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部门法律——案例分析
h
2
• 其长兄宗偃先贬官岭下而卒,及丧柩到扬 州,孺复未尝吊。初娶郑氏,恶贱其妻, 多畜婢仆,妻之保母累言之,孺复乃先具 棺榇而集家人,生敛保母,远近惊异。及 妻在产蓐三四日,遽令上船即路,数日, 妻遇风而卒。孺复以宰相子,年少有浮名, 而奸恶未甚露,累拜杭州刺史。又娶台州 刺史崔昭女,崔妒悍甚,一夕杖杀孺复侍 儿二人,埋之雪中。观察使闻之,诏发使 鞫案有实,孺复坐贬连州司马,仍令与崔 氏离异。——《旧唐书》卷111
• 五曰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 解人,以巫术害人。
h
16
• 六曰大不敬,包括盗窃御用物品、 因失误而致皇帝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不尊重皇帝及钦差大臣等三类犯罪 行为。
• 七曰不孝,即控告、咒骂祖父母父 母;祖父母父母在,另立门户、分 割财产、供养有缺;为父母服丧期 间,谈婚论嫁、寻欢作乐、不穿孝 服;知祖父母、父母丧,隐瞒不办 丧事;以及谎称祖父母父母丧。
• 主人杀害奴婢而事先禀告官府的 不治罪;不告而杀者,杖一百;奴婢 全无罪过而主人故意将其杀死的,处 一年徒刑。
• 奴婢过失伤害主人处流刑;过失伤 主人致死处绞刑;故意杀之者处斩刑。
h
5
案例二 曲元衡杖杀柏公成母案 • (唐)穆宗即位,征潾为兵部
员外郎,迁刑部郎中。有前率府仓 曹曲元衡者,杖杀百姓柏公成母。 法官以公成母死在辜外,元衡父任 军使,使以父廕征铜。柏公成私受 元衡资货,母死不闻公府,法寺以 经恩免罪。
•
——《旧唐书·裴潾传》
h
7
•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1、本案涉及唐代何种刑事法律制 度?
• 2、根据这一制度最后判决曲元衡 罪刑的具体法律依据是什么?
h
8
• 要点提示: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诸保辜 者,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 殴伤人者,限二十日;以刃及汤殴 伤人者,三十日;折、跌肢体及破 骨者,五十日。限内死者,各依杀 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它 故死者,各依本欧伤法”。
h
6
• 潾议曰:“典刑者,公柄也。在官者 得施于部属之内;若非在官,又非部 属,虽有私罪,必告于官。官为之理, 以明不得擅行鞭捶于齐人也。且元衡 身非在官,公成母非部属,而擅凭威 力,横此残虐,岂合拘于常典?柏公 成取货于雠,利母之死,悖逆天性, 犯则必诛。”奏下,元衡杖六十配流, 公成以法论至死,公议称之。
h
12
• 徒刑:较笞刑、杖刑更重的刑种,是 在一定时期内剥夺犯人人身自由并强
制其劳役的一种刑罚。徒刑分为五等: 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 流刑:重于徒刑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是将犯人遣送到一定距离之外的边远 地区,并在一定期间内强迫其劳役, 期满后非经特赦、大赦不得擅自迁回 原籍的一种刑罚。分为三等:流两千 里、两千五百里、三千里,俱役一年。
h
3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1、此案件涉及唐朝刑法中什么罪名? • 2、此案件涉及的罪行有何特殊性,唐
律对此定罪量刑有何具体法律裁量? 这种法律规定说明了什么?
• 3、此案件中法官对房孺复的判决依据 什么刑罚原则?
• 4、此案件中司法官员强制当事人叛离 有何法律依据?
h
4
要点提示
• 《唐律·贼盗律》规定:“诸部曲、 奴婢谋杀主者,皆斩。谋杀主之期亲 及外祖父母者绞,已伤者皆斩。”
唐朝的部门法律
• 学习内容:
• 唐朝刑事法律基本内容
• 唐朝行政法律基本内容
• 唐朝民商经济法律内容
• 学习重点:
• 掌握唐朝刑事法律主要内容
• 学习难点:
• 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起源与创新
h
1
讨论与分析
案例一
房孺复妻杀婢案
房孺复,房琯之孽子也。少黠慧,年七 八岁,即粗解缀文,亲党奇之。稍长,狂 疏傲慢,任情纵欲。年二十,淮南节度使 陈少游辟为从事,多招阴阳巫觋,令扬言 已过三十必为宰相。德宗幸奉天,包佶掌 赋于扬州,少游将抑夺之。佶闻而奔出, 少游方遣人劫佶令回,孺复请行,会佶已 过江南,乃还。及少游卒,浙西节度使韩 滉又辟入幕。
h
19
• 要点提示:
• 死刑:分为绞和斩两种
h
13
• 唐后期刑罚制度的变化 • 在处决重大政治犯频繁使用酷刑:
腰斩、车裂、枭首、族诛等。 • 破坏五刑各自独立刑种,广泛将笞
杖刑作为徒流刑的附加刑加重惩罚。 • 随意采取重杖决杀办法处死罪犯。 • 唐前期宽仁简约的五刑制度在唐后
期完全破坏。
h
14
• 2、主要罪名
• 十恶大罪:
•
h
10
• 要点提示
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 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 以法律论”。
h
11
• 一、刑事法律内容 • 1、主要刑名 • 唐前期封建制五刑的确立
• 笞刑: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带有 耻辱刑和教育刑的含义。腿、臀分受。 笞刑分为五等:笞十、笞二十、笞三 十、笞四十、笞五十。
• 杖刑:仅重于笞刑的次轻刑种。背、 腿、臀分受。杖刑分为五等:杖六十、 杖七十、杖八十、杖九十、杖一百。
h
9
案例三
• 在唐朝开元年间,闻名于世的国 际大都会长安居住着日本人、波斯人、 高丽人、大食人等多国人种。某日波 斯人甲和长安人乙发生斗殴,请问定 罪量刑适用哪国法律?又一日,日本 人丙偷了波斯人丁100两银子,请问 定罪量刑适用哪国法律?又有一天两 个高丽人在长安闹市区相互斗殴,并 且都有受伤,请问定罪量刑适用哪国 法律?适用的具体法律依据是什么?
• 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 , 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 其数甚恶者,事类有十,故曰“十 恶”。
• 一曰谋反,指企图以各种手段推翻 现行君主政权。
hHale Waihona Puke 15• 二曰谋大逆,指企图毁坏皇帝的宗庙、 皇陵和皇宫及宫门。
• 三曰谋叛,指企图判国,投降伪政权。
• 四曰恶逆,指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 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 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h
17
• 八曰不睦,“谓谋杀及卖缌以上亲, 殴告夫及夫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 属”。
• 九曰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 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 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 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 十曰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
祖妾及与和者”。“和”,指通奸。
h
18
• 思考:
• 请归纳“十恶大罪”主要 可分为几大类犯罪行为?其处 罚原则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