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12章)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4~12章)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食物、饮水、药物均可摄入铝
1989年将铝列为食品污染源加以管理
血清铝
发铝
汞
强烈亲硫性,实验室常用硫黄处理散落的汞滴,
氯化汞,俗称升汞,有剧毒
各种形态的汞均有毒性,
金属汞以蒸气形态通过呼吸道吸收,
无机汞和有机汞化合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
毒性:有机汞>无机汞
尿汞(可作为近期接触指标)
血汞
1.尿样
2.血样(肝素抗凝)
1.一氧化碳测定仪法
如傅立叶红外一氧化碳测定仪,利用CO对波长4.62μm、4.65μm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定量
2.检定管法
CO检定管法是利用CO气样通过装有指示剂的玻璃管,由于被检气体通过指示剂使其变色,根据变色深浅或变色长度来判定CO浓度。有比色型和比长型两种。
二硫化碳
无色透明,略带芳香味的液体,易挥发
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2%HbCO,测定时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2.氢氧化钠法(半定量)
原理:正常人血样在碱性条件下立即转变成草绿色,而碳氧血红蛋白会使颜色转变时间增长,颜色转变所需时间和碳氧血红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从变色时间长短可大致估算出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
若颜色转变缓慢则碳氧血红蛋白阳性
呼出气中CO的测定
长期大量服用Vc可能引起草酸盐尿或尿道草酸盐结石。摄入不足引起坏血症。
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Vc含量
血样
尿液
一、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Vc(利用Vc还原性)
原理:血浆沉淀蛋白后,还原型抗坏血酸被Cu2+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经85%硫酸脱水生成橘红色无水化合物,比色定量。(*此法测得为全部抗坏血酸含量,如不加Cu2+测得为脱氢抗坏血酸含量)
2.碘主要经肾脏排泄,其次为肠
80%尿碘经肾排出
尿样
血样(末梢血)
1.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GB)
原理:采用过硫酸铵溶液在100℃条件下将尿样消化,利用碘对砷铈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
反应中黄色的Ce4+被H3AsO3还原成无色的Ce3+,碘含量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剩余Ce4+越少。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测定420nm波长下体系中剩余Ce4+的吸光度,即可求出碘含量
硼氢化钾等还原剂临用现配,保持一定碱度,干扰物质加硫脲作掩蔽剂而消除
2.氯化亚锡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汞
原理:用硫酸、高锰酸钾于50℃下消化尿样,使结合态汞转变为汞离子,用氯化亚锡将汞离子还原成元素态汞蒸气,用测汞仪测定其对253.7nm特征谱线的吸光度,标准曲线法定量。
在强碱和镉离子存在下,测定总汞——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硫胺素、核黄素
血样、尿样
硫胺素:
1、HPLC测血样中的硫胺素
反应速度快,混匀后立即检测
2、荧光光度法测尿样中的硫胺素
尿液经酸水解和酶解后,游离硫胺素被碱性铁氰化钾氧化为具有荧光的硫色素,有机溶剂萃取后测定。酸水解的作用:排出尿干扰成分的影响。
核黄素:HPLC测定尿中的核黄素
Vc
即抗坏血酸,氧化产物为脱氢抗坏血酸和二酮古洛糖酸。
不加镉离子和低浓度氯化亚锡条件下,只有无机汞被还原为元素汞,从而测定无机汞含量。总汞与无机汞含量之差为有机汞含量
1.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硒
硒
人体必需
类金属
职业接触来源于工业领域
日常饮食是人体内硒主要来源之一
缺硒造成克山病和溪山病
尿硒
血硒
砷
有毒的两性类金属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90%在红细胞内
毒性:无机砷>有机砷
血砷反映近期高剂量砷暴露水平
钒
人体必需微量原素
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主要分布在骨骼、肝、肾、甲状腺
尿样
血液
发样
1.ICP-MS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铍
有毒元素
第1类化学致癌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及肺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渗出
慢性:肺的肉芽肿及弥漫性纤维化
铟
职业接触
胃肠道、皮肤吸收
主要通过呼吸道经肺吸收
TTCA是二硫化碳的生物监测指标
进入人体的CS2有20%左右经肺排出
原形
TTCA
尿样
呼出气
1.HPLC测定尿中TTCA
原理:尿样经盐酸酸化后,用乙醚萃取TTCA,经高效液相色谱反相C18柱分离,在273nm波长下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标准曲线法定量。
2.GC测定呼出气中二硫化碳
检出限:锰0.06ng/ml,铬0.3 ng/ml,镍0.4 ng/ml
本法特点:可同时检测多种元素
铬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铬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及造血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价铬的毒性最强,
尿铬和血铬作为近期接触指标
