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23张PP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23张PPT)
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 ◆依据实事求是原则,尊重港澳台
的历史和现状; ◆港澳台同胞和祖国大陆有深厚的
文化和感情基础;
含义:略
提出:邓小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一国 两制
地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
实践:港、澳回归,并保持长期稳定繁荣
目的: 大量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
教
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振兴科
育
技和繁荣经济。
的 内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春
1995年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天
1.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成果 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 育2.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高等教育迅速发
展,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开始逐步
确立世
◆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 运动
◆积极承办各种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活动, 承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成为中国国力 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界体育 大国的 地位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始终是中国面临的 重大问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
◆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 ◆符合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
1.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 概况 制、股份制改革。(邯钢)
2.建立健全同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 和社会保障制度。
结果: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 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改革——民主法制建设、 科教文体事业、祖国统一大业、对 外交往与邓小平理论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 社会主义现际形势: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 势日益明显;
国际 形势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趋于
◆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日 缓和
益激烈;
◆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 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时、地:1978年底,北京
1.文革结束后,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4.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 治经济体制,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 ◆科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教育:逐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背景 面;百业待兴、百业待举;人民迫切要
十 条件 求改变经济落后状况。
一
2.1977年文革中被错误打倒的邓小平
届
重新恢复工作;人民思想解放。
三
1.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中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全 内容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会
3.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逐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相
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打
下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改革开放后,提出文学艺术 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长篇小说
推动了文化
文 艺 体 育
◆ ◆鲁鸡一国19迅奖工家91文、程设年学百”立,奖花开多社、 奖始种会茅 、实奖主盾 梅施项义文 花,精学 奖鼓神奖 的励文、 设优明文 立秀建华作设奖品“、创五金作个事和全了:深业发社远的展会影繁,产荣在生响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3届),中国人
实现了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1984~1992年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以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 的活力为重点。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下,中 共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 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时间:1983年,全国范围内实行
概念: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 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户农家 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起来。
◆就业体制:市场机制逐渐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 主要力量
◆社会保障体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与福利 保障一体化、全部有国家负担的供给保障模式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实
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 治经济体制,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1978~1984年,改革重点在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1.保障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 作用 农业的大发展,为工业发展打下 了坚实基础。
2.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 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 致富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 条新路。
确立社 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
时间:1993、11,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 本方向是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 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大力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不断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5.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结果及作用: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框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 护航。
抓住科 技革命 的机遇
1.1986、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 定,实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 术的“八六三计划”。
政治 体制 改 革— —民 主法 制建 设取 得重 大进 展
1.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形成了以宪法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框架。 3.人民代表大会制进一步完善,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快发展信 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努力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大力 推动科技进步创新。
结果及作用:我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很大 提高,某些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国 民经济持续发展准备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