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简介
校园现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优越,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理化生实验室设施完备,图书馆藏书17万册,阅览室订有各类报刊300余种。
另有校园内刊“晨曦”。
校园整体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人,春季莺飞燕舞,夏季繁花似锦,秋季丹桂飘香,冬季腊梅怒放,是教书育人的良好场所。
现有教职工263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人,在校生5000余人。
学校历史
郸城一高始建于1951年9月,时称郸城第一初级中学,1988年更为现名。
当时的郸城还没有建县,历史上由于受“水、旱、蝗”等诸多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都十分落后。
1951年5月,淮阳专署在郸城设立办事处,主持办事处工作的副主任董庆发拨10万斤小麦作为经费筹建初中。
当年招收郸城、淮阳、沈丘、界首、太和等五县学生入学,第一届招收初中4班188名学生。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由此发端,历经郸城县第一初级中学、郸城县第一中学、郸城县完中等历史时期,筚路蓝缕,励精图治,走过了59年不平凡的风雨历程。
学校发展
1995年学校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年仅29岁的校长陈志强带领广大教职工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以“全国知名,全省一流”为办学目标,本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家长满意的服务,营造教师创业的环境,开拓学校发展的时空”的办学理念,采取了年级段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评估考核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几年来高考上线人数大幅度递增,特别是尖子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周口市乃至河南省一流的成绩,1996—1999年实现了全市高考状元“四连冠”,1998—2003年共向北大、清华输送14名毕业生。
其中凌晨同学获1997年高考英语全省第一名;杨昆仑同学获1997年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周口市第一名、省一等奖,被清华大学录取;韩飞同学获1998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河南省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
50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上万名优秀毕业生,上千名学子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深造。
近几年来高考上线人数大幅度递增,特别是在尖子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周口市乃至河南省一流的成绩,先后5次获得周口市高考状元。
学校一贯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曾成功举办2000年河南省语文教育学会第五届年会和2002年高考后期复习备考对策研讨会,并多次邀请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
部长、北大河南招生组组长迟行刚博士,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知识题型评卷组组长、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群等有关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现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教科院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
学校先后创办了附属中学、东校区和分校。
近几年来,各科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和交流教学论文400余篇,公开出版著作3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