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例1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那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一会儿屏幕上会出现很多个胡萝卜,我们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能最快数出多少个!在心里默默地数,看好了啊!师:数出来的举手,那咱们来说说吧,谁来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师:大家同意吗?哦,这次大家都同意,看来大家都数对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数这么快的。

师:原来大家是用这种方法数出来的,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咱们用这种方法再来一组试试?师:都同意吗?师:我们在数的时候用一点策略,就可以让我们数的又快又准。

太棒了,给同学们点个赞。

准备好了,上课!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1)摆一摆师: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那你会几个几个地摆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吧![出示2根小棒]师:老师这有几根小棒?生:2根师:小棒数是几?生:2师:有几个2?生:1个2师:那你能摆出1个2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把它放到第一行。

师:在第二行摆2个2会吗?谁能上来摆?这个同学摆的真好,让我一眼就看出来是2个2。

你是这么摆的吗?不是请抓紧改正。

师:3个2呢?请你上来摆,大家是这样摆的吗?(2)说一说师:第一行有1个2,第二行呢?我们一起来圈一圈,伸出你的小手,1个2,2个2,3个2。

像这样第一行有1个2,第二行有3个2,我们就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

师:谁听明白了也想给大家说一说。

生:第一行有1个2,第二行有3个2,所以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

师:请你指着图,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再加2根]师:现在是几倍?生:4倍师:谁来说说为什么?生:第一行有1个2,第二行有4个2,所以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

师:谁也想来说一说,指着图同位互说。

(3)想一想[摆5倍、6倍]师:你能表示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吗?师:同学们动作都很快,看来大家都掌握了。

你能摆出第一行的6倍吗?师:小棒不够了没关系,现在我们把小棒往前一推,不摆小棒了,我们来看大屏幕,第一行还是2根,要想让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6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要怎么摆?师:闭上眼睛想一想7倍呢?9倍呢?师:像这样,第一行有1个几,第二行有几个几,我们就说他们有倍数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倍的认识》。

(4)圈一圈师: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图形,请你圈一圈看看,○的个数是△的几倍??(动手活动,汇报结果)师:谁来说一说,○的个数是△的几倍?活动完,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师: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是几倍的关系,我们用什么方法?对,圈一圈的方法。

师:潘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这次我们在脑海中圈一圈,它们是几倍?师:大家经过讨论有了共同的观点,○的个数有1个6,△的个数有1个6,○的个数是△的1倍,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同样多呀。

(设计意图:从旧知入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与“几个几”建立联系。

)2、深入研究“倍”的概念拍手游戏一:老师传达标准,拍他的倍数师:这么难的问题都没有难倒你们,掌声送给自己。

那我们来玩个拍手游戏吧!师:拍手(3次)我拍数量是几?请你拍手次数是我的2倍,谁来?生展示师:再来一次,请你拍手次数是我的3倍。

请你拍手次数是我的4倍。

师:潘老师把刚才拍手的过程记录下来了,老师拍了3次,可是拍的倍数不同,所以次数也不同。

拍手游戏二:自己定标准,拍出他的倍数师:谁愿意带着大家玩玩?师:还想玩吗?同桌俩玩一玩,一人发指令,一人按指令拍(生展示)师: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也在玩这个游戏,可是他们遇到问题了,你能帮他解答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视频)师:谁能解答他的疑惑?生:虽然都是3倍,但第一位同学拍的是2次,第二位拍了3次。

师:看来你们对倍的认识又加深了,潘老师也听明白了,只要第一位同学拍手的次数确定了,第二位同学就要拍这样的几个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在变中抓不变,认识到倍的本质,即用其中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这个量就是几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师: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3道练习,先自己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一会儿请同学上来讲一讲!(学生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建立倍的概念的模型。

)四、拓展提高,深入感知师:咱班小朋友不仅能做对,还能给老师讲明白,真棒!潘老师这还有一道更难的题,你敢挑战吗?课件出示:○○○△△△△△△△△△△的个数是○的几倍?生:3倍!!师:(增加一个三角),现在△是○的几倍?生:。

是○的3倍多1个!师:很好,我们把是,改为“比”,再来说一遍。

生1:△比○的3倍多1个!师:(再增加1个三角),现在△是○的几倍?生:。

比○的3倍多2个!师:(再增加1个三角)现在呢?师:还有其他的说法吗?师:(拿掉一个△)现在我们有了几种说法?生:2种!第一种是△比○的3倍多2个!第二种是△比○的4倍少1个!(再拿掉一个△)生:△比○的3倍多1个!△比○的4倍少2个!(再拿掉一个△)生:△是○的3倍!!师:都会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虽然不是整倍数的关系,但是也有倍数关系,以后我们可以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他们的倍数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潘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礼物。

你猜猜里面有什么?告诉大家吧,潘老师准备了许多糖果,但是你得回答对问题,老师才能奖励给你。

仔细听要求,大盒子里糖果的数量是小盒子的3倍,你能猜出来大盒子和小盒子里分别有几块糖吗?大胆猜一猜!师:仔细听,这种猜测可以吗?有这种可能吗?这样可以吗?行不行啊?可以拿糖吗?除了刚才说的这种,还有其他可能吗?师:这些假设都对,你们这节课学得太棒了,你想知道我到底放了几块呢?谁猜到了?我们太有默契了,握个手吧!师:大家收获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关系叫做倍数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应用,也有很多关于倍的知识等待着大家去探索,今天我们先学到这。

下课!六、板书设计《倍的认识》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

本课教学内容之前,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已经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对“几个几”的知识已经掌握,对“倍”的名称有了解,但对概念的理解不清晰。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促进“倍”的思维模型的建立。

《倍的认识》效果分析《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由于三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所以我们把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整节课中我设计了摆一摆,圈一圈,拍手游戏等一系列的动手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形成“倍”的概念。

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整个课堂既充满了学生的喜悦与兴奋,又充满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充满了学生的静心思考与执着探索,学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魅力,让“枯燥”的数学变得“好玩”。

在探究这些知识时,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过程,整节课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堂效果调查。

学生们均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

也就是真正能够把空间、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倍的认识》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

它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倍”的概念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先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再通过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

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借助线段图,表达出“倍”概念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