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组长:陶攀组员:孙冯菲,崔晓萍,陈昕,吴蕾,何依然,黎漫玲,胡苗苗,张晓明目录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湖北省经济概况.. (3)(一)经济总量跨越提升。
(3)(二)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3)(三)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3)二,湖北省产业结构 (3)(一).产业结构概况 (3)(二).湖北产业结构概况 (4)(三).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5)2、第二产业水平滞后的原因 (5)(四).优化产业结构 (5)1.是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5)4.供给侧改革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减法 (6)(五).两圈一带经济带--“产业布局” (6)1.两圈一带含义: (6)2.两圈一带意义: (6)3.湖北两圈一带示意图 (6)4.李宪生报告节录。
(7)三,湖北产业支柱情况 (8)(一).主要类型 (8)(二).举例分析 (8)(三).湖北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战略湖北支柱产业已形成 (9)(四).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转换 (10)(五)湖北支柱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11)四,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湖北发展的根基和支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业总产值情况: (11)----逆势进位规模总量迈入第一方阵 (11)(二)轻重工业产业结构优化 (12)----多点支撑打造工业版图新格局 (12)五,服务业发展情况 (13)(一)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跨越,占比首次超过工业。
(13)(二)增速高于全国,领先中部。
(14)(三)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
(14)(五)从业人数增多,税收贡献增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湖北省新兴产业情况. (14)(一),新兴产业概况 (14)(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5)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松劲,遵循“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面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湖北省经济概况(一)经济总量跨越提升。
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297.91亿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
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6年达到54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优化。
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较“十一五”末提高6.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8%提高到54.9%,全省市场主体总户数达到412.78万户,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
(三)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两圈两带”、“一主两副”等战略稳步推进。
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启动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别山革命老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等跨省合作发展加快。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9%,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
“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地级市由“十一五”末的3个增加到10个,武汉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襄阳、宜昌均超过3000亿元。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区域协调互动、多极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湖北省产业结构(一).产业结构概况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是一个体系,它包括构成该体系的各子系(即产业部门)的构成形式及地位、各子系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产业结构体系的构成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变动的。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产业结构是由最简单的以农业为中心的初级产业结构发展到现在的以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结构体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他的《各国的经济增长》等著作中,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变化作过很好的描述。
他指出:农业部门(即第一生产力)所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即第二产业)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大体来看是上升的,但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把世界各国的情况综合起来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部门(即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的国家里都是上升的。
而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略有上升。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1959年库兹尼茨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二).湖北产业结构概况2016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2297.91亿元,增长8.1 %。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499.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375.13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423.48亿元,增长9.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2:45.7:43.1调整为10.8:44.5:44.7。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5.7%、6.9%、12.4%、7.7%、18.4%和6.8%。
(三).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从农业内部结构看,目前种植业比重仍偏大,且种植业内部又以粮食作物为主。
其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型产业结构,林、牧、渔业比重相对较小,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特征非常明显。
同时,农副产品加工水平、农业市场化水平都明显偏低,与沿海省份相比,湖北省农产品工业差距较大,每年只有很少的农产品通过加工进入市场,而许多沿海省份高达70%以上。
这使得湖北省农业大省的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大省优势。
其次,在近几年里,湖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但是,从总体来看,农业的基础还很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
由于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富余等原因,农业生产的效益相对较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并且,农民文化水平低,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弱,也严重制约了湖北第一产业的发展。
第一产业经济的滞后是当前湖北经济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结构矛盾,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2、第二产业水平滞后的原因(1)在湖北国有企业的比重偏大,经营机制灵活性较差经过多年的调整和资产重组,湖北省大中型工业而言,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步伐明显慢于小型企业。
同全国及沿海省市相比,湖北国有工业总体规模占工业的比重明显偏高。
其经营机制的灵活性明显不如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灵敏性较差。
(2)企业规模效益差,资源配置不合理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规模效益差。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全行业只有东汽、神龙两家企业产值超过40亿元,而这两家企业的年产量与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技术改造长期投入不足,一些传统产业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有机构成较低;其次是由于缺少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客观上形成了科技与产业的分离、技术商业化能力低下等状况。
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70%~80%是依靠科技实现的,而湖北目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约30%。
从产业外部看,一些新兴技术产业都缺乏强大的相关产业支持。
(4)湖北的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全国,但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却在下降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在全国的名次不断后移。
近几年来,湖北工业扭转了长期低位徘徊或大起大落的状况,全省工业连续四年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并创造了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记录。
但湖北工业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则呈下降趋势。
(四).优化产业结构1.是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力争汽车、食品产业突破4000亿元,电子信息、纺织产业突破2000亿元,加快培育医药、有色金属、船舶等一批新的千亿元产业。
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跻身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行列,全力支持武钢集团提升主业、发展关联产业。
加快形成30个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集团),力争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5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
发展5个工业产值规模过千亿元、20个过200亿元的园区。
2.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关键技术培育、产业化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应用示范、创业投资引导等五大工程,培育光通讯、高档数控机床、新兴信息服务、化工新材料等18条特色产业链,实施2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700亿元。
3.是大力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咨询、服务外包等产业,抓好100家企业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
支持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
加强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升“灵秀湖北”主题形象,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建设旅游强省。
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在重点行业树立100家企业质量管理标兵。
4.供给侧改革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减法(1).“减少”过剩供给打响去产能歼灭战(2).打响去产能歼灭战,中央层面态度坚决。
(3).“增加”新供给创造消费新风口(4).做好调结构加减法政府如何保驾护航(五).两圈一带经济带--“产业布局”1.两圈一带含义:指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