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第 8 页 共 18 页
⑴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 则,也体现在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⑵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⑶反对错误观点: ①完全按劳分配,不需要按生产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按劳分配并不矛盾 (因为存在着多种所有制),我们需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发展经济 ②完全按生产要素分配,不需要按劳分配——不符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违背 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怎么做 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低、调高、扩中、打非 ⑵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 ⑶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5 个统筹(在收入问题上属于怎么干,在社 会保障问题上属于是什么。)
为什么:相马失败,是因为没有从实际出发,过分依靠理论,照搬照抄,生吞活 剥,只抓住了马的外表,忽略了千里马的关键因素,所以相马失败了。 教条主义,缺乏实践经验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认识事物的本质,客观唯心 主义。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怎么做: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 普遍性特殊性要求我们,理论结合实际,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分析题模版六:毛中特+马原(政经)——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模版一相同
第 7 页 共 18 页
例题 “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是什么: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践和处 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是能动的、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的存在方式。 为什么: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使人从自 然界分化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人与自然应协调发 展;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人类可以在遵循和认识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达到发展的目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为所欲为,必将受到自然 的惩罚;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应该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怎么做:调动三个积极性,四点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益 和质量,加大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和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能源结构调 整的方式和力度,开发新能源、可持续能源;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绿化 改善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环保法制、宣传。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 2+5=7 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 2+5=10000 也是 可能的? 是什么:理性因素是理智,非理性因素是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理性 因素的功能是指导、解释、预见,非理性因素的功能是动力、作用、诱发。理性 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在数学领域里偏重计算,以严格的论证、定理、推倒为鲜明特色,所以 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因此在数学领域里 2+5 必须等于 7;与之相反,在艺术领域 中,更多的是以灵感、联想和发散思维作为主要手段,没有固定答案有广阔的可 能性,所以 2+5 可能等于 10000。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怎么做: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理,要求我们把理性分析、严密 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结合,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 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分析题模版七:毛中特+马原(政经)——民生问题、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问题 一、是什么 基本概念(选择与材料有关的部分表达): 按劳分配——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⑴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 的。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二、为什么
第 4 页 共 18 页
②矛盾普遍性 vs 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相结 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材料:看法、认识、判断、先后 例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是什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条件 为什么:九之所以相马成功是因为他在对马观察时没有拘泥于马的颜色性别,这 些表面因素。而是及时的把对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抓住了千里马的关键因 素——速度、耐力达到了找寻千里马的目的。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 1 页 共 18 页
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 2.范畴 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 3.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 ③人与自然(马哲) 二、为什么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 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做:调动三个积极性 4 点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人) 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科技) ③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 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共 5 道分析题,题号是 34-38 题,分别对应 5 个科目:
第 34 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般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35 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 36 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时候是纲要+毛泽东思想) 第 37 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 38 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通用模板 一、是什么?(阐述原理) 联系原理: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 照抄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原理包含的方法论) 二、为什么?(过渡部分) 联系材料: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解释说明:如果有错误观点要批驳(以上观点具有完全的欺骗性,是毫无根据的, 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是把 xx 问题政治化) 三、怎么做?(行动性的语言) 提出行动 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自然条件+科技(主体、客体、媒介)
分析题模版五:马原(哲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一、是什么 真理的特征: ⑴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客观性,是无条件 ⑵相对性(具体性)——有待深化,有待拓展
第 6 页 共 18 页
⑶二者联系: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二、为什么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 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教条主义、机械僵化 怀疑科学、诡辩论 三、怎么做 辩证唯物主义:做工作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在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不断加以结合,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材料特点:讲一个曾今的真理,现在失灵不奏效了。 例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是什么: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是无条件的;真理具有相对性, 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深化拓展;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二 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为什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反对绝对主义,教条主义、机械僵化;和相对 主义、怀疑科学、诡辩论。正常事物坠入河中一般都顺流而下,能在下游被人们 找到。但是有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坠河之物密度小于水。石兽密度远大于水, 原先的结论和真理无法再指导这次的实践活动。所以庙僧第一次打捞失败,没有 顺利招到石兽,夸大真理绝对性的绝对主义错误。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并举一例说明之。 怎么做: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做工作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不断加以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用理论不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与时俱进。
第 2 页 共 18 页

分析题模版二:马原(哲学)——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应对所有的主观题) 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必背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 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为什么: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 A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 B;(学习原理时不忘实际)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 B 的时候,也要注意做 A。(实际工作时,要上升到原理 的高度) 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 A,忽视了 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教条主义) 如果我们只注重 B,忽视了 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经验主义) 三、怎么做: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16 个字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再 16 个字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⑵“重点论”: ①干事情,多选一: 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一个人或事情做判断、评价: 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