镍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呼吸道、消化道
90%经粪便排出,10%由尿排出
尿镍(常用)
血镍
铝
地壳中第三丰富的元素
注意事项:每批样品消化时,必须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标准系列
2.顶空气相色谱法
注意事项:加入锌粉和氢氧化钠后,可消除NO3—的干扰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
氟
极强腐蚀性的淡黄色双原子气体
无机氟化合物大多都能溶于水
有机氟化合物则不溶于水
可通过饮水、食物、空气等多种途径摄入,目前认为,氟是机体活动中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
生物材料检验
4~12章
名称
理化性质
代谢
生物监测指标
样品
测定
铜
红色光亮光泽,熔点1083.4,沸点2567
主要蓄积在肝脑心肾。血中铜主要在血清和红细胞中,93%以铜蓝蛋白形式存在
主要经消化道排泄,80%通过胆汁排出,其余经尿和汗液。
原形
主要是血液和头发,以血清最为常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经处理后的样品溶液喷入空气—乙炔焰中,被测元素转变成基态原子蒸气,基态原子蒸气吸收由该元素空心阴极灯辐射出的特征谱线产生分析信号,与标准比较定量。
铊
一氧化碳
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爆炸,易溶于氨水
中毒机制:CO经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迅速弥散于血液,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
HbCO比HbO2解离速度慢3600倍
原形
碳氧血红蛋白
呼出气
血液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
1.分光光度法
原理:利用连二亚硫酸钠将HbO2和MetHb还原成Hb,此时血液中只含有HbCO和Hb两种成分。HbCO在42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Hb在43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测定受检血样在这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再根据HbCO和Hb在两个波长下的吸光系数,计算HbCO的百分浓度。
注意事项:
铅测定中选用4%磷酸二氢铵和6%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
镉测定中选用2%磷酸氢二胺(含1%硝酸)作基体改进剂,也可采用氯化钯与硝酸镁作基体改进剂使灰化温度提高从而降低基体干扰.装有塞曼效应或自吸效应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均能正确扣除背景,但对于装氘灯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就可能无法扣除背景
镉
淡蓝色的银白色金属,镉的化学性质与锌相似
原理:采用玻璃采气管采集终末呼出气,直接进样,经适宜的色谱柱分离后,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
注意事项:热解吸时间应大于3分钟,以保证样品的完全转移和完碘20~50mg,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
长期缺碘会患碘缺乏病(IDD)
严重缺碘还会造成小儿呆小症
1.吸收的碘化物在血液中游离存在
注意事项:用TISAB控制测定溶液PH为5.0~5.5
电极电位受温度影响,因此保持待测试液与标液温度一致
氰化物
大部分是剧毒物质
氰化氢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CN—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
尿中硫氰酸盐
尿样
尿中硫氰酸盐的测定
1.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原理:在微酸性条件下,尿中硫氰酸盐和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氯化氰使吡啶环裂开,产生戊烯二醛。戊烯二醛与巴比妥酸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在580nm测定吸光度值,标准曲线法定量
Ve、Vk原型。
静脉血
Vd:
HPLC-二级质谱法测定血清中的25(OH)D3/2
原理:血清经甲醇沉淀,正己烷萃取,HPLC分离,二级质谱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25(OH)D(抗原-抗体反应)
Vb
水溶性维生素,Vb1是硫胺素,VB2是核黄素,Vb9是叶酸。
硫胺素及核黄素以原形或结合形式经尿排出,可以通过负荷实验反应营养状况。
注意事项:此法对铜铁锌元素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为:铜2μg/l铁5μg/l ,锌2μg/l测定钙的灵敏度与火焰种类有关,在一氧化二氮—乙炔焰中比较灵敏,灵敏度:0.015mg/l测定镁用乙炔—空气贫燃焰,最灵敏线的灵敏度为3μg/l
铁
银白色金属熔点1535沸点2750
主要经食物获得,口服主要小肠吸收,肝脾含量最高,血红蛋白主要成分,缺铁最终发生缺铁性贫血
锌
有光泽蓝白色金属熔点419.58沸点907
食物供给,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肉、血和发中,
被称为生命元素
钙
银白色金属熔点839沸点1484
99,3%在骨骼和牙齿,其余在胞外,维D促进Ga的吸收
镁
银白色金属熔点649沸点1105
参与酶反应
铅
质地较软、具有延展性的蓝灰色金属,加热至400~500℃时有大量铅蒸汽溢出
除职业接触外,吸烟是接触镉的另一来源,尿镉BEL为5μg/l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
血和尿中原形
锰
脆而硬的灰白色金属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过量表现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