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2 2015秋在线作业答案(DOC)

古代汉语2 2015秋在线作业答案(DOC)

古代汉语(2)15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扶摇”的意思是()
A. 逍遥
B. 飘飘
C. 旋风
D. 遥远
满分:3 分
2.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也”中“控”的文中义是()
A. 控制
B. 调控
C. 飞起
D. 落下
满分:3 分
3. 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
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是
A. 古用今废词
B. 古今传承词
C. 偏义复词
D. 同义词
满分:3 分
4. “匠石运斤成风,” 其中“斤”的文中义是()
A. 斤两
B. 斧子
C. 重量
D. 武器
满分:3 分
5. 词义从原义过渡到新义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
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 词义扩大
B. 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改变
满分:3 分
6.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其中“然”的意思是()
A. 燃烧
B. 这样
C. ……的样子
D. 认为……对
满分:3 分
7.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包括本纪()
A. 十二
B. 十
C. 八
D. 三十
满分:3 分
8. 《吕氏春秋》是什么时候秦相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A. 战国末年
B. 春秋末年
C. 战国初年
D. 春秋初年
满分:3 分
9. 在唐代,“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又称为
A. 传
B. 笺
C. 正义
D. 音义
满分:3 分
10.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其中“轨”的意思是()
A. 轨道
B. 道路
C. 法度
D. 遵循
满分:3 分
11. “我決而飞,抢榆枋”中“ 決”的词义是()
A. 迅速的样子
B. 飞的样子
C. 振翅的样子
D. 盘旋的样子
满分:3 分
12. 《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其中“夭阏”属于
A. 附音词
B. 连绵词
C. 合成词
D. 词组
满分:3 分
13. 下列注释术语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
状态的形容词的是.
A. 读为
B. 之言
C. 貌
D. 谓
满分:3 分
14.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中“重”字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A. 宾语前置
B. 名词用作动词
C. 使动用法
D. 意动用法
满分:3 分
15. 近体诗押韵要依照
A. 切韵
B. 广韵
C. 唐韵
D. 平水韵
满分:3 分
16.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

其中“果然”的意思是()
A. 饱的样子
B. 的确
C. 真的燃烧
D. 认为……对
满分:3 分
17. “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中“报”的文中义是()
A. 判决
B. 报答
C. 举报
D. 审问
满分:3 分
18. “之二虫又何知?” 中“之”的词义是()
A. 去往
B. 这
C. 的
D. 它们
满分:3 分
19.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和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其中“比”
的意义是()
A. 比较
B. 并列
C. 相接
D. 适合
满分:3 分
20.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 其中“批”的意思是()
A. 批评
B. 排除
C. 击开
D. 批判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A. -
B. -
C. -
D. -
满分:2 分
2. 古代反切的原则是 .
A. 上字取声
B. 上字取声和调
C. 下字取韵和调
D. 下字取韵
满分:2 分
3. 下面各句子中的“然”字是代词的有
A.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B. 所渐者使之然也
C.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满分:2 分
4.
A. -
B. -
C. -
D. -
满分:2 分
5.
A. -
B. -
C. -
D. -
满分:2 分
6.
A. -
B. -
C. -
D. -
满分:2 分
7. 五音是根据发音部位划分出来的,声母分为唇音和
A. 舌音
B. 齿音
C. 牙音
D. 喉音
满分:2 分
8. 下列各同义词,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 饥、饿
B. 笑、哂
C. 杀、弑
D. 赐、予
满分:2 分
9. 下面句子里,有意动用法这一现象的是
A. 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薦绅之饰
B. 小国寡民
C.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满分:2 分
10. 关于“皮、肤”,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
B. 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
C. 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轻重上不同
D. 肤词义轻;皮词义重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際”的本义是两房相合之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臭”的词义由“气味”到“秽气”属于词义缩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中的“社稷”是指土神与谷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中“文学”的古今词义是相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中的“社稷”指土神和谷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读如、读若属于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薦绅之饰” 其中“甲”的意思是兵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清”,就
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读为、读曰是音韵术语。

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