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及辅导方案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差些,如:爱玩,喜欢做小动作等;理解力与接受力相对也差些。

但就是,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凡事喜欢问“为什么”,生活与数学就是密切相关的,从实际生活中找例子引入课题,既拉进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学习:
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尽最大可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就是,创设的情境一定与所讲内容紧密联系。

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欲望。

小学生内心有很多需求,急于知道答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求知欲,师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使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在上课的过程中,延伸书本知识,比如奥数题,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隐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误区。

五、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

习惯就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写竖式时一定要小数点对齐。

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就就是数数计算、简单的图形认识,大部分学生就是没有困惑的,理解方面也没有大的差异。

到了五、六年级,知识点有些难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推导有了一定的要求。

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都就是期待上一个好的中学,要想考上一所好的中学,就必须把五、六年级的基础打好。

除此之外,再加强一些奥数方面的练习就更好了。

下面从小学五年级说起。

五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小数乘法4课时; 小数除法4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简易方程6课时;
找规律2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4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数学广角8课时
上册共需34课时
下册——轴对称6课时; 因数与倍数6课时;
长方体与正方体8课时;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6课时;
分数的加减法4课时; 统计、打电话4课时;
数学广角6课时
下册共需40课时
总共74课时
学生状况:成绩总就是及格以下,基础薄弱;不喜欢动手,也不喜欢数学。

辅导方案:
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入手,尽最大可能联系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就是有用的。

⑵培养学生动手习惯:采用鼓励手段去培养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动手的好处。

⑶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目标
24课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题能够熟练应对
46课时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提高,若干知识点的考查能够应对
60课时相关专题的奥数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六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共需29课时
上册——位置1课时; 分数乘法4课时;
分数除法4课时; 圆6课时;
百分数6课时; 统计2课时;
数学广角6课时
下册至少共需29课时
下册——负数1课时; 圆柱与圆锥4课时;
比例2课时; 正比例、反比例6课时;
比例的应用4课时; 空间与图形4课时;
统计与概率2课时; 综合运用6课时
六年级至少需58至60课时
学生状况:想考一个好点的中学,但就是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平均在四五十分,总之来说,基础不好。

辅导方案:
⑴肯定学生的态度。

有梦想就是好的,要想实现必须有行动,既好好学数学,把成绩提上去;再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不懂的做标记,等老师讲解完,再做笔记,增强记忆,这样效果会好。

⑶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目标
24课时对书本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做题熟练
46课时计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提高
60课时奥数方面加强,知识结构与解题能力更加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