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简介资料
铁路,减少铁路行车干扰,保证施工期间铁路安全行车最有效的一种施工方
法。宝兰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属于单支点,平衡转体施工。
2 连续梁T构水平转体施工体系
连续梁T构水平转体施工属于有平衡重转体施工,将T构沿铁路、公路、 河流等建造,通过转动就位后合龙成桥,实现跨越,减少干扰,降工程难度,
保证施工安全。转动体系由转动平衡体系及转动牵引体系组成。
我国转体施工桥梁建设多分布在四川、湖南等多山多河的地区,平转施工占大
多数,占80%以上,竖转占10%左右,平竖转相结合的占10%左右。应用于斜拉 桥、刚构桥、连续梁桥及拱桥,以拱桥居多,占70%左右。转体重最早2000 t以 下,1980年到2000年间的4000 t左右,到2000年至2010年间,转体施工桥梁的 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转体质量大幅提升,过万吨级转体施工的桥梁比比 皆是。 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大量跨线桥的施工非常适 合采用转体施工技术,同时转体桥梁也在朝着大吨位、大跨度的方向发展。我国的 转体施工技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对转体施工技术的理论认识远落后于 实践,尚未形成可供工程界普遍采纳的规范性文件。今后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必 须将重点放在理论研究上,只有从理论上掌握转体施工的技术要领,才能做到以不 变应万变,指导更大吨位、更大悬臂长度的转体施工桥梁建设。
清除凹坑中的混凝土和积水,防止下球铰球面生锈。
(4)混凝土须及时养护,保证其施工质量。待混凝土固化后,再次清理下 球铰球面以及中心销轴、销轴套管,清除积水和杂物,必要时打磨清除铁锈。 (5)将黄油与四氟粉按重量比120:1的比例配制好后注入中心销轴套 管,然后将中心销轴轻放到套管中,放置时精确定位中心销轴。 (6)在下球铰凹面上按照顺序由内到外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块。聚四 氟乙烯滑板安装完毕后,用黄油四氟粉填满滑板之间的间隙,使黄油面与滑 块面相平。整个安装过程要保持球面清洁,不要将杂物带至球面上。 (7)将上球铰的两段销轴套管接好,用螺栓固定牢固。注意保护好上
确保在上部施工时承担绝大部分
荷载,减少球铰压力。
3 转体准备
宝兰铁路连续梁转体桥施工,都跨越既有铁路,转体时间受限,施工安全风 险大,必须保证一次转体成功。充分的施工准备,是保证转体一次成功的关键。
3.1技术准备
3.1.1 平衡称重 转体施工的关键就是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稳定。由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T
1.3 转体施工方法分类 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可将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分为竖转施工、平 转施工以及平竖转相结合施工三种,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广泛,而近年来更
大跨径的桥梁转体则更多的考虑竖转和平转相结合的方法。竖转法按其转动
方向分为向上和向下2种。平转施工可分为平衡转动体系转体施工和无平衡重 转体施工方法,其中平衡转动体施工又分为结构自平衡转体施工与需专门配 重的转体施工。
转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转体施工的成败,球铰作为转
体结构的核心部分,必须保证球铰的加工质量及安装精度。
球铰加工精度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球铰和接触球面光洁度 球面各点处曲率半径 球铰边缘各点高程 水平截面椭圆度 四氟板块顶面务必位于同一球面上 上下球铰形心轴、转动轴务必重合 设计指标 不小于3 误差不大于2mm 误差不大于1mm 不大于1.5mm 误差不大于1mm 误差不大于1mm 出厂验收
1999年广州丫髻沙大桥,2006年广东佛山东平大桥将转体施工工艺进 一步向前发展,它们的建成使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 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国转体吨位最大的是沪杭高速铁路跨沪杭高速拱 桥,采用平转法施工,转体吨位达16 800 t。
我国转体施工里程碑式代表工
修建时间 1977 1984 1987 1993 2004 2010 桥名 四川遂宁建设桥 自贡水电局渡槽 四川巫山龙门实验桥 安阳钢管混凝土拱桥 宜恩平地坝大桥 沪杭高铁大桥 结构体系 砼箱肋拱 桁架 钢筋混凝土箱 拱 钢管混凝土拱 混凝土箱拱 钢筋混凝土箱 拱 122 150 132 80+160+80 跨径布置 70 转体方法 平转 竖转 平转 平转+竖转 平转 平转 特点 国内首座转体桥 国内首座竖体结构 国内首座无平衡重转体 桥 国内首座平转+竖转转 体桥 薄壁开口施工跨度最大 转体重量最大
供了可能,转体施工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这种桥型之中。1993年,郑州铁路局
为满足跨越铁路编组站且不影响通车的需要,首次采用竖转与平转相结合的转 体施工工艺,建成跨径为150 m的安阳钢管混凝土拱桥。
广州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桥型,跨经为76米+360米+76米,桥宽36.5米,采用竖转、平转相结合的施工 控制技术和 “变角度、变索力”的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2.2.4 辅助千斤顶反力座及牵引千斤顶反力座施工 按设计位置及相关要求进行钢筋预埋及绑扎,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
