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
(6) 珠江三角洲区:广东平原区,稻田447万亩。 1987年扩至900万亩。稻飞虱特别是白背严重。稻 绿蝽、稻蝗、稻象甲上升,稻瘟蚊有所下降,三 化螟间歇大发生。
Ⅰ、稻 蓟 马
一、种类、分布和为害
为害水稻的稻蓟马种类很多,它们均属于 缨翅目。
稻薊马 Thrips
oryzae 薊马科
花薊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 薊马科
蓟马若虫
蓟马卵
四、测报
1.越冬后田间基数调查:在早春,检查田边各 种杂草上的虫口密度,发育进度,预测第 一代成、若虫的发生期、发生量。
2.秧田期和本田期的调查预测:秧苗期每块 田查200-300穴秧苗,本田期查100株秧苗。 随机取样,查10点。卵的调查是将秧苗拔 起对光检查。成、若虫调查用手蘸水抹秧 苗,计数手心粘着的薊马数,五天查一次, 并计数卷叶株率。
三化螟曾是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淮河以 南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进入八十年代,为害、 发生曾一度下降,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江苏 南部的某些地区如溧阳等县又有回升趋势,成为 仅次于二化螟的钻蛀性害虫,个别地区的危害性 已经超出二化螟。
三化螟只食水稻,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取食 叶鞘组织和茎内壁和秆苞,在苗期危害后,稻株 表现为枯心,孕穗期危害后表现枯孕穗,抽穗期 危害后表现为白穗。
三化螟雌雄成虫
三化螟幼虫
三化螟为害形成的枯心、白穗、虫伤株
二、分析三化螟抬头原因 1.布局; 2.免少耕; 3.品种; 4.药剂; 5.微气候。
三、生活习性
1.滞育与越冬
三化螟是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和稻根内越 冬。据省农科院植保所杜正文等人的研究,短 光周期是诱发三化螟滞育的主要因素。三龄幼 虫(总共四龄)在日照短于13.75小时
越冬部位:麦苗上以心叶为主,枯草上多数 在茎部叶鞘间。
2.发生世代 该虫发育起点温度为11.15±1.22度,
有效积温为221.1日度。完成一个世代 历时19.66天,由此推算出:
江苏:8-9代,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为
下/5;
3.发生与危害 (1)早春活动阶段。 (2)水稻成长阶段:因各地水稻布局 的不同而不同。
条件下3天,有
50%的幼虫开始
滞育,如果光照
时数小于12小时,
则有98%的个体
滞育。
三化螟老熟幼虫
2.发生世代
在北纬32°以北的盐城、淮阴、扬州 的北部、安徽的宿县等地,年发生时代为 3代,北纬32°以南的南京、上海、浙江、 合肥、芜湖等地,每年发生3-4代。
五、防治
1.防治策略
以苗情为基础,以虫情为依据;主攻若虫, 药打盛卵期,主治秧田,巧治大田。
2.防治指标
秧苗期:百株有成、若虫400头或卷叶株率 〉 50%;
本田期:百株有成、若虫600-800头或卷叶株 率 〉30%;
镇江认为没有必要仔细查虫,而以黄苗作为 防治稻薊马的生③秧苗期喷雾:在三叶期或移栽前,用40%的氧化乐果或 50%甲胺磷乳油每亩1两兑水喷一下,或25%杀虫双2-3两/ 亩,效果均很好,可防治若虫入本田,药效可大于一个星 期---“送嫁药”。
Ⅱ、三 化 螟
一、名称、分布与为害
三化螟 Tryporyza (Scripophaga) incertulas 属鳞 翅目、螟蛾科。
水稻害虫
3. 全国六大稻区
⑴ 川西平原稻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30.40N, 104.04E。水稻面积1326万亩,目标害虫有二化螟、 二种飞虱、稻薊马、稻苞虫、叶蝉。布局以稻一 麦(油)二熟为主。
(2) 江淮稻区:包括江苏宁、镇、扬、通、盐城大部 分、安徽省滁州等。水稻面积3500万亩,目标害 虫是二化螟、二种飞虱。有三种类型的地区:稻 麦二熟以杂交稻为主、稻麦二熟以常规中稻为主、 单双并存区(吴江)。
(3)晚秋阶段:为害轻
4.习性
(1)成虫 成虫羽化后1-2天开始产卵,每雌可产50多
粒,最多可产120多粒,最少的只有一粒;
成虫分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越冬阶段则 以孤雌生殖为主,孤雌生殖的后代以雄性为 主,但水稻生长期两种生殖方式并存,田间 雌雄比为3:2。
成虫有怕光、怕嫩绿的习性,喜欢呆在纵 卷叶螟危害过的卷叶内。
①清除田边,沟边,地边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虫源基数;
②加强肥水管理,在被稻薊马危害不太重的田块,多施一次 速效肥。
(2)药剂防治
①呋喃丹毒土:在落谷的时候用3%呋喃丹颗粒剂2-3斤加细 土80-100斤,均匀撒在湿润的秧板上,然后播种塌谷。此 法防治稻薊马的效果〉90%,药效期可维持一个月。
②药浸秧尖:移栽前,把受害秧苗的叶尖放在40%乐果乳油 或90%敌百虫1000倍液中浸一下,然后移栽,浸苗后如能 闷1-2小时防治效果更佳。
稻管薊马Haplothrips aculeatus 管薊马科
薊马在水稻上的危害可分为二个阶段:
一是苗期,以稻薊马和管薊马为主,成虫 和一、二龄若虫在水稻上取食,吸取汁液, 造成叶片枯萎,卷曲;二是穗期,以花薊 马为主,从水稻穗苞口侵入谷粒,造成花 壳和疵谷。
稻蓟马
稻蓟马为害状
二、发生特点
1.越冬:江苏的扬州地区,以成虫越冬,主要 越冬寄主是早熟禾,看麦娘百株有成虫5-6 头,其次是稻穗,麦苗,分别为3.5和0.5-1 头/百株,由于麦苗面积广,基数大,尽管 寄主密度低,但仍是第二年的重要虫源。
⑶ 太湖稻区:包括苏、夕、嘉兴、湖州、杭州等。 以麦-稻-稻为主,同时有麦-稻、瓜-稻。三化螟、 褐飞虱为主要害虫。
(4) 江汉稻区:湖北荆州、宜昌、孝感、五山农场等。 水稻面积2500万亩,早、中、晚并存,三化螟普 遍发生,褐飞虱重,稻蝗、稻绿蝽也重。
(5) 洞庭湖稻区:湖南省北部,111-113E、28-29N, 稻-稻-油或稻-稻-紫云英,也有稻-稻-麦(豆)。 褐飞虱、白背飞虱皆大发生,黑尾叶蝉及病毒病。
(2)卵
散产在稻叶表皮下组织内,尤以叶基部与 中部为主。
(3)若虫 共4龄
初孵化的若虫,常群集于纵卷叶缝间, 卷缩的叶尖及纵卷叶螟危害过的卷叶内,取 食危害。2龄后则相互分散,在嫩叶上食害, 先以叶尖受害最大,进入3龄(PP),若虫减少 活动,不再取食,4龄时则进入所谓的“蛹” (P)期。所以稻薊马的危害仅在1、2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