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含义。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含义。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
2、每当你做了一件好事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3、是的,这时候你会感觉到非常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课。
(揭题)
4、解题: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作出奉献是快乐的。
(助人为乐)
5、课文讲的是谁助人为乐的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1)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
(2)他们“给予”了别人什么?
2、从问题入手,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找出相关段落指导读通顺。
教师板书:保罗哥哥——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2)他们分别“给予”了别人什么?
(3)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7节):写小男孩看新车时说的一句话使保罗吃惊。
第二段(8 —11节):写小男孩的行动和说话又一次打动了保罗。
第三段(12、13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
夜晚,并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导学生读保罗的话“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
(3)表现小男孩吃惊的神情,指导学生朗读小男孩的话“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这小男孩“希望”什么?
(4)知道朗读第4自然段,突出“当然”、“十分惊讶”
(5)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2、指导学生朗读小男孩和保罗的话,引导学生想象。
3、说说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给予”了别人什么?
教师板书:保罗哥哥——送给保罗汽车
保罗——满足小男孩的要求
小男孩——幻想着有一天能送给弟弟一辆轿车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
2、第2句写“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则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
3、第13节单写保罗的体会来结束全文,点明了“给予是快乐的”题意。
问:保罗是怎样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是受到小男孩言行表现的启发教育)提示:除了这一点外,他从助人的实际行动中确实感受到无比欢乐。
4、总结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和一个小男孩的接触及其产生的深刻感受,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六)检查复习。
1、出示文后练习
(1):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指名回答:小男孩的话为什么让保罗十分惊讶?
学生各抒己见。
(小男孩的话与保罗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2、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1)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则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2)教师出示填空题: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
)而感到快乐。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哥哥——给予弟弟
保罗——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是快乐的)
小男孩——给予弟弟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书上的练习材料,我试图通过深入揭示保罗的猜测和小男孩的表现分别属于“利己”和“利人”两种不同的思想行为推测,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教育的意义。
但激发学生手段单一,所以课堂气氛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