2.2.5 T构施工阶段临时支座施工
为保证T构施工期间球铰均匀 受力和撑脚不受较大压力,以及 转体结构稳定,在上转盘下部设 置临时支座。临时支座位于撑脚 之间,一般采用砂箱结构,分组 设置,砂箱内填充单级配石英砂, 安装前用千斤顶进行逐个顶压,
正角度转体
竖转法 桥梁转体施工 平竖转结合法 有平衡重转体 负角度转体 结构自平衡
平转法
无平衡重转体
配重
平衡转动体转体施工:平衡转动体是指转体结构的重心基本落在球铰中心。
平衡转动体转体施工又可分为结构自平衡转体施工和需专门配重的转体施工, 结构自平衡转体施工是指依靠结构自身就能实现平衡,且结构自身强度完全 能满足转体施工阶段的受力要求。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连续梁(连续刚构)、斜拉桥的转体施工,是跨越既有
2.1 T构转动体系构成
转体平衡系统主要由承台下转平台、球铰、承台上转平台、钢支腿及滑
道、混凝土辅助千斤顶反力座、混凝土牵引千斤顶反力座、预埋转动牵引钢绞 线束、T构施工阶段临时支座组成。
下转盘为支承T构全部重力的基础,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承台 基础。 上转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在整个转体过程中形成多向、立体的受力 状态,上盘布有纵、横、竖三向预应力钢筋。内预埋转体牵引索,牵引索的 预埋端采用P型锚具,同一对索的锚固端在同一直径线上并对称于圆心。 球铰由上下球铰、球铰间四氟乙烯板、固定上下球铰的钢销、下球铰钢骨 架组成,球铰是平转过程中的承重受力构件,实现结构转动的关键。 2.2 转体系统安装 2.2.1 球铰的加工与验收
20世纪40年代出现这种施工工艺以来,采用转体施工建设的桥梁已经不胜枚举。同时, 转体施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发展迅猛,万吨级、超长悬臂的转体桥梁也越来越多 地出现在桥梁建设中。随着转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该项技术的巨大优越 性,特别是施工条件受到严重限制的情况下,转体施工无可取代。如今,转体施工技 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从山区到平原地区,从拱桥到斜拉桥、连续梁、连续刚构等, 从公路到铁路,从竖转到平转、竖转平转相结合,转体施工的应用无处不在。
构浇筑误差,实际重心与设计重心的差异,转体前必须进行转动体不平衡重力矩
称重试验,测试转动体部分的不平衡力矩、球铰摩擦系数等参数,作为制定相关 措施的依据,如配重的设置、牵引力的判定及牵引千斤顶的选择等。
不平衡力矩的常用测试方法有: 球铰转动测试不平衡力矩法;用挠度测试
不平衡力矩法。转动体不平衡弯矩也可通过墩柱截面内力测试进行初步评估,但 可靠性及准确性相对较差。
球铰,将上球铰凸面涂抹黄油后,用塑料布将整个上球铰严密包起来,放置
于临时平台上。安装时将上球铰吊起,去除塑料布,用纱布将凸球面擦试干 净,
在凸面上抹涂一层黄油四氟粉,然后将上球铰对准中心销轴轻落至下球铰
上。微调上球铰位置,使之水平并与下球铰外圈间隙一致。去除被挤出的
多余的黄油,用胶带纸将上、下球铰边缘的缝隙密封。球铰安装完毕,支 立上转盘底模前,对其外露面全面封闭保护。 2.2.3 滑道及撑脚安装 撑脚及滑道构成结构转体过程中抗倾覆的保险系统,由设计单位设计, 撑脚一般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管内灌微膨胀混凝土,下设滑靴钢 板。撑脚沿上转盘周边对称设置,在混凝土下转平台上相对撑脚位置设置 环形钢板滑道,两者之间设置四氟板。在结构转动过程中一旦发生倾斜,
临时支座解除后,测定钢支腿与滑道距离变化情况,观察有无钢支腿是
否与滑道接触,在测试准备期间,将钢支腿用钢楔子打紧,测时再解除。
称重千斤顶及百分表安装位置示意图
(3)安装千斤顶及位 移计 在下转承台上布置 4台500 t千斤顶及数显百 分表,布置位置图。为了 校核梁体是否发生刚体转 动,同时在T构的悬臂端进 行高程观测。千斤顶分级 施加顶升力,采集百分表 读数及主梁悬臂端标高数 据,绘制顶升力-位移图。
1.2 我国转体施工的发展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转体施工技术。1977年,首先采用平转施工
技术建成了四川遂宁建设桥,主跨为70 m的箱肋拱桥。此后,平转法在山区的
钢筋混凝土拱桥中得到推广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平转法施工的 拱桥,跨径均在100 m以下,且均为有平衡重转体施工。1987年成功地进行了 跨径为122 m的四川巫山龙门桥试验桥的施工,突破了百米跨度。2000年后,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迅猛,为拱桥的轻型化和向大跨度发展提
不平衡力矩法测试步骤: (1)T构不平衡状态评估和调整 根据设计T构的平衡状态,如设计结构不对称,两侧混凝土及钢筋重量上 的差异,浇筑误差等原因,通过断面测量、计算,对T构不平衡力矩进行初评 估,通过计算,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加载,消除不平衡力矩。同时如果桥面 上必须带有设备或模板,同时进行考虑,加载消除其产生的不平衡力矩。 (2)脱空支架,解除临时锁定支座
能够继续保证结构安全及转动功能。环行滑道由专业厂家生产,现场采取 分节段拼装,在下转台混凝土施工时预埋,利用调整螺栓调整固定,保证 混凝土浇筑时不变形移动。施工时,要求整个滑道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安 装误差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根据铁路施工规范,滑道3m范围内 平整度不大于±1mm,径向对称点高差不大于滑道直径的1/5000。 撑脚滑靴钢板与滑道间D=5mm+d(四氟板厚度),误差控制在2mm内。 撑脚安装完成后,精确调整标高,用钢楔子塞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