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之我见
摘要:现代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而且只有创造,教育才能得以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与存在价值;现代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培养人的创造力。
这些有利的事实,更说明了一个道理:创新是现代物理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1 世纪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已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关键词:创新教育观科教兴国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战略家反复提醒人们: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级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
而中国作为“赶超型现代化”或“后发展型现代化”的国家,要在21世纪全面实行现代化,必须“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于是,“创新”已经成为本世纪的最大特点,也成了现代物理教育的聚焦点。
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使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说:“为了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语文教师要轻车熟路告别,踏上新的征途。
这种‘告别’,其实就是扬弃、是创新!”……
无需一一阐述,现代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而且只有创造,教育才能得以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与存在价值;现代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培养人的创造力。
这些有利的事实,更说明了一个道理:创新是现代物理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
教育是一项未来的事业。
“由于培养人的长期性。
因此,教育效果总是面向未来,具有预期性的方面。
也就是说教育不仅应服从于现实的社会要求,更应该从发展着社会需要出发”。
所以教育的目光永远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的阵地是发展、是实践、是超越、是创新。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必须是创造性的人才,创造力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而丰富的知识是最基本的前提。
弗兰克林说过一句话:“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
”同样,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意吸纳时代的活水,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程翔在北大附中上一堂口头作文课,一女生抽签,“假如别人说你是兔子,你怎么办?”本就腼腆的她顿时尴尬极了。
这是程翔老师带她回答说:“我太荣幸了!北京大学不就是有三只兔子成名的?”当时学生大为不解,程老师说:“胡适曾言:‘北大是有三只兔子成名的’,因为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位泰斗都是属兔的”。
一个小小的例子,说明丰富的知识可以带来无穷的力量,而只是积蓄的最佳途径是读书。
只有教师具有创造意
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能培养独创性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
二、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教育观的核心是学生观。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时代发展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使人学会深入地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生动地创造。
”这就要激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强烈呼唤素质教育,它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索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目的。
要实施素质教育战略,就应该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跨世纪人才。
他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已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出现是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知识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出现的当今社会,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时代,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适应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
这就要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人才培养与实惠历史的进程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具有时代特征,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社会上的一切对人有影响作用的活动。
素质教育是追求整体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有机发展的教育;是发挥社会功能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进行塑造、开发、完善、提高新一代人的全面素质,整体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正处在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确立、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之中,“科教兴国”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
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长远教育。
他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他是贯穿于教学及其围绕教学活动的一系列过程之中。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是学校的主题教育的主渠道。
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仍应是学校的主题教育的主渠道。
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仍应是课堂之中,学生主要接受的是学科课堂教学。
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贵在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努力营造一个面向新世纪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