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央企产融结合发展
2009-12-16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
在实践中,产融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构建资本营运平台,在虚拟经济中实现资本增殖。
本文以产融结合为视角,对我国大型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电力央企产融结合业务发展模式
“产融结合”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指产业企业与金融企业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和转化;另一种是广义的,即除了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股权融合外,还包括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等多种融资活动,这些活动使金融领域的资金——储蓄向产业领域——投资转化,亦可看作金融与产业的结合。
一般情况下,产融结合是指狭义上的概念。
电力企业开展产融结合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这种模式指以控股公司形式构成的金融企业集团。
产业资本通过投资形成控股公司,运用间接的方式进行金融业跨业整合。
这种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协同效应,提高了行业竞争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控股公司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关联交易方面的复杂性,导致金融控股公司产生了很多经营风险。
二是“产业+财务公司”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成立一个功能强大的融资中心以及信贷管理中心,将企业产业经营与财务管理分离,真正建立“产”和“融”的主宰控制体系,使产融结合的同时,各自分工,并相互支持。
目前大型电力企业很多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是资产证券化模式。
目前发电企业基本已实现部分资产上市,而对于电网企业尚未实现上市。
基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大型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存在庞大的电力基础设施,凝结了大量资金,企业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要有效盘活固定资产、产生现金流,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从而为之后的产融结合过程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四是“产业+商业银行”模式。
这种模式需在以上三种模式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程度的时候,采取“产业+商业银行”或“产业+保险公司”等手段,使产融结合真正走上正轨,从而使企业在金融领域获得的利润成为除电力主营业务以外的第一大利润来源。
综上所述,目前大型电力企业所探索的产融结合发展主要集中在前三种模式上,或是三者之中的混合模式。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大型电力企业产融结合的程度还较低,与国外大型电力企业相比(如美国德州电力集团),在金融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业务比重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对大型电力企业而言,今后是否需要加大产融结合经营力度,增加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分析。
电力央企产融结合业务面临的挑战与不足
发展必要性分析
目前,产融结合模式已成为国外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轨迹之一,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融结合的战略行为。
与相同规模的国外电力企业相比,大型电力企业以工业资本居多,资本流动性缓慢,负债率偏高,回报率低等问题突出,适度采取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第一,在发展战略方面,大型电力企业构建与自身产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业,将有效提高企业的金融资产赢利能力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并形成企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在资本运作方面,实施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将有效提高大型电力企业资金运作效率,提高资金管理上的规模效益,通过资金的统一结算、统一监控、统一调度和统一运作,实现集团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加强金融运作,有利于摆脱大型电力企业原有资金总量和外在信用制度牵制,创新主业融资渠道。
第三,在产业链发展方面,实施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向上游发电、煤炭企业和下游购电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延长企业产业链,或者通过买方信贷等金融手段,促进电力产品销售,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控制力,以金融业务促进大型电力企业产业发展。
第四,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实施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海外上市建立金融平台,促进大型电力企业海外融资能力,并逐步提高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能力。
发展可行性分析
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管理手段、历史背景迥异,然而目前走产融结合道路成为国外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成功方式,成为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做久的路径之一。
目前大型电力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实施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的条件。
一是从产业资本发展规模来看,大型电力企业具有优良的产业资本作为依托,具备实施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的基础;
二是从管理水平来看,大型电力企业近年来管理效益明显提高,其中各大发电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投资者的信赖,两大电网企业也在集团管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企业管理上具备了实施产融结合的基础;
三是从组织管理保障来看,大型电力企业中大都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公司,具备进一步开展产融结合模式的组织前提和实施基础;
四是从具体实践上看,大型电力企业中许多企业已经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资金管理方面具备了一些成功经验,且相继引进并培养了一批具有金融管理知识背景的人才。
挑战与不足
产融结合为大型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实施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因素。
一是克服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存在的金融和管理风险。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包括资本安全风险、高财务杠杆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方面。
因此企业在发展产融结合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理性地审视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从而选择适合企业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
二是目前大型电力企业管理能力上存在不足。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需要与企业的管理能力相适应。
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大型电力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应变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能力较差,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对企业长期面对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三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对产融结合模式的限制。
产融结合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健康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资本、金融市场是产融结合成长模式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
革仍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型电力企业走产融结合的成长道路。
大型电力企业产融结合发展工作重点
目前,世界电力市场在新一轮“智能电网”变革和新能源政策的推动下激发出电力企业发展新的动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广泛蔓延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投资与并购的风险,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电力企业产融结合发展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
现阶段在产融结合发展上,我国电力企业应明确以下工作重点。
首先,大型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未来发展的模式。
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研究,并消除发展中的不利因素,逐步使金融业务成为企业主业领域的有效延伸,为企业提供资金、利润的支持。
第二,在产融结合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前,电力企业应首先在内部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实施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利用国内优良的资产、客户资源、信息系统等,以及领先的电力技术优势,克服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金融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实施产融结合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三,从现阶段来看,大型电力企业应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找好最佳切入点。
随着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的深入,大型电力企业应适时整合各金融业务,建立统一的金融平台,使各金融业务之间以及金融和电力产业之间形成协同放大效应,充分实现金融业务和电力板块业务之间的规模效应。
第四,从金融政策环境上来看,大型电力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包括逐渐开放当前的相关金融政策,破除政策壁垒,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环境,为大型电力企业等大型企业集团融合金融资本创造出更好的机会,使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综上所述,金融业务对大型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施过程中既有进一步推动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有自身和客观上的障碍与不足。
我国大型电力企业需要依靠相对健全的金融政策环境,根据企业自身条件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产融结合模式;现阶段,则需要在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资源。
作者: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孙艺新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张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