡面平行的层次组成区别于其下部的基岩,无过渡。
C 洪积体:上部:分选度较差,主要为石砾和粗砂,层次不分明。
透水性好,地下水位深。
底部:细砂和粉粒,不规则的层理。
透水性差,地下水位浅。
D 冲积体: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
特点:垂直剖面上层次分明,界线清晰整齐。
每层内土粒大小一致,磨圆度高。
68.说明堆肥一般所经历的个变化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发热阶段堆温升到50度左右称为发热阶段。
主要是无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等中温性微生物活动,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氨、二氧化碳和热量。
高温阶段堆温升到65度,称为高温阶段。
主要有好热放线菌、高温纤维分解菌,主要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并进行腐殖化过程。
降温阶段堆温降到50度以下,称为降温阶段。
此时,堆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比前一阶段多,中温性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腐殖化作用占优势。
腐熟保肥阶段堆内碳氮比减小,腐殖质明显增加,放线菌继续分解有机质,缓慢进行后期的腐熟作用。
69、钾对改善作物品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其作用原理是什么?70、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是什么?列举三种对硼敏感的作物,并说明缺硼时它们有哪些主要表现?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有:(一)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二)参与半纤维素及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三)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四)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五)调节酚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六)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油菜花而不实甜菜腐心病棉花蕾而不花植物缺硼的表现:(1)茎尖生长点生长受抑制,严重时枯萎,直至死亡。
(2)老叶叶片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现木栓化现象。
(3)根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根短粗兼有褐色。
(4)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果实小,畸形,缺硼导致果实和种子减产,严重时有可能绝收。
72、磷肥为什么具有增加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变化的适应能力?说明其原因及在什么条件下这种缓冲能力最大?施用磷肥能提高植物体内无机态磷酸盐的含量,这些磷酸盐主要是以磷酸二氢根和磷酸一氢根的形式存在。
他们常形成缓冲体系,使细胞内原生质具有抗酸碱变化的缓冲性。
磷酸二氢钾遇碱能形成磷酸氢二钾从而减少碱的干扰;而磷酸氢二钾遇酸能形成磷酸二氢钾,减少酸的干扰。
该缓冲体系在pH值6-8时缓冲能力最大。
73、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
水稻田长期水淹,硝态氮在水田中易流失,并发生反硝化作用。
水稻是典型的喜NH4+-N的作物,水稻幼苗根内缺少硝酸还原酶,不能很好的利用硝态氮。
74、某森林土壤已经淹水10天,你去采集土壤空气,除了氧气和CO2外,你认为还会有何气体?解释这一结果。
答:我认为还会含有N2,和还原性气体,如CH4、H2S、NH3、H2等,反硝化的产物N2O。
题目中说土掩已水淹10天之久,长时间的水淹,是土壤通气不良。
森林中落叶等长期堆积,存在很多有机质,在各种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不彻底的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
反硝化细菌大多是嫌氧微生物,在水淹情况下可加剧其活动,如果有一定的氮素,可以通过反硝化,产生N2O。
土壤中N2的原本含量很大78.8~80.24%,虽然淹水,但是应该还会存留一部分。
75、如果你想在地下修建一个房子来减少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的费用,你会把房子周围的土壤压得很紧实吗?解释你的答案。
答:土壤的热容量Cv = 0.85ρb + 4.18 θv,与土壤的种类和含水量相关。
我们在土层下建房的目的是冬暖夏凉,即温度改变小,冬天散热慢,夏天升温慢。
这个就需要一个较大的土壤的热容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增大土壤热容量可以改变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这两项,土壤容重—单位体积所含原样干土的重量,课通过将土壤压实的办法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