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简析及演奏研究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简析及演奏研究

分类号:密级:单位代码:10028 学号:2111112007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简析及演奏研究研究生:刘洋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小提琴学科方向:表演2014年4月10日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4 年 4 月 15 日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进行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自行或许可他人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2014 年 4 月 15 日中文摘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蕴含了丰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深刻的音乐内涵。

第一章浅谈了作曲家的生平,简述了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以及此曲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通过对曲式、和声的深入分析,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第三章对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小提琴的部分演奏技巧,如何更好地表现作曲家所要展示的音乐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给予其他演奏者一点值得借鉴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古典浪漫演奏技巧Abstract“The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is the creation of Brahms's only a violin concerto, contains a wealth of violin playing skills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music.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mposer's life and the various periods of cre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er’s intention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ought through the melody, harmony, in-depth analysis . 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piece, which contains the violin part performance skills and it shows how to performan better the connotation of music that the composer wants, conducts the tho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I hope to give other players a little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help.Key words: classical ; romantic ; playing skills目录绪论 (1)第一章勃拉姆斯的生平及各时期的创作简 (3)第一节作曲家勃拉姆斯生......................................................‥3第二节各时期的创作简述 (4)第三节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6)第二章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和创作特‥ (7)第一节曲式和声分析 (7)第二节创作特点 (13)第三章小提琴演奏技术与音乐处理的分析 (18)第一节气息流畅连贯表现的难点 (18)第二节小音符控制的难点 (22)第三节左手颤音(Trill)及装饰音演奏的难点 (23)第四节和弦演奏的难 (24)第五节人工跳弓技术演奏的难点 (26)第六节枣核音演奏的难 (27)第四章结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绪论一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这位伟大音乐家的作品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出版了许多介绍勃拉姆斯生平、创作技法及艺术特点的书籍文献。

在国外,如卡尔•涅夫所著的《西洋音乐史》、保罗•亨利•朗格所著的《十九世纪西方文化史》等。

在国内,如张洪岛主编的《欧洲音乐史》、杨民望所著的《世界名曲欣赏》“德奥卷”等。

但这些著作主要是以勃拉姆斯的人物介绍,通过对其某些著名作品的音乐分析来展现其作品音乐风格、艺术特点为内容的。

国内论文期刊类方面,如张栋的《浅析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佘双慧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研究》(载《艺术探索》2008年第06期)、宗晏宇的《古典形式与浪漫气息的交融―勃拉姆斯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浅析及演奏版本》(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等,这些论文都是围绕主题、曲式、音乐特点等展开论述的,只有一篇李晓菲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载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论文涉及到了与实际演奏的相关的内容,可见从小提琴演奏方面研究这部伟大的作品还不够深刻,故选择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二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年)被称为德奥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是19世纪德奥乐派中直接从民族血统自身发展出来的,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他的创作既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特点,又融合了浪漫主义气息,并且又加入民间音乐素材,成功地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深刻的音乐内涵。

作为乐曲二度创作者的演奏者,除了要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此曲的创作背景,还要通过对曲式、和声的深入分析来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笔者以此作为根据,结合自己的实际演奏体会和经验,把这部作品包含的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巧,如何在这部作品当中完成,并更好地表现作曲家所要展示的音乐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第一章勃拉姆斯的生平及各时期的创作简述第一节作曲家勃拉姆斯生平1833 年 5 月 7 日,德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德国汉堡诞生了。

因为他的父亲约翰·雅各布·勃拉姆斯就是汉堡市立乐队里的一名低音提琴演奏员,所以父亲就自然的地成为勃拉姆斯音乐道路上的启蒙老师。

父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开始教他弹钢琴和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

1841年,七岁的勃拉姆斯师从音乐家、钢琴家奥拓•弗里德里希•威利巴尔德•克塞尔(Otto Friedrich Willibald Cossel)学习钢琴。

在这位以巴赫和贝多芬为教学准则的大师的教导下,十岁的勃拉姆斯就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显露出惊人的钢琴演奏天赋。

1843年,克塞尔把勃拉姆斯介绍给自己的老师——汉堡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爱德华•马克森(Eduard Marxsen)。

这位老师了解到勃拉姆斯的家境贫寒,在不收取酬劳的情况下,慷慨而严格地教授勃拉姆斯。

不仅学习钢琴的演奏技巧,同时还学习专业的作曲理论技巧。

除了严谨地学习古典大师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伟大之处,还引导勃拉姆斯学习德国民谣,教授他根据民间音乐的特点写作成变奏曲。

良好的乐感和刻苦的努力使他在音乐方面进步很快。

在这些老师的指导下,他不仅在钢琴演奏上技艺精湛,而且深刻理解错综复杂的节奏对音乐表现的影响,同时他还能够随意根据一个主旋律即兴弹出各种变奏曲,并且尤其喜爱日耳曼民歌。

这些为他今后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少年时期的勃拉姆斯,因为家境所困、生活所迫,小小年纪除了在剧院演奏,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就已经开始流转于各种酒吧为舞会弹伴奏,期间还为各种音乐沙龙写作,改编各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创作、改编、即兴的作曲能力,还使他广泛地接触、吸收德国民间音乐的各种元素,这些为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各时期的创作简述一早期(1848-1862)处于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的勃拉姆斯就开始创作,但大多数早期作品的手稿都没得以保留。

1850年,勃拉姆斯结识了欧洲革命失败后,从匈牙利流亡到汉堡的吉普赛小提琴手雷门以(Ede.Remenyi),互相赏识彼此的音乐才能,于是相约结伴外出访问演出,并且勃拉姆斯向他学习匈牙利民间音乐,使他即兴演奏的能力更为高强。

同年,两人一同拜访了时任汉诺威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的约瑟夫•约阿希姆(J.Joachim),听完勃拉姆斯的演奏,约阿希姆立刻被这位年轻人非凡的天赋所折服,在他的引荐下勃拉姆斯有幸拜访了当时欧洲音乐界的领袖李斯特和舒曼。

勃拉姆斯与雷门以先行拜访了李斯特,短暂的接触使得勃拉姆斯就意识到,自己天性不喜欢李斯特所提倡的“新德意志乐派”浮华夸张的作曲风格和信徒般的个人崇拜,尽管李斯特对勃拉姆斯很器重,但勃拉姆斯并没有接受“新德意志乐派”的创作思想。

1853年 9月30日对勃拉姆斯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

勃拉姆斯拜会了舒曼,并且得到舒曼的赏识。

1O 月28 日,舒曼用他最后一篇论文,在《新音乐时报》发表《新路》一文,盛赞勃拉姆斯。

文中宣称这位音乐家为期待已久的音乐救世主。

勃拉姆斯在舒曼的举荐提携下,成功地出版了自己创作的钢琴奏鸣曲Op.1和Op.2及一些歌曲,不久后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曲家,同时与舒曼夫妇产生了非常深厚的友情。

这一时期勃拉姆斯所创作的其他作品如三首钢琴四重奏、四首钢琴叙事曲、D大调和A大调管弦乐小夜曲等,都充满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活力,乐观明朗而积极向上。

二成熟期(1862-1890)这个时期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的辉煌鼎盛时期,在这近30年里他创作了很多知名度很高的作品。

他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蜕变为一个具有独特音乐风格和社会地位的大作曲家。

而且创作的乐曲类型也极大丰富,包括歌曲、重奏、交响曲、钢琴小品、主题变奏曲、协奏曲等,而且创作出了很多高水平的作品。

1862年,勃拉姆斯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转年就被任命为维也纳歌唱学院(Wiener Singakademie)的指挥,但是只任职一年就辞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