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要点精编◣考点1·分封制(1)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作用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1(1)背景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4·古罗马的法律(1)分类①成文法与习惯法。

②公民法、万民法。

(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区别是适用范围)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背景: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

目的:解决民族矛盾与经济问题。

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③自然法:法律观念;“自然法之父”西塞罗,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影响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对后世:是欧洲大陆法系的起源和基础。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的古代法律。

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考点5·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2)时间:1868 年开始(3)领导者:明治天皇(4)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考点6·罗斯福新政(1933—1939 年)(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3第一阶段:1933 年 3 月到1935 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第二阶段:1935 年到1939 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考题汇编◣一、选择题1.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周朝政治状况是()。

A.主权大大加强B.中央集权制建立C.分封制受到破坏D.宗法制寿终正寝【答案】C。

解析:鼎代表着周王的权力,而楚王问鼎,则表现了分封制开始衰落。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ft东、ft西D.广东、广西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河南省简称豫,河北省简称冀,与西周封国国名无关,故排除 A;湖南省简称湘,湖北省简称鄂,与西周封国国名无关,排除 B;山东省简称鲁,西周时封周公子伯禽与鲁,陕西省简称晋,西周时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当时西周的统治范围还未到达广东、广西地区,排除D。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

解析:“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说明是在学习西方之后的反思,故应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断遇到挫折之后的反思。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鸦片战争后,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先后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华民族开始反思,开始结合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故选D。

4.歌曲往往反映时代的发展,并且和一定的历史事件一致,下列歌曲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不符合的是()。

A.“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曲中的“天路”指的是青藏铁路,它是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导人分别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的大团结,这得益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92 年邓小平的南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5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1953 年到 1957 年,青藏铁路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项目,一期工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竣工,二期工程于2006年开通,故选A。

5.回顾中国新时期的改革进程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的是()。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④“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答案】B。

解析:该题目考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把握,①是1992 年,②是 80 年代,③是 1985 年起步,十五大是 1997 年,排序为 B。

6.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答案】B。

解析:本题认真阅读材料,A 错误,法庭立案根据”不告不理原则”;D 中“唯一”错误,法官审判应重证据但不是唯一;C 中“必须”错误,被告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所以在判决前是无罪的,故选B。

7.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

“法律圣经”的说法()。

A.人为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6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答案】C。

解析: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一些原则到现在依然采用:如陪审制度、被保护人制度、审级制度、重视证据等。

8.下列措施中,作为日本治国基础的是()。

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B.土地收归国有C.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D.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律令法典【答案】D。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天皇和一些曾经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7 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改新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701 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律令规定授予皇族以下贵族、官吏的位阶及相应的特权。

同时,确立严格划分良贱的身分制。

668 年,中大兄即位为天智天皇,编纂了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这些法典逐渐成为日本治国的基础。

通过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9.1933 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人的海外市场,国内商晶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答案】A。

解析:1933 年罗斯福新政的财政金融措施,放弃金本位制度,废除公私债务必须用黄金偿还的规定,可以用美元偿还,农民手中的美元不必兑换成黄金,而可以直接还债,美元贬值增强了农民的偿还能力。

10.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最深远的影响在于()。

A.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B.复苏美国经济7C.缓解美国社会矛盾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

解析:主要是与当时各个国家应对经济危机不同的对策来看,这要联系对整个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二战。

D 也是从一种应对危机的方法上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B 和 C 是产生的较为直接的作用,与其它两个选项比这两项不能算深远意义。

11.自2008 年9 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

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的措施B.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答案】D。

解析: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